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最酷”图书馆全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跑楼梯透视图 四川美术学院“最酷”图书馆全解析

四川美术学院“最酷”图书馆全解析

2024-07-17 1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 四川美院虎溪校区图书馆外景

总体布局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中心区,地处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用地东侧与校园主干道接驳。建筑垂直等高线沿正南北方向布置,东侧靠近校园主干道。现状为东西向延展的梯田,最大高差约6米,其南北为相对高度不超过20米的小山。计划安排1200个阅览座位,容纳100万册图书。图书馆垂直于梯田等高线沿正南北方向布置,较薄的条形体量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并在室内形成长卷式的景观画面。

图2 四川美院虎溪校区总平面图

图3 四川美院虎溪校区图书馆总平面图

图4 四川美院虎溪校区图书馆轴测图

将绿化结合建筑来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所追求的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在川美校园里不乏优美的环境,也到处体现着它作为美术院校的气质,完好保留的农田,优美的竹林,建筑四周的矮墙,也是夹杂着陶罐等艺术品。图书馆建筑四周的场地设计也与环境良好结合。依次退台的花坛,自上而下有序跌落,很有气势,建筑物内也有许多专门用来摆放盆花的平台。对于室内环境,将多很多绿色。建筑周边的种植以银杏树居多,银杏树的枝干,树叶色彩明快,在色彩沉稳厚重的神色背景前相互掩映。尤其是到了秋天,金黄的银杏树叶,与深灰的墙面,对比强烈,熠熠生辉。建筑西侧是一个水池,种有满池的荷花,花开之时,美不胜收。

图5 图书馆主入口透视

图6 图书馆西侧透视图

平面构成

它集图书馆、办公、会议一体。总用地面积约286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681平方米,建筑层数6层,计划安排1200个阅览座位,容纳100万册图书。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 14681平方米,建筑地上5层,另有一层车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标准柱网为8×8米,层高为4.5米。设计师在平面的设计中非常重视室内外环境的渗透,由于建筑主体呈东西向横向布置,因此南北向取得了最长的采光面积,除了在立面上开洞开窗之外,建筑室内设计有通高空间、空中花园等共享空间以将室外环境引入室内空间,实现建筑的通透以适应南方气候。

图7 图书馆一层平面图

流线组织

阅览人流主要经建筑东侧广场由大台阶引致二层大厅再到各层阅览室,图书馆办公人员可由开放地库进入,也可经由西侧楼梯到达相应区域。临时行政办公人员可由地库电梯或楼梯引至四层及各楼层。疏散楼梯为阅览人员和办公人员共用,在一层及负一层均设有逃生出口。书籍在地库装卸,并可通过电梯运送到一层采编办公区,整理编目后亦可方便送至其上各层阅览室。

图8 图书馆二层平面图

图9 图书馆三层平面图

图10 图书馆四层平面图

图11 图书馆五层平面图

立面分析

川美图书馆建筑形体塑造极其简洁,就是一幢坡屋顶的块状单体建筑。坡屋顶取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加以提炼简化,创造出这种45度的坡屋顶几何形式,具后现代精神,突出于周围的环境,具有很强的图底关系。优美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古朴,厚重的建筑作为内容,同时建筑本身作为一种硬质景观,也是与周围的软质景观的一种对比。

图12 图书馆主入口透视图

建筑立面水平方向分为三段,中间一段以强烈的虚实,材质和色彩对比为主,两端开洞较少,比较整体,这三段的比例也不是机械的1:1:1,呈现某种潜在的数学关系,中间的最长,重心偏向池塘一侧,开口处其次。这种比例正好和内部的功能空间大小完美的统一,形式的比例即空间的比例(图13)。

图13 图书馆立面透视图

图14 图书馆北立面图

图15 图书馆南立面图

图16 图书馆立面分析

建筑立面竖直方向分为四段,底部的块石基础,稳定而粗犷有力。基础之上的裙房部分为混凝土,竖向的线条分段重复,韵律十足。再往上的建筑主体,立面开窗虚实对比恰到好处,窗体高宽比较大,现代感十足。最上面为坡屋顶,建筑师做了减法处理,将形体局部挖去,使屋顶的延续富有变化(图17)。

图17 图书馆立面分析

立面上的窗旁边都有一个木质遮阳板,用于防止西晒,遮阳板的木材选用较为金黄的一种木材,色彩上面和青砖有着强烈的对比,起到增加识别性,活跃气氛的作用(图18)。

图18 图书馆外立面

立面由于材料中有生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砖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呈献给我们不同的立面,带给我们是觉的享受。

