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86版《三打白骨精》改编的合理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打白骨精动画版 浅谈86版《三打白骨精》改编的合理性

浅谈86版《三打白骨精》改编的合理性

2023-08-27 0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打白骨精》这一单元其实在原著里只有一回的篇幅,也就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但是,这个单元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仅次于大闹天宫。首先是很多戏曲都将这一单元改编,都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样一出戏,如京剧、昆区、绍剧、黄梅戏、豫剧等等。能叫得出名字的剧种,几乎都有《三打白骨精》这个曲目。上海电影制片厂更是在1960年拍摄了绍剧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电影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就是章金莱的父亲张宗义先生。之后又延伸出诸多同名动画、同名电影。甚至于,因为这个单元的故事影响力极大,白骨精也成为《西游记》里众多妖怪的代表人物,很多同人作品里,都喜欢拿白骨精做文章,甚至于一来二去,我们居然可以看到孙悟空和白骨精都谈起恋爱来。

在原著里,这一单元是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决裂,唐僧成了忠奸不分的典型。86版电视剧因为种种原因需要美化唐僧,并且强化了单元剧的属性,故事之间相互独立,所以对人物情绪、状态的连贯性没有做太多的处理,并且将唐僧从一个是非不分的形象改成了一个正义感很强的大善人。这个改编很成功,但是也和原著有了很大的差异。

剧本和电视剧里,这一集的故事从白骨精的视角开始。虽然正片和剧本存在差异,但恐怖气氛是一样的,黑狐精也是剧本和电视剧的原创人物,原著里没有。剧本中有个bug:白骨精听黑狐精说附近已经没有血食,就决定亲自出马,结果后面通过台词交代绑架一家三口的仍然是黑狐精。电视剧把这个bug圆回来了,白骨精没有亲自出马,就是用眼神和气势勒令黑狐精外出觅食。

被黑骨精绑架的一家三口在原著里并未出现,但补上了原著中白骨精变化的破绽。原著中,孙悟空说出了白骨精变化村姑和老妇人年龄差距太大,不像母女。但剧本和电视剧直接改成了白骨精吸干一家三口,然后用他们的人皮做了画皮的法术。这就把原著中白骨精阴谋的漏洞补上了,人家本来就是一家子,不存在年龄bug,孙悟空对年龄的质疑台词也就被删了。

但是,编剧似乎没有考虑到一家三口出现在荒山的合理性,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这家人会在渺无人烟的野地里垦荒,而且显然是刚刚到这里,连房子都没有,人生地不熟,白白地成了白骨精的食物,这不符合传统农民的习惯,一般农民至少也应该找个人烟密集的村庄定居才对。自己本来就体弱,家里没有其他男人,带着两个劳动力不足女人一起走进死气沉沉的荒山谋生,这个老翁的选择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就是为了送人头。剧本中还有老翁和村姑憧憬未来得到好收成、招个好女婿的台词,电视剧删了,估计连杨洁导演都觉得剧本中描绘的美好未来是异想天开。

但是,这一家三口的情节安排既可以表现出白骨精的狠辣与罪恶,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正义性和唐僧赶走孙悟空的荒唐性提供支持,又可以让唐僧眼里看到的一家三口更真实,从而为其误会孙悟空杀人提供充分支撑,也算是有一定合理性。

另外,一家三口被害后留下的犁杖、瓦罐等物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物件。剧本中是孙悟空化斋路上看到这些遗物,意识到附近有妖怪害人;电视剧进一步改成猪八戒在赶路过程中看到这些东西,还试图从瓦罐里找食物,后面又增加了猪八戒以犁杖、瓦罐为证据,认为山里有人居住的台词,也为白骨精所说附近有人家圆了慌,让唐僧对孙悟空的怀疑有了更多依据。细细比较,还是电视剧比剧本更胜一筹。

唐僧师徒赶路时,由于上一个单元是人参果,所以编剧有意增加了关于人参果的对白,还挺有心的。

在原著里,进入白虎岭之前,文中特地提到了一个细节:

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这样一来,唐僧这个师父就被边缘化了,这对他而言是不可忍受的。所以,师徒几个进入白虎岭之后,唐僧就开始搞事情了。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行者按下云头道:“师父,有吃的了。”那长老问甚东西,行者道:“这里没人家化饭,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几个来你充饥。”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为上分了,快去!”

