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磊:城市公交的数字化“两网”融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轨道和两轨道价格 王小磊:城市公交的数字化“两网”融合

王小磊:城市公交的数字化“两网”融合

2024-07-12 0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TOD意识的增强,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规划中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现代大都市标志的地铁所具有的具有安全、快捷、廉价优势,已经成为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地铁网对出行者的分流,已成为除疫情外,公交遭遇客流量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因素。地铁网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公共交通系统的介入,确实分流了部分公交的客流,给原本一直在城市公共交通占有最大份额的公交带来不小的冲击。不过这些冲击应该只发生在与公交运营线路重复的区域,按照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论,在都市区建设的过程中,公交出行系统是重要配套工程之一。随着都市区不断扩大,对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增加的,根据城市中位于地面的公交网与位于地下(或空中的)的地铁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大数据挖掘,和科学规划、布局并辅以相应的基础设施,使“两网”的公共交通系统发挥出优势互补的功效,来形成“两网”的合作、融合而不是竞争的关系。

2. “两网”融合

就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而言,地面公交车具有运能、运力和机动性强的优点,但是受社会交通流的影响较大,道路交通拥堵时不能准点运行;地铁则具有运量大、运营速度快、运营时间准确的优点,但是上、下车不方便,运营线路没有机动性。通过“两网”融合,把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干线交通;公交则作为常态出行方式是支线交通,二者形成“饲喂、接驳”的关系。在区域内的运营数据融合和,以及辅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地铁网与公交网用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两网”融合实现“无缝衔接、优势互补” ,进一步增加城市公交系统对出行者的吸引力。

2.1 接驳站规划

地面公交与地铁的接驳站是“两网”融合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而接驳站的建设规划重点则是制度(标准)管理。由大数据分析确定地铁站附近的换乘规模后,以缩短“两网”接驳站换乘距离为前提,在接驳车站的规划上:一方面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补充、修改,对两者换乘最长距离进行明确规定(如公交站点在轨道站点出入口100米之内(两者平行布局的情况不超过50米,垂直布局的情况不超过100米)等);另一方面,在设计环节上,应对所接驳的公交站点和轨道站点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确保换乘便捷和城市公共交通景观的一致性。因此,接驳站的规划,是“两网”融合成功所需的硬性条件之一。

2.2 重在数据融合

“两网”融合首先要做的是数据解锁,将之前“两网”各自为阵的数据孤岛,以功能定位、分工明确、运营能力互补为原则,用数据链将原本各自独立的“两网”关联起来,就可以在一个智慧城市交通平台上形成完整的公交系统并实现数据融合。因为有了数据融合,智慧城市交通平台通过网络互联的数据链接“两网”,使轨道和公交两个系统融为一体,可以方便的实现关于“两网”的客流疏散调度、站点位置、线路和车辆到离站等实时信息在包括手机APP及智慧信息屏等媒体的信息广播,实现“两网”客流的快速换乘。还能够为选择“两网”出行的乘客碳普惠奖励计算提供先决条件,为“MaaS”真正进入城市公共交通奠定基础。

2.3 公交网的优化

在大数据技术分析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地铁+短驳”为主导,按照“增衔接、强覆盖、降重复、促融合”的原则,以“撤低效、去重复、强接驳、强配套”为基本路径,调整与“地铁网”线路重合率较高的“公交网”线路,构建区域“轨道交通+短驳公交”“骨干线路+接驳线路”的网络结构。个别路段与地铁平行或接近但没有交集的,通过延长线路或调整走向,增加与轨道交通站点的增接驳,来满足换乘需求。同时,将减少“两网的”重合度优化下来的公交车用于开拓“地铁网”不能辐射到的、新的或更远区域的运营。通过实现公交线路总条数增加,扩大公交网的覆盖面。借数字化技术来实施“两网”功能互补的战略,用减少同质线路,来合理配置公交车的种类和日发车次,以缓解或弥补“地铁网”和“公交网”相互之间的客流冲击。在数字化的环境中的大数据挖掘,将更大的发挥“公交网”的的服务效率,同时为“两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4 “两网”融合运营管理

通过“轨道+公交”的两网数据融合,在同一调度平台上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根据客流和地面交通流的实时变化,实时调整“两网”运营时刻表,能同时提高“两网”的运营效率。并且能够在“两网”车辆、车站的附属设备和手机APP等多种媒体上同步广播换乘信息,尽可能缩短城市出行者的换乘等待时间。在遇到相关突发事件时,通过数据共享和人工智能技术按照“两网”各自不同的优势,及时的调整相应的运营方式,通过统一调度“两网”的运力来快速疏散客流。

3. 结束语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展望2035年,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是多元化、高品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目标。在公交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两网”融合,将地铁轨道、公交两种不同的形式融合成为一张立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将是在新形势下促进公交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更多阅读:

【学习】驾驶员应急处置原则及操作要领

【学习】乘客干扰驾驶员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自燃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湿滑路面行驶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爆胎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紧急躲避障碍物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驾驶视线不良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突遇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驾乘人员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方法

【学习】公交车碰撞时的紧急脱险方法

【学习】公交车侧翻时的紧急脱险方法

【学习】公交车起火时的紧急脱险方法

【学习】公交车落水时的紧急脱险方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