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指禅应用官网 国家级非遗

国家级非遗

2023-07-03 1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丁氏推拿疗法是以丁氏标志性的一指禅推法和㨰法为主要手法的推拿疗法。2015年,“丁氏推拿疗法”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丁氏推拿疗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溯源

丁氏推拿疗法历史很长,“丁氏推拿疗法”这一名称的历史却不长。

2012年,上海市启动中医学术流派的建设工作,为了和其他中医流派在名称形式上保持一致,把海派中医最大的三个推拿流派中的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和㨰法推拿学术流派合并,命名为丁氏推拿流派,从此有了“丁氏推拿”这一名称。2015年,丁氏推拿疗法入选上海市非遗项目名录,又有了“丁氏推拿疗法”这一名称。

之所以能把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和㨰法推拿学术流派合并,称之为丁氏推拿流派,原因在于这两个流派往上溯源,都能追溯到丁凤山。再往前溯源,历史面貌就有些模糊不清了。丁凤山的师父之一据说是李鉴臣,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口口相传,无法查到任何书面的证据;即使是口口相传,李鉴臣来自何处,又去往哪里,师承哪位师父,生卒年份,一概不详。至于有些推拿前辈相信一指禅推拿是达摩所传,更是证据不足。

关于丁凤山的传说也有不同的版本,根据赵毅教授的考证,丁凤山的生卒年份是1847~1920,扬州人,早年跟随李鉴臣学习了一指禅推拿之后,先在扬州行医,后又随徒弟到上海发展。在他和十几位徒弟的努力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指禅推拿在江浙沪一带可谓家喻户晓。这个从他的其中一位徒弟是翁瑞午可见一斑。有兴趣读者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翁瑞午其人。

一指禅推拿以易筋经功法为训练医生的基础,以一指禅推法为核心手法,结合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搓法、捻法、滚法、抅法、抹法、抄法、抖法、摇法、振法、插法、托法、梳法、弹法等手法,可以治疗的病种很多,以内妇杂病为主。在《一指定禅》中,主治的病种主要是痧症,就是现代医学的传染病。在《黄氏医话》里,记载的35则医话,病种则涉及内、外、妇、儿、骨伤各科。

任何流派传承中,总是不乏叛逆者、创新者、改革者,丁氏推拿第三代传人丁季峰就是如此。20世纪40年代,丁季峰在接触了一些现代医学知识并与西医同行交流后,察觉到一指禅推拿的某些局限性,把滚法改良为㨰法,把着力部位由指间关节背侧改为手背的外侧三分之一,接触面变大,更加柔和,在㨰法的同时运动肢体,结合按法、拿法、捻法、搓法、揉法等手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和关节酸痛等运动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明显提高。从此,在一指禅推拿流派中分出一支,称之为㨰法推拿流派。

丁氏推拿疗法形成于清代,发展于当代,其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是根据中医经络腧穴学说的核心理论,要求操作者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通过“推穴道、走经络”治疗疾病。操作技巧要求高。对穴位的刺激是针刺要求推拿化。不仅是以指(手法)代针(针刺),达到点状刺激的要求;而且结合一指禅推拿的其他手法,可以对经筋、皮部做线状、面状的刺激。另一个主要手法㨰法是一种复合动作的推拿手法,由操作者腕关节的屈伸连同前臂的内外旋转完成,手背及小鱼际对治疗部位的连续性弧形面刺激,使手法的刺激量维持在柔和中等力度的范围内,更有利于被动运动的结合。

传承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朱春霆为核心的丁氏推拿流派门人弟子先是通过上海市卫生局创办的推拿医士训练班,后改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传授一指禅推拿流派、㨰法推拿流派和内功推拿流派的手法和医术,开创了推拿现代教学体系,编写了全国最早的推拿学教材。推拿学校在十年间,数百名毕业生分配到全国各地,带动了全国各省市推拿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1975年,严隽陶组织编写出版了全国中医学院的推拿教材《推拿学》。在该教材中,首次将一百余种的中医推拿手法分成六大类。六分类法,现已成为全国推拿手法的基本分类法。一指禅推法和㨰法作为摆动类手法的代表,也成为与西方按摩手法有明显区别的中国推拿的代表性手法。随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几十年来推拿专业人才一代代的培养和输送,并通过师资进修班、继续教育等方式,使得全国各地都有了丁氏推拿的研究者、传播者、推广者、实践者,丁氏推拿逐渐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推拿学术流派。

