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圣节的狂欢,成为现代年轻人情感宣泄的出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万圣节人物图片 上海万圣节的狂欢,成为现代年轻人情感宣泄的出口

上海万圣节的狂欢,成为现代年轻人情感宣泄的出口

2024-03-19 18: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撰文 李影 发自 北京

#赤焰深度#万圣节前夕,上海万圣节火爆出圈。这场无数年轻人的狂欢盛宴,甚至被称为年度文娱大事件。

西方的万圣节前夜,一贯印象是鬼怪、南瓜灯、不给糖就捣蛋的恶作剧。但这次上海的万圣节,一幅中国互联网下的都市众生相,跃然眼帘。

平日里在工作中不断压抑自我的年轻人,在这一刻好像才真正活了过来。看起来,他们戴上了装扮,其实装扮后的,或许才是真正的自我。

这场狂欢背后,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一次疯狂,那么,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

知名媒体人、赤焰评论员黄普磊称,把这个起源于国外的‘鬼节‘玩得这么个性和创意,充分显示了年轻人的热情和想象力。另一面,讽刺无疑是文化最积极的表现,讥讽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是文化艺术与生俱来的使命,不仅引人反思,更让人们看到社会正义的力量。

上海万圣节“出圈”

万圣节前的周末,无数年轻人涌入上海网红街道“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进行了一次集体狂欢。黄珊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万圣节盛况(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珊是一名音乐剧演员,万圣节前夕她与朋友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亲自见证了这次狂欢盛宴。

“我以前从来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听说今年非常火爆,很多年轻人都去了,于是就想和朋友去感受一下。”

黄珊和朋友共去了两天,第一次参加万圣节的黄珊显得有些兴奋。第一天她只是随便打扮了一下,但节日氛围超乎了她的想象,当她看到现场热情cos的年轻人,被气氛感染的黄珊决定加入他们。

“我在外卖软件上买了一顶假发,也想尝试一下 cos 的快乐。我选择的人物是电影《小时代》里的顾里,没想到还挺成功的。”黄珊高兴地说道。

当晚八点多,她和朋友们一起加入了这场狂欢。

“好多人在马路上看到我的时候就喊一声顾里,我一一回应他们。氛围特别好,大家都特别自来熟,所有人的装扮都非常用心。”人多、疯狂、热情,是黄珊对今年万圣节最直观的感受。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走到活动中心巨鹿路的时候,她还是吓了一跳。人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挤得水泄不通。

“8点以后来,已经很难再挤进去了。虽然人特别多,但却井井有条,很多执勤的警察在管理和维持秩序,几乎所有的行人也都互相谦让,没有人拥挤,也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在黄珊看来,如此井然有序的场面,更体现了大家对这场盛宴的喜爱。

巨鹿路158区域出现集中客流(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与朋友一共活动了大概4、5个小时,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期间不断被路人拉去打卡拍照。同一条街上,总会有新鲜角色不时涌入。

更有意思的是,活动进行的时候,负责执勤的交警同志,不仅要指挥交通、维护秩序,还要一遍又一遍的给周围人解释,“我不是cosplay啊”。

现场人山人海,但黄珊和朋友们还是玩得乐此不疲。黄珊称,正是这样和谐、热闹、欢乐的场景,才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场狂欢盛宴。

在她看来,平时压抑的打工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发泄自己的表演欲,怎能不好好珍惜?

年轻人的反叛精神

在黄珊看来,万圣节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特别的,每个人的装扮都非常用心。

相比于往年万圣节上的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今年的造型可谓别出心裁。这个从欧美漂洋过海而来的“鬼节”,被中国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

在紧跟热点这方面,上海的年轻人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的。

黄珊提到,今年万圣节的街头,不似以往,愣是没看到几个外国鬼。从本土明星、本土热播剧、本土热梗,全是亲切的“国产鬼”,甚至更像是一场“全民大咖秀”。

这些温和有趣、有梗有料的中国形象,正是今年上海万圣节火爆出圈的原因。

万圣节街头装扮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打扮成《甄嬛传》里的安陵容“乘着”小船缓缓前行;也有人戴上李佳琦的面具,复述他不久前直播时的名台词“哪里贵了”。“上证指数”不期而至,红艳艳的3000点和绿油油的韭菜相映成趣;万年乙方刚睡醒,标配格子衫黑眼圈引人垂怜,更有手拿巨大棉签的“大白”……

鲁迅装扮(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被许多人评为今年最佳的当属鲁迅先生的装扮,手上的牌子是他的经典话语:“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孤傲的他站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却深入人心。

黄珊提到,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角色,没有上海年轻人扮不到的角色。这种紧跟时代热点的人物装扮,体现了年轻人们的活跃思维和创造力。

另一面,这些富有创造力的角色,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年轻人试图通过讽刺性的装扮和表演,暂时摆脱日常的约束,以幽默和戏谑的方式指出或批评当下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

而这种带有反叛和讽刺的精神,正是年轻人对现状不满的一次宣泄。

“狂欢”是一种情感释放

万圣节这个有着装扮传统的节日对年轻人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短短几天之内,人们似乎一下子从悲伤郁闷的心情中,快速地横跳到了狂欢之中。

黄珊直言,相比于中国的节日,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和愚人节等,往往带有更多的娱乐和轻松元素,中国则缺少这种属于年轻人的节日。

“我平时也不是一个特别开朗的人,但是有了万圣节这个契机之后,装扮上别的角色,打击互相看不到对方的真实身份,我觉得这种方式很适合解压。”

现实生活中,黄珊是忙碌的音乐剧演员,半夜收工是常态。她说,自己平时的工作压力挺大的,生活也很忙碌。这次万圣节给了她一次卸下防备、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黄珊眼中,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种为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提供的一种解压方式。

“合影、互动,当天每个人脸上都是简单快乐的笑容。现在的年轻人太需要一个发疯的机会了。”黄珊说。

年年都有万圣节,可为什么今年的万圣节显得特别疯?因为现在可供年轻人疯狂的场合越来越少了。不管是社交媒体上的发疯文学,还是阴阳怪气的表情包大全,说到底都是年轻人正在寻找一切可能的出口,释放自己的情绪。

万圣节扮相里的“乙方”,是日常生活的情感宣泄;扮相里的“相约1998”,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扮相里的安陵容,是对个人经历的嘲讽……每一种扮相,都是对现实生活的自然反馈。

“现实生活中,年轻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职场压力、家庭压力等等。大家借着这个机会去释放情绪,缓解压力,沉闷的生活好像突然就鲜活起来了,我觉得这样很好。”黄珊称。

有认可就会有批判,上海万圣节这场年轻人发疯的盛宴,被有些人视为“异端”。有人批评称“低俗不堪”“崇洋媚外”“文化入侵”等,有人甚至提出应该禁止这种节日。

对此,黄珊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她认为这完全算不上崇洋媚外,更多意义上,这只是年轻人在找个由头来释放压力、追求简单的快乐。恰恰相反,这种可以为年轻人减轻压力的方式,应该在全国普及,而不是被禁止。

现代社会,年轻人有太多的emo时刻,需要一个发泄的机会。但事实却是疯过之后,生活还将继续。

编辑 张喜斌 程序编辑 赵雅琪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