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一座城,一台戏,一个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座城和一个人哪个重要 平遥:一座城,一台戏,一个人

平遥:一座城,一台戏,一个人

2024-07-11 2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丨一戏倾城,戏如人生

▲ 阿牛。洗澡后,一年级新生和妈妈互道晚安后睡下。

大家好

还记得今年夏天

一路找北

一位全程与我同车而往的摄影师

他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人到中年,皮肤黝黑,沉默寡言

手里拿着的相机镜头很旧很旧

玩摄影的小伙伴感受一下

然鹅他闷声拍出的照片

却打动了同行的所有同伴

从那时起

我就立下誓言

要在地道拼图给他上墙!

斩风,POCO网2010年全国十佳纪实摄影师、博联社签约摄影师,参与拍摄腾讯《中国人的一天》纪实摄影项目。作品《棚户四区》被山西省档案馆永久收藏。作品《民间文化艺术——圪瘩背弓》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名片远赴台湾展出。作品连续多年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一座城:平遥古城

▲ 2009.10.11. 斑驳的老墙,童年的影子,蓦然回首时,一场梦的轮回。轻轻划过儿时的记忆,眼里满含着泪水。

作为平遥人 

我对这座古城再熟悉不过了

我希望我的照片可以和我一同

经历不同的生命历程

▲ 2008.10.17. 火柴厂的部分居民生活区域。伴随着工厂由兴盛到衰亡,那些初进厂时的年轻姑娘小伙们如今已是青丝白发,而那一排排盛满了他们喜怒欢悲的房子也老了。

我经常问自己

究竟老百姓和这座古城有什么关系?

共存?依赖?对立?

古城的古朴与神秘

吸引人们去亲近,抚摸,欣赏

▲ 2009.2.6. 依稀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八十年代的上学记忆,每天上下学的十字路口,一群群贪玩的小伙伴。三十年后的今天,经过时总还会记起那些年少的时光和那场连绵不绝的大雪。

故事的主题就是人与城

老人晨练,小孩嬉乐,节日集会

恰如一幅幅无需雕琢加工的画面

那么自然,那么流畅

▲ 2017.7.16. 炎炎夏日乡村里,老远就听到了梆子戏那铿锵的调调,今天演出的是晋剧传统名剧《打金枝》。听村里人说这个团里可有好几个名角。果然,迷戏的大爷大妈们神情专注,心无旁骛。

恍惚间,觉得这个场面好熟悉,原来是儿时搬着板凳和爷爷一起看大戏。爷爷照例是摇着头哼着曲,手拍膝盖跟着文武场的锣鼓点,那挺得直直的腰板和陶醉的神情是我至今最温暖的记忆。当年那个扒着舞台探头探脑的小子如今已过不惑,一样静谧的村庄,一样可爱的乡亲,一样的戏,不一样的生活。时空交错,真想回到小时候啊!

▲ 2011.3.6. 相信人群中的某个少年,一定会因为今天的一份好奇未来走上文化传承的路子。隐约中,那首熟悉的童谣又在耳畔响起:“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也要去,你也去我也去,姥姥给做好吃的......”

生活是故事最好的脚本

日升日落,四季荣枯

只要小城里有人

就一定会有事、有情

▲ 2016.12. 灰渣坡路,姥姥家的老院门口。小时候不听话,妈妈会开玩笑说:你就是灰渣坡捡下的。在寂凉的冬日里,小城最最安静的时光中,我会偶尔去走走,看看老街、看看老院,常常碰到邻家的大爷大娘,他们都老了,大爷嘴里老念叨着,“别扶我别扶我”。

▲ 2011.2.28. 离老家两百米的上西门街武庙旁沙巷口。记忆里儿时最深刻的瞬间,便是母亲骑自行车载着我,上学放学,风里雨里,买菜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不易,成长更不易。

通过取景器的观看和思考

我释放着内心的情感

回归和寻找深藏心中

最原始的那份质朴与纯真

并试图通过这些影像

解读人们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 2012.2.4. 东泉镇圪瘩村,准备下城表演的背弓队伍。一直对民间艺术很感兴趣,乡下人的执着和质朴是吸引我去记录下去的理由。

▲ 2014.2.6. 大雪覆盖了小城。想必这是小城最原本的模样,朴拙安详,静谧如初。

一台戏:夜戏

▲ 2012.8.5. 晚间的戏自是一天中的重头。蓝丝绒般缀满了宝石的天幕徐徐降下,灯光亮起,熟悉的曲牌奏响,扮好了的生旦净丑又开始在咿呀中演绎别样人生。一个圆场已是万水千山。马鞭轻扬、旗幡舞动、几个腾挪、几番较量,已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

