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切一片美味的历史:切片面包诞生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片面包片大约多少克 原创┃切一片美味的历史:切片面包诞生记

原创┃切一片美味的历史:切片面包诞生记

2024-07-09 08: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罗威德尔的切片面包机

奥托·罗威德尔(OttoRohwedder)注意到这个现象,嗅到了一丝商机。这位生于1880年的德裔美国人天生具有商业头脑,从21岁开始在珠宝商店当学徒,四年后便开始自立门户。到了1912年,他已经拥有三家珠宝店,并开始设计自己的珠宝加工仪器了。

在罗威德尔看来,切片面包可能比珠宝更有市场,如果能制作出一款面包自动切片机,应该会很受欢迎。当然,骨子里的德国式严谨使他没有轻举妄动。罗威德尔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主妇们最偏爱的面包片厚度,几个月之后便收集了来自三万名家庭主妇的反馈。他大受鼓舞,在1916年毅然卖掉了三家珠宝店,将所有资金投入到面包切片机的研发当中。郊区的一间废弃仓库就是罗威德尔的工作室,里面堆满了机器草图和各种工具。

然而,研发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要将面包切片不难,但切片后的面包接触空气的面积增大,水分蒸发更快,保质期也大大缩短。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罗威德尔借鉴了帽针(Hatpin)的造型,用长长的金属针穿过面包,两头固定起来,以保证面包片紧紧贴合在一起,试图减缓它变硬的速度。且不说在面包里穿针的想法有多么影响食欲,实践证明,金属针两头的固定部件极易脱落,并不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1917年,罗威德尔又遭遇了一次挫折。他的工作室意外失火,一年来废寝忘食画出的上百张草图和制成的样机都付之一炬。这次打击使罗威德尔陷入低谷,他不得不找了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又努力寻找投资人来支持他的进一步研究。罗威德尔整整等了十年,才终于筹集到足够资金,造出第二台面包切片机。这次,他设计出了自动包装面包的程序,并改用厚蜡纸作为包装纸,隔绝了水分蒸发,解决了切片面包容易变硬的问题。

面包新纪元

可惜切片面包的曲折身世尚未结束。1928年11月26日,罗威德尔为他的切片机申请了专利,并成立了专门的公司以销售机器。当年的《现代力学》杂志上的文章将罗威德尔的机器大大夸奖了一番:“机器上装了一排锋利铮亮的刀片,它们的位置经过精确调校,落下时将面包利落切片,抬起时又使面包片自动合拢,紧紧贴在一起,保证面包的新鲜。”

本奇面包房为切片面包打出的广告

夸奖归夸奖,面包店老板们却根本不买账。毕竟,罗威德尔的机器足足宽1.5米,高1米,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供在厨房里,却只能切切面包,想来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他们认为,长条面包卖得好好的,没有必要妄做更改:顾客们根本不在乎面包有没有切片。几个月间,罗威德尔的机器无人问津。此时,罗威德尔的朋友弗兰克·本奇(FrankBench)的面包店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在罗威德尔的再三恳求下,本奇勉为其难地答应试试这台机器。

1928年6月7日,美国密苏里州的奇利科西面包房售出了史上第一袋机器生产的切片面包,标志着切片面包新纪元的开启,这一天也恰好是罗威德尔的生日。这款名叫“克林梅德”(KleenMaid)的面包大受欢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本奇的面包房也起死回生,在几个星期间,销量就翻了20倍。闻风而来的记者对此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这些面包片干净利落,比任何人用面包刀切出来的都要整齐。这无疑会是一个广受欢迎的新发明。”当地的《宪法论坛报》刊出了整页的报道:“这是自面包被包装售卖以来,烘焙行业最大的一个进步。”这也就是俚语“自切片面包以来最棒的发明”的雏形。

切片“奇妙面包”的广告

消息传得很快,两年后,美国大陆烘焙公司(ContinentalBakingCompany)找上了罗威德尔,合作推出了切片的“奇妙面包”(WonderBread)。奇妙面包这一品牌早在1921年就已诞生,这种面包的卖点是品质稳定,质地纯净洁白,最重要的是能够长时间保持柔软口感,简直就是为了切片而生的面包。两者一拍即合,切片的“奇妙面包”销量大增,而罗威德尔的切片机也随之流行起来。到了1933年,全美国几乎所有的面包房里都放着一台面包切片机,每年售出的面包中,有80%是切片面包。

