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三纲”的真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纲八目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怎样理解“三纲”的真义?

怎样理解“三纲”的真义?

2024-07-10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语自《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在《礼记·乐记》中记载:“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纲纪”,唐初经学家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长期以来,“三纲”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礼教遭到了无数次批判,致使今人视“三纲”如糟粕、敝屣,弃之犹恐不及,生怕人家把自己说成是封建卫道士。其实,笔者以为“三纲”正式提出并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礼治之纲曾经被封建统治者和依附他们的封建士大夫所歪曲从而成为他们实行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三纲”立说者之本义,未必如此,其真义更是与之南辕北辙,试析之如下: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宗法社会,其家庭伦理之基在夫妇关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由是产生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维持这种社会伦理秩序很自然的形成君臣、父子、夫妇三大纲纪,因此出于血缘宗法关系之本义,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有其合理性的,其合理性在于这种伦理关系的生机整体辩证性质,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华思想大辞典》对此作了精辟阐释,指出“三纲”“要求为君、父、夫对臣、子、妇作出表率,也要求臣、子、妇对君、父、夫绝对服从。”这是对“为”字义的辩证训解,“为”有二义,其一是去声,如“为人民服务”,是介词;其二是阳平,如“为富不仁”,是动词。两个声调,前者与名词结合成介词结构,后者对主词,即谁为富不仁,这就有了张先生的上述解释。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是只要前者,强调臣、子、妇对君、父、夫的绝对服从,这就不仅违背了“三纲”之真义,甚至违背了其本义。那么“三纲”的真义何在呢?就在于处理家庭、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要遵从双向互约机制,如果我们透过封建文人创说之本义(血缘等级),剔除被封建统治者曲解之伪义(只讲臣、子、妇对君、父、夫的单向服从),其真义对现代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今天,我国已是共和法治社会,君臣之谓已不存在,社会成员都是宪法意义上的平等公民,夫妇组成的核心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早已不是传统社会基础的宗法家族,但是公民除了法律意义上个人意外,每一个公民都会有社会角色,在不同岗位上承担一定的工作,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而在家庭内部,不论血亲还是养亲,都具有家庭角色,即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妇,只要我国现行社会文化形态延续一天,那么社会角色中的上下级关系,家庭角色中的上下长幼辈分关系都会继续存在下去,“三纲”内涵的对应角色的双向依存制约关系也会继续下去,这是其现代意义之一。

其现代意义之二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础上,“三纲”真义在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方面仍然适用。一是“君为臣纲”可对应于规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以身作则,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正确决定也必须服从。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领导者满口党纪国法,实际做的是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上下级关系转变成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在某些党政机关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的状况成为集团型犯罪的温床。二是“父为子纲”可对应于规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身教要重于言教,家风重于家教,示范重于规范。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第一个朋友,讲的主要是德育,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讲的也是父母的榜样示范左右。现在的情况是父母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智育,关注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神童教育,很少过问孩子们的身心发育,有时强行让孩子学这学那,上这个班那个班,培养孩子贪图名利地位、出人头地的思想。三是“夫为妻纲”可对应规范核心家庭夫妇之间的关系。现在男女平等了,夫妇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平等了,那么夫与妻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恪守传统美德,要对方做到的自己应该做出表率。目前我国还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状况,特别是在农村,夫对妻的要求是单向的,只要求妻对夫的绝对服从,这就不仅违背现行法律,甚至也违背了“夫为妻纲”的真义。

我们过去批判“三纲”,把它作为封建礼教的三根大绳索,实际上我们批的是被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们歪曲篡改的“三纲”,可遗憾的是在泼脏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也一道泼出去了,一个在维护中国传统社会两千稳定发展的重要思想,现在应该是恢复其本真面目的时候了。我在这里写了一些粗浅的文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