晚八点,夜幕降临

板声嘹亮地响起

夜戏撑起简单的场子拉开了帷幕

随即铺开来的是婉转流畅的旋律

合着圆润的曲调和清晰的道白

▲ 2012.9.29. 铁打的城墙根,流水的戏班,还有一茬茬翘首相待的老少爷们,是这城里一道重要的风景。

▲ 2012.9.23. 入夜读戏,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随着敞亮的板声烟消云散。

中国戏曲的这种大写意早已流传千年、迷倒众生

台上是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出将入相尽得风流

台下布衣人家里的寻常生活更是韵味十足

台上才子佳人风花雪月

在台下也一定上演过戏场里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记得孙犁先生回忆他和妻子的第一次见面

就是在看大戏的时候

比之都市里红男绿女们的爱情

这样的相识有不输的浪漫

▲ 2018.9.4. 往往是全家上阵。

▲ 2016.3.4. 春寒料峭,跑戏班子讨生活,过的还是苦日子。

久久弥散在古城之上的

不仅是浓郁的乡土气息

更是深厚的心底记忆

▲ 2015.5.25. 看着扒在台前,踮着脚尖,满眼好奇的孩子,依稀间仿佛看到了孩童时的自己。

▲ 2012.8.12. 粉墨浓妆,好戏又将开场。

一个人:阿牛

▲ 这一刻霎那间,泪水化为欢笑,从此不再孤单,这全是因为你的到来。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不是因你而来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这个全新的生命个体的到来

赋予了你的人生角色以更多的内涵

▲ 小时光。

从我们初见的那一刻;

从我怦然而动的心和微微颤抖的手里;

从我把镜头对准他的那一刻;

从我低声轻唤“嗨,小伙子,欢迎归队”!

▲ 自得其乐。

▲ 看到了孩子快乐的身影,我也可以和他一起。

有人说

现实的生活

正像是缠绵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

我们的回忆和期待

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 岁月无伤,保持冷静思考的模样。

▲ 某天的某时某刻,谜一样的神情,孩子的心理捉摸不透,飘忽不定。

我希望孩子依旧简单快乐

也跟自己说:

嘿,轻松点,起码看起来是这样的

▲ 认真吃饭,认真长大。

▲ 身未动,心已远。

Q:老师好,老规矩,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吧。

A:我叫梁喜兵,42岁,地地道道的平遥人,业余摄影师,自从95年拿起相机,喜欢拍一些人文纪实类照片。

▲ 2008.4.4. 梁村,清代巨商的故宅大院外,玩耍的孩童。这些记载了晋商文化传奇的宅院,留下的只是见证过历史的青砖灰瓦,丢失的却是深藏其中的传统文化。

Q:您本是平遥人,又多年来拍摄自己的家乡。您认为相比其他城市,平遥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A:平遥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老百姓和古城息息相关的生活画面,经常想起儿时脑海里的印象记忆,老街、老人、小孩温馨和谐的场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变化太大了,小城处处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到处是宾馆客栈,好多旧的老建筑被拆掉或改造,城里的原住民也越来越少,氛围变了,那种记忆里的四方城已荡然无存。

▲ 2011.2.26. 洪堡村。聊天的时候得知他已经是最后在村里居住的人,现在的空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影视基地。

Q:您为何会对夜戏情有独钟?

A:作为国粹的戏剧艺术,现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当路过剧院的时候总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带着我们看戏的时光,戏台上粉墨浓妆,戏台下群娃乱舞。拍戏也是源于这份记忆,都说人生如戏,戏里戏外的点滴瞬间何尝不是人间冷暖的真实映照。

▲ 2014.3.6. 从台前演罢的故事回来,对镜补妆的瞬间,歇息时的一口香烟,眼睛里疲惫的血丝,没有了台上的眼波流转、形色招式,真实的人生尽显在后台的角落。

Q: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在用相机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您以一名职业纪实摄影师的视角拍摄阿牛,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哪些瞬间?

A:摄影师家的娃,不论呆萌可爱,亦或古灵精怪,都必须自带模特属性。喜怒哀愁闹、吃喝拉撒睡,俯拾皆是的题材,被定格的无数个不可复制的瞬间,成了我们最大的财富。在今天这个物质充盈的时代,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大概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每个娃的梦中都住着一个悟空。

文章授权:地道风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