可惜,作为“切片面包之父”,罗威德尔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冲击后,罗威德尔不得不将专利权卖给一家机械制造公司麦克威高(Micro-Westco),自己则成为公司烘焙机器部的部长。虽然拿着尚算优渥的薪水,但相比于切片面包在全美创造的庞大利润来说,实在不值一提。如今,“奇妙面包”仍是美国屹立不倒的品牌,而罗威德尔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起了。

二战中的“切片面包禁令”

自切片面包诞生后,家庭主妇们都沉浸在不用切面包的喜悦之中,然而好景不长。1939年,二战爆发,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宣布参战。为了应对战时的物资短缺,美国食品局决定禁止切片面包出售。食品局局长克劳德·维卡德(ClaudeR.Wickard)宣称:“切片面包需要用更厚的蜡纸来包装,以防干硬。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禁止切片面包来节省纸张并降低面包生产的成本。”

1943年1月18日,这条禁令正式生效。主妇们不得不翻箱倒柜地找出锯齿刀,大清早把丈夫从床上拖起来帮自己切面包,并与其他主妇一起同仇敌忾地咒骂食品局。《纽约时报》上刊载了一封怒气冲冲的读者来信:“我真该让你们看看切片面包对于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的丈夫和四个孩子每天都得急匆匆地吃完早餐赶着出门,如果没有切片面包,我就得自己给他们每人切两片面包——也就是十片。中午,每人要吃两个三明治,再加上我自己的一个三明治,我就得匆匆忙忙地切出二十二片面包。而且,这些面包显然没有机器切得整齐漂亮,做出来的三明治卖相也差许多。我倒是想自己买一台面包切片机,可是我连一把锋利点的刀都买不起。”

食品局起初不为所动,甚至警告那些私自售卖切片面包的面包房:“这对那些遵守规定的面包房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竞争。必要的时候,我们会采取强硬措施。”然而,到了三月份,舆论批评甚嚣尘上,而切片面包也屡禁不绝,食品局最终不得不取消这一禁令。维卡德承认:“禁止切片面包似乎没什么明显的节约效果。再说,根据战时生产委员会的数据,纸厂和面包厂储存的蜡纸够我们用好几个月的了。”而为了庆祝禁令的解除,《纽约时报》放出了一个大标题:“切片面包重新开售,主妇们再也不用担心拇指被切掉了。”

绝处逢生的吐司机

提到切片面包,就不能不提到烤吐司。“吐司”(Toast)就源于拉丁文的“烧烤”(Toastare)一词。早在古罗马时期,烤面包片就已经是很受欢迎的食物了。烤吐司金黄焦脆的表面能与各类黄油、果酱完美契合,而且,放久了变干硬的面包,只要放在炉上烤一烤,竟也可以起死回生,变成香脆可口的小零食。因此,在17世纪,人们就已制造出专门的烤吐司工具了。

17 世纪的烤吐司工具

各种老式吐司机

电吐司机的发明比面包切片机还要早些。1893年,苏格兰地区的艾伦·麦克马斯特(AlanMacMasters)发明了最早的电吐司机,但一次仅能加热单面吐司,需要人在旁边守着,适时将它转到另一面,稍不注意就容易烤焦,裸露在外的加热丝也十分危险。

其后十余年间,人们对吐司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造,但都不尽如人意。1919年,查尔斯·斯莱特(CharlesStrite)发明了全自动吐司机,能够自动双面加热吐司片,再自动将烤好的吐司弹出。随后,他创建了沃特世(WatersGenter)公司,并在1926年正式面向市场销售这款吐司机,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吐司大师”(Toastmaster)。但此时的吐司机造价依然比较昂贵,而且对吐司片的厚度有一定要求,太薄、太厚或是歪歪扭扭的吐司片都不适合。在那个没有切片面包机的年代,吐司机在家庭厨房中自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它们大多被卖给了餐馆,而主妇们只能辛苦地在炉子上烘烤面包片。

“吐司大师”的早期广告

幸好,几年之后,切片面包便华丽登场,货架上滞销的家用吐司机也迎来了春天,到1930年,吐司机的年度销量已经暴涨到120万台。每天早上只要扔两片面包进吐司机,再随手煎点鸡蛋培根,几分钟后便有热气腾腾的丰盛早餐,简直是家庭主妇们的终极梦想。

如今,吐司机已经成了88%的美国家庭的标准配备,而切片面包更是最平常不过的食物,已经很少有人会去提起这两种发明背后的曲折故事。但这样的司空见惯,或许才是最高的赞誉——罗威德尔若是地下有知,听到人们仍把“自切片面包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作为日常俚语挂在嘴边,大概也会十分欣慰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