1988年,丁季峰的研究生沈国权硕士毕业,成为全国第一位推拿学硕士,上世纪90年代,沈国权开创了脊柱微调手法体系。2000年,严隽陶的博士研究生房敏毕业,成为全国第一位推拿学博士。2003年,严隽陶指导的首位推拿学专业博士后李成永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流动站出站。至此,丁氏推拿完成了从中专到博士后的蜕变。

21世纪以来,各地开始重视非遗传承。2011年,以丁氏推拿流派第三代传人朱春霆之子朱鼎成为代表性传承人,“朱氏推拿疗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4年,以丁氏推拿流派第三代传人韩樵之子韩竞生为代表性传承人,“一指禅推拿”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在丁氏推拿学术流派100 多年的传承过程中,支系传人人才辈出, 对丁氏推拿学术流派的传统技术及思想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 临床诊疗各具特色, 使丁氏推拿学术流派的发展枝繁叶茂。

发展

近年来,借助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的医、教、研平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丁氏推拿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先后确立曹仁发、严隽陶和房敏为上海市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疑难病中西医协作攻关牵头单位、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丁氏推拿流派传承基地、华东区域推拿专科联盟等项目建设,确定了推拿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和核心技术,使传统的丁氏推拿在现代得以快速发展。

丁氏推拿作为上海三大推拿流派的核心,不仅为上海的推拿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我国推拿学科体系的基石。经过100余年来的发展,其形成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手法的操作应用上,提出“柔为贵,刚柔相济”的观点。二是在手法的作用部位上,提出“点为主,点面结合”的观点。三是在治疗方式上,提出“动为先,动静结合”的观点。此外,丁氏推拿还吸收现代医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重视吸收现代医学中解剖、生物力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理论。在适应范围上,丁氏推拿适用于内妇疾病、儿科疾病和骨伤疾病。

以“筋骨并重、以筋为先”为治疗理念,丁氏推拿疗法结合脊柱微调手法为技术手段,使绝大多数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骨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脊柱侧弯的患者得以康复。

以丁氏推拿和内功推拿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和功法结合为技术手段,不仅能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风后遗症、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痛经等内妇科疾病,还有助于新冠肺炎的康复。

以筋骨平衡为治疗理念,以丁氏推拿手法为基础,创新性地采用坐位调膝法、下肢关节力线微调、超声引导注射、针刺麻醉、推拿手法牵伸松解等新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四肢关节疾病的治疗上疗效卓著。

以丁氏推拿手法为核心手法,创立海派儿科推拿特色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步态分析技术,不仅能解决儿科大多数的常见病,包括小儿肌性斜颈、泄泻、厌食、便秘、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遗尿、视力减退等,还能通过推拿改善患儿体质,增强抵抗力,纠正异常步态,促进生长发育。

丁氏推拿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长江下游的江南,苏、浙、沪地区。这一地区的人文风貌、自然环境、常见疾病造就了丁氏推拿的适应病证、操作方法和治疗理念丁氏推拿的治疗理念、手法要求、适应病证,经过自丁凤山起几代丁氏推拿传人的继承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推拿流派,尽管主干枝蔓纵横交叉,但其特色始终未变其宗。

当今,推拿学术代代相传,丁氏推拿也孕育了与时俱进的一代新人,从“有派”到“无派”,从“分代”到不计“代”,才是流派发展的必然表现,丁氏推拿也不例外。

-竟-

上海岳阳推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

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

国家中医推拿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丁氏推拿流派传承研究基地

上海市中医脊柱病临床基地

上海市中医推拿专科联盟牵头单位

海派儿科推拿讲师团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