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坊七巷之宫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坊七巷图案寓意 走进三坊七巷之宫巷

走进三坊七巷之宫巷

2024-07-06 2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宫巷

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平方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民国海军总长刘冠雄等。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算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林则徐的三个女婿,一个儿子都在宫巷住过。长女林尘谭嫁刘齐衔,后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德安知府、西督粮道陕西布政使又兼按察使、浙江按察使署布政使、河南巡抚。次女林金銮,嫁秀才郑葆中,郑官人家也在宫巷中居住。三女林普晴嫁沈葆桢。沈葆桢本是林则徐的外甥,深得林则徐的器重,故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林普晴嫁与他。

郁达夫

郁达夫1936年游宫巷时,曾记录了宫巷“两旁进士之匾额,多如市上招牌”。这些毗连的大宅到50年代基本上都还“健在”,只是少见了那些匾额。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都习惯地关着森严的大门,自做人,过日子,宫巷也不例外。

走进三坊七巷

之宫巷

宫巷11号

刘冠雄故居

刘冠雄(1861.6.7--1927.6.24),字子英,又字资颖,汉族,福建福州人,闽系海军首领,民国政客。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驾驶班第四期毕业。第三期海军留英学生。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福建镇抚使、闽粤海疆防御使、将军府熙威上将军,海军上将。刘冠雄的父亲有五个儿子,除四子早丧外,其他四个后来都在海军中任职。

刘冠雄

刘冠雄少年时,他和许多福州子弟一样,考入了设在马尾的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由前学堂和后学堂组成,前学堂专门培养造船人才,后学堂专门培养海军军官。

后学堂设有驾驶(航海)和轮管(轮机)两个专业,刘冠雄是驾驶班的第四期学生。 刘冠雄完成了在福州船政学堂为期三年半的堂课学习和近两年的海上实习后,顺利毕业,被派往北洋海军,成为一名见习军官。1919年12月,靳云鹏组建第十二届内阁,刘冠雄去职。这样,在北京政府的前十一届内阁中,刘冠雄出任了九届内阁的海军总长。

宫巷14、16、18、20号

刘齐衔故居

刘齐衔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宫巷东头有三座一字排开的老宅,旧时的门牌号依次是5、6、7号(新门牌号为14、16、18、20号),是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风火墙式的砖木结构的传统民居,1992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 。

建于清代,系清道光时,曾轰动福州府的“一胎同榜两进士”的老二刘齐衔故居(系林则徐女婿)。坐北朝南,平面呈口字形,四围砖土风火墙,护墙均为大石板垒砌,高1.5米左右,正门口石门框宽1米余,高2米余。入门有天井三面环廊。首进正厅面阔三间,中为厅,两侧为房;进深二间,并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大平梁以上斗拱、梁、桁等雕刻精美。

长廊

后花园

刘齐衔(1815~1877年),字本锐,号冰怀、又号冰如,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林则徐将长女林尘谭嫁刘齐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签分户部。咸丰四年(1854年),授湖北德安知府。不久,移任襄阳、汉阳两郡。他“躬节俭,裁漏卮,撤私税,徕商贾”,湖北巡抚胡林翼对他十分器重,委其兼汉、黄、德道。市舶初开,外国人谋据大别山,齐衔认为大别山临汉阳,扼武昌,地理形势重要,予以拒绝。

同治元年(1862年),擢陕西督粮道,旋代理布政使兼总粮台。齐衔看到民物凋敝,请求蠲免赋税,民力稍纾。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又升河南布政使。任上“绝弊惩强”,力改腐败之风,同时“修学校,清交代,勘垦荒,”数年之内,岁增正杂二十余万。光绪三年(1877年),河南大旱,库储支绌,齐衔请免粮贩输税。因呈报太迟,与法令不合,部议办理失当,被免职。不久,病卒于开封。光绪十四年(1888年),河南巡抚倪文蔚根据其历官治绩和当时办灾实况,奏请“雪其事,恢复原官”。

宫巷24号

林聪彝故居

林聪彝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宫巷,建于明代。明末,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以此屋为大理寺衙门。清道光间,此屋为林则徐次子聪彝所居

林聪彝(1824-1878),号听孙,林则徐三子。早年有经世之理想,曾辑《先儒格言》。虽不曾蟾宫折桂,却未在乃父的光环下养尊处优,生平也有过一番作为。当林则徐带病从福州赴广西,林聪彝随行。林则徐不幸病逝于广东普宁时,是林聪彝扶其灵柩回福州。林聪彝曾任过浙江衢州知府、杭嘉湖兵备道,并署理过浙江按察使。

故居大厅

故居坐北朝南,东南西北风火墙。三开间的门头房,门头房北侧的墙头上有灰塑,灰塑的内容是这片宅院的立面地图,但现在已班驳不清。穿过门头房,入石框门便是熬头进,南面的山墙上原有精美的灰塑,为独角兽"獬",在文革中被破坏,现在隐约看出当时的痕迹。

入厅堂过雨亭往右走是第二落的第二进,南面是山子,山子是太湖石和海石堆砌而成,太湖石和海石都是做山子的最佳原料,山子中有一个池塘,现在已被填掉。这是歇山顶的亭子,供主人休闲、文娱。这里有山子、池塘、大榕树及亭台楼阁,是三坊七巷中最大的庭院园林之一。

故居庭院

宫巷26号

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铜像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实用类文本阅读。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石像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宫巷30号

花巷幼儿园

在花巷幼儿园旁有个遗址说明,明代后期福州第一个天主教堂“三山堂”地方,晚明福州人内阁大臣叶向高和传教士艾儒略在此中西对话,是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中西文化比较早的接触和碰撞。

从石碑上文字的简单介绍可以知道,紫极宫早已毁掉,明朝天启五年时,在当时的东阁大学士、首辅叶向高引荐下,意大利人艾儒略来到福州,经过募捐筹款在紫极宫遗址上建起了福州第一座天主教堂。艾儒略就是这座三山堂的创始人。

据当时的人描述,教堂的外表是中国寺庙风格,内部装饰也很中国化,祭坛与香炉雕刻着龙,只有有限的几张圣母玛利亚的绘画和其他图片才有西方的宗教特征。艾儒略以三山堂为起点,不断向周边扩散影响,在福建传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最后在福建全省各地建了大大小小的二十几处教堂,受洗教徒达万余人。在艾儒略之后,有多位外国传教士陆续到来,继续着他艰苦的传教事业。

宫巷35号

严复书院

严复是福州走出的中国近代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严复曾担任马尾船政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纂、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等职务的著名学者,也曾致力于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译与编审,其蕴含在教科书中的启蒙思想,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指明了方向,并影响至今。

书院内景

“传承文化,不忘初心”。严复书院致力于传播文化,促进公益,更为广泛的服务社会,产生协同效益。实现文化、艺术、教育、金融、互联网、投资、房地产、高尔夫文体等跨界整合,构筑人文价值圈层。

建筑主体

严复书院建筑主体为历时三百年的明代古建,明间四根金柱内做通梁、前后廊檐做穿斗,这种做法也称之为通梁叠斗造。这样充分利用空间,整体稳定性也得到增强。

雅致内室

室内陈列的传统大漆木桌,与古建可谓相得益彰。

来源:丽正文化传媒、网络

三坊七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