其实很明显,对唐僧来说,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孙悟空面前立威。而在电视剧里,唐僧要求孙悟空化斋时则变得和颜悦色了,而且也不是唐僧自己饿,而是猪八戒一直嚷嚷个不停。另外,电视剧里孙悟空划圈做结界保护唐僧也不是原著内容,而是电视剧在向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致敬,原著中,画圈是金兜山单元的情节,由于电视剧在白骨精单元用了一次,后面金兜山情节就把画圈情节删去了,但那一集最初没拍,到杨洁导演补拍续集时,由把画圈情节加了回来,等于电视剧里的孙悟空画过两次圈。另外,剧本里没有孙悟空飞上天看到桃子的原著情节,电视剧又加回来了。

原著里,孙悟空化斋之后,视角才切到白骨精这边。而且,这也是唐僧立威惹来的麻烦。

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本来不知道唐僧来了)……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

但电视剧改成小妖发现唐僧踪迹报告给白骨精。原著中白骨精可能真的是光杆司令,干什么都亲自出手,从来没使唤过手下,书中也没写过她有手下。剧本和电视剧中白骨精化成白烟试探孙悟空的情节也是编剧从红孩儿单元里摘过来的,电视剧甚至连红孩儿单元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台词都挪用过来了。

剧本中白骨精一戏唐僧和孙悟空化斋是双线并行,非常拖沓,正剧就好多了,删掉了很多不必要的镜头,节奏更快。

在原著里,沙僧在这一单元并没有站队,而剧本和电视剧里的沙僧坚定遵从孙悟空的指示,时刻提醒大家要记得大师兄的话。原著里反倒是唐僧一直有警惕心:

三藏也只是不吃,旁边却恼坏了八戒。

剧本中,白骨精说自己要去寺院斋僧,用食物诱惑唐僧师徒的陷阱似乎更严密一些,但电视剧还是按照原著改成了去给丈夫送饭,这个谎言的漏洞还是有点大,确实不守妇道。

所以,从唐僧的角度上来看,眼前的村姑不是好人,但未必是妖,不能杀。

孙悟空一回来,情况就立即发生了变化:

只见那行者……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

可这时候,唐僧却再次想要立威,故意说“村姑”是好人。原著里孙悟空有一段话,被很多人认为孙悟空在花果山经常吃人:

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其实这一段肯定是孙悟空吹牛,而且有赌气的成分,他是不吃人的。不过,关键不在于他吃没吃过人,而在于他用自己做过妖怪这个经历来教育唐僧。说白了,唐僧这次要立威,孙悟空不忍了。尤其是孙悟空后面的一句话,直接惹毛了唐僧: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

这一段TVB张卫健版拍得非常到位,反倒是86版孙悟空追着“村姑”打,跑出老远才打中。一个“村姑”能身轻如燕地跑那么远才被孙悟空追上,明显不是一般人,唐僧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还看不出是妖,那就真的是毫无智商了,86版这一段加快了节奏,却没把剧情讲圆,太差了。

从这时候起,孙、唐两个人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了。电视剧将孙、唐两人在一打白骨精前的对话全部删除了,后面猪八戒尽谗言的情节原著倒是也有,只不过沙僧没有帮孙悟空说话。而且,一打白骨精后唐僧念了紧箍咒,这个电视剧也去掉了。剧本里,白骨精在此处直接变成老妇人出场等于唐僧话还没说完,就二打白骨精了。电视剧还是保留了唐僧想赶走孙悟空的情节。

孙悟空对唐僧是有感恩之心的,而且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修成正果,不可能就此离开取经这个有大好前景的项目组。电视剧里,孙悟空用“松箍咒”这个玩笑话取得了唐僧的原谅,而原著的描写则更现实一些,孙悟空说自己要知恩图报,等于说服软了。因为一开始唐僧就拿出这个救出孙悟空的恩情道德绑架孙悟空,现在孙悟空又提了这话,服软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二打白骨精这一段,电视剧加了很多情节,比如老太婆找到女儿的尸体,质问她怎么死的,这样的改动也是为唐僧上当找到了更多合理性。这一段剧本其实比电视剧更合理,因为剧本中白骨精刚刚逃走就又变成老妇人回来行骗,而电视剧是唐僧师徒吃了桃子、继续赶路,白骨精引开孙悟空后才变成老妇人,那么,唐僧师徒不在原地,白骨精变化的老妇人也就不可能看到之前的尸体,导演在临时改情节的时候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另外,由于剧本中孙悟空一直在唐僧身边,而电视剧改成了白骨精引开孙悟空,然后变成老妇人骗唐僧,剧本中孙悟空的部分台词就让给了沙僧。