剖面分析

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层高为4.5米。考虑到安装通风等管道之后,仍存留3米以上的净高。层高、柱网和荷载实现三统一,满足模数式图书馆的要求,同时展现一种数学美与模式美。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内部交通体系与通用共享空间体系有序的布置在各层。入口的大楼梯从二层直接上到四层,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同时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通高空间,成为图书馆内最重要的节点。

图19 图书馆剖面图一

图20 图书馆剖面图二

图21 图书馆室内大阶梯

特色节点分析

1) 入口空间

川美图书馆的入口空间做了精心的设计,建筑师首先保留了以前的断桥等文脉,使用者看到这些景观化的物象时,所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亲切与沧桑,建筑的山墙面凹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空间,这个处理方法表达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最初的理念源于教堂,西欧的教堂,尤其是哥特式教堂,高耸的空间给人神明的精神,即使无神论者,在步入像科隆大教堂,亚眠主教堂里,都会有强烈的心灵震撼与教化的感觉。

图22 图书馆入口空间

此外,混凝土粗糙的质感与玻璃光滑的质感形成对比,玻璃幕墙竖向线条的划分与楼梯水平划分形成对比,都大大的强调了入口空间的重要性以及标识性。

2) 通用空间

通用空间是面对现代图书馆灵活多变的使用需求提出的设计策略,在视线柱网、层高、荷载三者统一的基础上,阅览空间可根据需要自由布置,所有读者通过大厅门禁统一进出,各层阅览室完全开放,并可自由连通,在连续均质通用空间,间置若干上下贯通的花园,一方面可吸纳外界山地和田园景色,另一方便亦可创造出宁静幽雅的阅览环境。

图23 图书馆室内透视

图24 图书馆室内透视

设计特点总结

1) 乡土性

川美图书馆继承了川地一贯的乡土性设计理念,取材于重庆地方随处可见的建筑原型,如砖窑、仓库等,以一种简洁整体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中,与校园已形成的小体量分散布局的建筑物形成对比。具有地域精神的建筑形式与刻意保留和设计的农业景观形成有意味的关系。简明的体型在创造最大化空间通用性的同时,也暗合了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方式。

图25 图书馆轴测图

2) 形体设计

形体在不同数量级别上有着不同的处理手法,整体为减法处理,而内部为加法处理。据Atkins事务所在设计迪拜帆船伯茨酒店时做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其轮廓是正常人能在5秒内画出来的,时间少了形体难免过于简单,时间长了形体将过于复杂,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与记忆,而那些最容易被人记忆并且难以忘记的建筑,才有可能成为标志性建筑。这种形体,传统中透着现代,其向上的视觉冲击力,正和艺术院校学生应具有的那种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相呼应。于此同时,坡屋顶对于建筑两边人的视线,都有良好的退让作用。在建筑两边,人更多感受到的是坡屋顶作为建筑第五立面的丰富感与形式美。

图26 图书馆形体生成分析

3)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除依据其构造逻辑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历史逻辑。建筑主体的外表皮采用青色粘土砖叠砌,由屋面到墙身并一直延伸到室外,一方面能够使外立面变厚,增强其保温性能,另一方面达到艺术效果,整体与川美校园内其他建筑的表皮相统一;内部墙体及梁柱则采用清水混凝土,与外表青砖在色彩、质感上统一且具有变化。贴砖水平之间为混凝土砂浆,为了颜色统一特意加入一定比例的深灰色沙石,竖向砖缝用厚铁片填充,按设计师的想法,这样随着时间推移,砖附近会有一些铁锈色,达到随时间推移,表现力增强的效果。到时候,深灰的,颜色参差不齐的青砖,斑驳的铁锈色,让这栋建筑带有特殊的历史厚重感与沧桑感。

图27 图书馆外立面

川美的艺术风格向来厚重,油画重色沉稳,校长罗中立当年的成名作《父亲》,就是用深色塑造了一个沧桑,朴实的传统农夫父亲形象。并且整个校区建筑都为深色,教学楼,宿舍楼为刘家琨设计,立面用了石材,石棉瓦,都为重色。而图画馆内部墙体及梁柱则采用清水混凝土,与外表青砖在色彩、质感上统一且具有变化。此外在外墙和内部楼梯间上使用了木材,建筑山墙面和空中花园四周则大量使用玻璃,以使图书馆内部活动能够清晰展示出来。川建筑外表的高密度、坚硬和凝重的材料与内部的细腻、亲和及轻盈的材料形成对比。

图28 图书馆外立面

思路扩展

坡屋顶是一种常用的设计元素,在快题的设计中,往往需要将传统坡屋顶建筑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形式,这里举出一些关于坡屋顶的变形设计案例供大家参考。

图29 坡屋顶建筑形式举例一

图30 坡屋顶建筑形式举例二

(来源:设计术、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委会、搜建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