史家明: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破题起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当代建筑文化中心招聘 史家明: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破题起势

史家明: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破题起势

2024-06-12 0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海,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如今,作为一个有着鲜明海洋底色的城市,上海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做好蓝色文章,着力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海洋强国进程中体现出上海担当。

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地处“江海之汇、南北之中”,具有对内、对外的双向区位优势和沟通东西、承接南北、对内辐射、对外扩散的战略地位。依海而生、因海而兴,是上海这座城市鲜明的底色。面向未来,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放眼全球,向海图强,着力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2022年10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上海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宏伟蓝图,组建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上海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3月30日,上海首次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系统提出了“为什么要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什么样的现代海洋城市,怎么样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至此,上海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进程。

锻造“蓝色力量”——

全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战略支撑。

上海海洋科技要素高度集聚,坐拥12家科研院所、13所涉海院校、20余家市级创新平台、21名涉海院士,在基础研究、人才集聚以及企业创新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深海、极地等前沿领域,积极打造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上海长兴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加大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力度,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始终坚持以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为重点,大力推动船舶动力系统、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全海深多波束探测系统、海洋磁场传感器、超低温柔性磁屏蔽材料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材料研制,部分产品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打破了国外垄断;始终坚持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抓手,加强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创建带动,布局了一批海洋资源开发、动力配套、生物制药等海洋科技关键领域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海洋科技创新“从0到10”的堵点、难点。

海洋科技创新,正激发出更大的城市潜能,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做强“蓝色引擎”——

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

上海是我国海洋经济最发达、海洋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中船集团、中远海运集团、振华重工、宝武集团、上港集团等五大龙头企业和近2万家涉海企业,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9792亿元,预计2023年将超过万亿大关。

为做强海洋产业“主引擎”,当前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两大产业集群: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通过《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将持续深入开展集群发展行动、产业链优化行动、基础再造行动、绿色转型行动、数字升级行动和开放合作行动等6个行动,以及深海采矿海试、船舶动力突破、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研制等8项工程。

航运服务世界级产业集群。通过《提升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航运基础服务业转型升级、航运衍生服务业能级提升、航运科技服务业创新突破和航运服务发展环境优化,打造功能完备、服务优质、开放融合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同时,不断完善海洋产业体系,拓展海洋产业链条。在临港、长兴两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张江AI+海洋科创中心、张江药谷、生命蓝湾、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等各类园区中,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正在茁壮成长,逐步形成新的增长点。

优化“蓝色空间”——

全力推动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构建以海带陆、以陆促海、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格局,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根本前提。

为统筹协调上海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上海正着手推进三项重大举措。

制定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统筹构建“陆海一体、多规合一”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宏观尺度上在区域生态、交通、产业等不同维度上强化陆海一体的空间网络构建;中观尺度上协调各类用海需求,建立用海优先权逻辑,明确用海功能分区,细化用途管制策略;微观尺度上,深化三级用海分区,深化优化利用岸线分类引导,深化海岸建筑退缩线避让区“准入清单+分类管控”等管控措施。同时,重点发挥上海在海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在“生态共筑、廊道共惠、安全共联、空间共筹”四个维度上落实区域责任。

编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以建设韧性且可持续的生态海岸带为目标,以统筹长江口—杭州湾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为主线,结合已经开展的临港、奉贤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全面加强海域资源要素保障。稳妥推进长江口历史遗留项目用海用岛处置,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海,科学高效完成横沙浅滩工程先行段、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大芦线东延伸工程、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崇明线工程、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项目等用海审批。

这些措施,将为上海海洋城市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蔚蓝底色。

提升“蓝色软实力”——

全力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筑牢蓝色梦想,不仅需要强大的“硬核”科技产业力量,也需要丰厚的“柔润”文化力量。海洋意识全面提升和海洋文化繁荣发展是现代海洋城市软实力的全面体现。

上海,顾名思义是到海上去;上海市标由白玉兰花、沙船和螺旋桨组成;上海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些“标志”,无不展现上海独特的海洋文化特征与张力,也彰显着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

如今,上海海洋文化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三个方向成为当前的重点:

创建世界级蓝色家园。聚焦南汇新城、奉贤新城、崇明生态岛以及金山和宝山南北转型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海湾生活区。

全面提升海洋意识。充分发挥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长江河口科技馆等展馆类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以及大、中、小学等以海洋为特色的学校类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功能,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广泛、生动地开展富有吸引力、影响力的主题活动。

不断拓展和保护海洋文博资源。上海正在不断加强海洋历史古迹和历史档案的调查与保护,重点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探索构建极地文博阵地。

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上海的重要任务。站在2024年新起点,上海将坚决当好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际成效作为落实海洋强国建设要求、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具体体现。

原标题:《史家明: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破题起势》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