剧本和电视剧中,二打白骨精后都有孙悟空和白骨精在空中打斗的情节,只是电视剧制作比较简单,而剧本中还有黑狐精想趁机捉唐僧的情节。

原著里,二打白骨精的过程非常简单粗暴: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

而松箍咒的梗是这一次孙悟空面对唐僧赶他走的时候用的。电视剧的这个改动非常巧妙,堪称一绝。原著里,第一次孙悟空说服唐僧留下自己的手段是服软,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第二次孙悟空说“松箍咒”这个玩笑话赖着不走,长老又没奈何。电视剧则是第一次孙悟空开玩笑说服了唐僧,第二次孙悟空动之以情。这么一改,唐僧的形象马上就逆转了,成了个有情有义的形象。剧本中,编剧把三次打白骨精的对白集中在二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试图赶走孙悟空的次数大大减少,也是一种美化,但正片没有使用。另外,猪八戒挑唆说孙悟空要跟唐僧分行李的台词也被剧本删了,电视剧又加回来了。

第三打,电视剧的改动就很大了。第三打是孙、唐决裂的一个关键事件。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孙唐决裂的过程,猪八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猪八戒想赶走孙悟空的心理是溢于言表的。在第一打的时候,猪八戒就一直强调孙悟空杀了人;第二次唐僧要赶走孙悟空的时候,猪八戒就嚷嚷着给孙悟空分一点行李。第三次遇到白骨精变的老头时,猪八戒的话直接戳了唐僧的痛处:

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站在唐僧的角度看,之前在五庄观就是孙悟空惹了麻烦导致自己受过,而孙悟空逃走的本事是唐僧见过的。结合前面的种种事件来看,唐僧是非常害怕担责任的一个人,而在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孙悟空接连犯了很多错误。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可以说孙悟空有情有义,冒着头疼的风险也要打死白骨精: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剧本在第三打的地方又设计了“老翁”哭尸体的桥段,不但老套,而且不合理,因为唐僧师徒明显已经离开案发地了,身边不可能有两具尸体。电视剧改成“老翁”从对话中得知“妻女”已死,就很合理了。剧本中,白骨精是趁唐僧念紧箍咒时要暗算唐僧,被忍痛暴起的孙悟空突袭打死;电视剧改成孙悟空忍痛追上白骨精的元神将其消灭。从视觉感官上来讲,明显是电视剧更容易把白骨精的死交代清楚。

在很多戏曲和部分改编作品里,这次白骨精还没死,一部分奎木狼的情节被放在了白骨精身上,好让唐僧幡然醒悟。唐僧本来已经看到了白骨精的原形: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孙悟空这次是实在没办法了。

唐僧就真的这么蠢,听信了猪八戒的话吗?其实未必,说白了就是要赶孙悟空走了。孙悟空也明白了自己刚刚高估了唐僧对他的信任和感情,就跟唐僧挑明了:

“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这里孙悟空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得罪了猪八戒和沙僧。所以,原著里沙僧也就没有帮孙悟空说话,而是一直一言不发。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后面一段情节挺感人的: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至于电视剧里白骨精伪造佛旨的情节,也是在向老电影致敬,并非原著情节。

孙悟空给唐僧转圈儿磕头这部分,84年播出的时候是有台词的,就是原著的这一段,但删去了孙悟空嘱咐沙僧提防猪八戒的台词,毕竟剧本和电视剧在这一单元都美化了猪八戒。原文是这样的: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可面对这些举措,唐僧并没有丝毫感动。孙悟空不再强留,直接走了。

这一段改动后就加上了《吹不散这点点愁》这首歌,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师徒分离的情绪,彻底没有了台词,但电视剧中孙悟空要猪八戒遇到妖怪时提他的名字,也为后面智激美猴王埋下了伏笔,删掉这句台词,对电视剧多少有点影响,但不影响剧本,因为把原著这部分台词都删改了。

唐僧和猪八戒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呢?首先,唐僧心目中孙悟空的重要性已经不是很大了。唐僧并不知道孙悟空的本事到底多大。在这之前,孙悟空压根没有办成过什么漂亮事,反倒是闯祸实在太多,到了这一次直接驳上司嘴,这是唐三藏无法忍受的。同时,唐僧也不知道猪八戒和沙僧两个人到底有多废,在他看来,有他俩也一样,孙悟空可有可无。而猪八戒的心理其实也很简单。赶走了孙悟空,他就是大师兄,挑担子之类的活儿他就不用干了,等取了真经,护法首功也是他的,更何况还能报了四圣试禅心的仇。另外猪八戒对自己的实力心里没数,也低估了西行路上妖魔的实力。在猪八戒看来,没了孙悟空自己也能行。不过,马上就要有个狠角色教猪八戒做人了。

84年播出这一集时,片尾曲还不是《敢问路在何方》,那时候还没有这首歌。那时候的片尾曲是由著名作曲家张褔全作曲的。关于演唱者,不是杨导演,而是当时中央音乐学院一个与杨洁同名同姓的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