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回东吴后,为何不回到刘备身边了?其实我们都被演义骗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演义小说中孙夫人回东吴是因为刘备在益州 孙尚香回东吴后,为何不回到刘备身边了?其实我们都被演义骗了!

孙尚香回东吴后,为何不回到刘备身边了?其实我们都被演义骗了!

2024-07-13 07: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彼时,刘备已成功入蜀,按照之前约定,他需要将借来的荆州返还给东吴。话虽如此,刘备又岂能甘心轻易交出荆州?考虑到这一点,便不难理解:回到东吴的孙夫人,其实已经被孙权当成了一个“筹码”,用以掣肘刘备。当然,这个推测毕竟来自于小说,有后人杜撰的成分。倘若以正史为据,刘备与孙夫人之间,还有更为隐秘的关系。

二、正史记载中的孙夫人

在正史中,孙夫人与刘备之间虽也是夫妻关系,但毫无感情可言。非但如此,孙夫人的存在还让刘备一度感到“夜不能寐”。

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在诸葛亮口中,孙夫人给刘备的“压迫感”,甚至堪比曹操孙权。这或许与孙夫人的“做派”有关。陈寿称其“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因此刘备每次进入,都心有戚戚然。孙夫人之所以有此底气,便是因为:就某种程度而言,她其实是孙刘联盟的一个象征。

又据《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记载:“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口)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刘备亲自前往京口谒见孙权,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须知,赤壁之战前夕,曹操近在眼前,刘备都未曾亲身前往江东,反而派出诸葛亮为使。既然如此,刘备又何必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冒险前往江东呢?

饶胜文在《大汉帝国在巴蜀》中指出:赤壁之战后的刘备,虽略定江南四郡,看似出尽风头,实则却仰人鼻息。因为江南四郡与长江的接壤处,尽在周瑜的掌控之下。

彼时,荆州北部的襄阳尚在曹操手上,陆路已断;刘备唯一的出路,便是沿长江而上,可这也在周瑜手中。为寻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刘备只能冒险去见孙权,和他谈条件。

果不其然,刘备这边刚迈入江东,周瑜、吕范等人便劝说孙权,将刘备给扣押起来。按《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言之凿凿,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因此,不如设法将其软禁。

对于这个建议,孙权思虑再三,还是没有答应。一方面,孙权忌惮刘备集团的整体实力,担心孙刘交恶会让曹操钻了空子;另一方面,刘备名满天下,在士林中的声望颇高,倘若孙权将其扣押,得罪天下读书人不说,也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软禁虽不可为,但孙权仍采取了“折中之计”,他将自己的妹妹孙夫人嫁给了刘备,作为孙刘缔结盟约的见证之一。而且,从刘备“每入,衷心常凛凛”来看,孙夫人应当是孙权故意安插在刘备跟前,用以监督其一举一动地“使者”。

试问,在这种环境下,孙夫人与刘备之间又哪里会有感情?既然如此,孙夫人在回到江东后,也自然不需要再返回刘备身边了。

三、正史对演义的影响

小说《三国演义》在写作时的一大特色,便是“七实三虚”。罗贯中撰写小说期间,既有“采小说”,也曾“据正史”。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哪怕是小说中的杜撰成分,也并非是随手为之。

它可能是“张冠李戴”,如孙权的“草船借箭”,便被移到了诸葛亮身上;也可能是“锦上添花”,又如赵子龙长坂坡救主为真,但“七进七出”的桥段便是在已有情节之内的合理“演绎”。

当然,也有违背历史事实的,如马超起兵事件。在演义中,马超起兵反曹,是为父(马腾)报仇;而在正史中,是先有马超“背父叛君”,后有曹操诛杀马腾全族。

罗贯中此举,是为维护蜀汉集团的正面形象。作为“正义”一方,其中的英雄人物,当然不能违背传统的忠义道德。“尊刘贬曹”是小说的核心思想,因此,罗贯中有必要适当违背一下史实。

反观“刘备与孙夫人”的故事,却没有更改的必要。在正史记载中,孙夫人离开刘备后,便不曾返回;为尊重这个历史事实,罗贯中也就没有刻意更改。改之无意,便是画蛇添足。充其量,罗贯中杜撰了孙夫人“投江殉刘”的桥段,用以渲染其义烈。不过,也仅此而已罢了。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大汉帝国在巴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