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文:早年的生产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个村的队长有什么用 王步文:早年的生产队

王步文:早年的生产队

2024-07-09 1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上面的条件都是公开的,也可以说是明文规定的。但当好一个生产队长,只具备上述条件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生产队是一个大家庭,这队长就是大家长,上百号人同住在一个屯子里,吃喝拉撒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既然是大家长,什么事都要操心费神。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样样都要走在前头,张罗在前头。那时候,生产队离县城很远,交通不便,社员家一旦有事,就要用车,这队长就要及时派车,缺钱时还要亲自筹集,就连社员俩口子打仗也要亲自处理。用真心和感情去凝聚人心,群众才能信服。

当然在那个年代,闹心的事也特别多。比如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工作,上级机关都有专门机构专人抓,可到了生产队这一级,队长就是第一责任人,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什么事情也离不开生产队长,他的工作程度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最紧张的那些年,谁家的媳妇应该带节育环,谁家的应该做绝育手术,谁家的坟头没有平?事事棘手,工作难度很大。这当队长的除自己家带头外,有些户还需亲自上门做工作,反复宣传政策,强调奖惩。找完老的找小的,找完男人找女人。往往是" 跑断腿,磨破嘴,搞得身心真疲惫!" 还有些临时性工作,如家禽和生猪收购等政策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也要随时完成,经常是“得罪了山神又得罪了土地!”

面说的都是硬任务,看得见摸得着,做不好队长不称职,轻则批评,重则免职,一旦有点成绩,得到的是大队干部的几句口头表扬,或者在大会上号召其他人向他学习,其他的就不沾边了。此外生产队还有些意想不到的杂事,也很费心。黑土地上往往都是一个屯子就是一个生产队,屯子虽小,五脏俱全,人员来自五湖四海,连口音都是南腔北调,生活习惯不同,为人处世的理念也不同,人事关系十分复杂。一旦损害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争斗在所难免,而矛盾也会从此产生。这当队长的就有天大的本事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能当“和事佬" 。

" 文化大革命" 后期,有一个工作队曾对一个不足百人的生产队进行了人员统计,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个生产队的人竟然由六省十四县组成!而这些人又分为“亲属帮" 和“老乡帮" 几派势力。首先是走马占荒的老住户。这些人大多都是艰苦奋斗丶勤俭持家的楷模,同时又是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离开他们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会一事无成;另一类人员则是后迁来的专业技术人员,诸如木匠丶豆腐匠丶瓦匠等,他们有手艺,谁也离不开他们;更多的是亲戚连亲属的“亲属帮" ,只不过是亲疏远近有差别而己。可谓是“扯耳朵腮动弹" ,一家受委屈,往往都会全员行动,这当队长的站在哪边都不合适。

这帮与派之间又有着千絲万缕的联系,为了共同的利益,会在短期内联合起来,对另一帮实施攻击。有趣的是,每个派别的身后,又往往会有大队或公社干部撑腰打气,难怪派别之间能够长久对立,这在“文革时期" 表现的尤为突岀。既然是存在派别,就会有派别的领头人,又称“当家人" 或者叫“主事人" ,他们都是队长人选的有力竟争者。每逢政治运动,查岀了现任队长的毛病或问题,另一方则会不依不饶,非把他选下去不可。但新人可能只干一年,又会被另一派赶下台。就这样“风水轮流转" ,用百姓的话说:“打完场送完粮,算盘响换队长" 。结果是谁当队长都没有长远打算,倒霉的是社员,受损失的是集体经济。

在当年的生产队里,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很低,能有一个相对不错而且能干三年五载的生产队长很不容易,能干十年八年的更是凤毛麟角。社员们衡量人的基本原则是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己的利益得到了,这队长就好,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队长就该换!他们完全不懂“人无完人" 的道理。

早年,我曾在“农业学大寨" 运动中下乡蹲点,碰上的第一件事就是选队长,其难度不亚于高考,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这是一个较大的生产队,人口有一百三十多人,上千亩土地。原任队长四十多岁,熟悉农业生产,而且大公无私,很有点“拼命三郎" 的精神。缺点是脾气暴燥,张嘴就说脏话,得罪了很多人。他当了三年多队长,年年都购置几万元的农机具,社员的收益也有增长。一次大会上,他公开骂了另一帮的主事人,并罚了他的工分,这一下捅了马蜂窝!那挨骂的人四处告状,并散布他有作风问题。队长的妻子闻讯后,大吵大闹,说啥也不让他继续干下去,他无奈撂了挑子。工作队进村后,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又比较了其他几位候选人,总觉得他还是最佳人选,但如果投票选举,可能会岀现意外。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队建议由村支书出头做各方的工作,并劝说原任队长不要丧失信心,接着干下去,同时又对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进行了严肃批评。谁知做通了本人工作,家属仍然不同意。还是支书有办法,他干脆把大队四职干部找到一起,每到饭时就带着一干人马到他家吃饭。连续去了三四天,刚杀的年猪吃掉了一多半,还喝了十多斤白酒。支书放出话,如果不答应当队长,还要吃他家养的十几只老母鸡!这一回,队长的家属心疼了,只好答应继续干下去。后来这位同志不孚众望,改掉了坏脾气,工作认真负责,又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还当了十多年的大队书记。

在当年的农村,有时正常的工作方法作用并不大,而老百姓自己创造的办法更有效。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一个好的生产队长工作十分不容易,做为上级领导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及时岀手相助,有了缺点毛病要批评教育,本着“多换思想少换人" 的原则,为一线人员撑腰打气,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这也是生产队长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现在回忆起来,当年那些当过生产队长的人己大多不在人世,但他多年勤奋工作的业绩,我们后人都不应该忘记!

编辑:李铁庆

作者简介:王步文, 1952 年出生在山东郓城县,1973 年参加工作,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曾在人事局丶监察局丶纪检委丶司法局任职。2O12 年退休后从事写作,先后著有长篇巜手竿垂钓趣事》《古今民间故事新编》和《我这六十年》,共计七十万字。2020 年初抗疫情隔离期间,书写了《黑土地上的生产队》,全书五万余字。

庆安人民文化宫旧照(摄影薛存中)

陈年往事的记忆

李铁庆视频集《这就是庆安》请点击下边文字

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征稿启事

讲庆安老“话儿”,聊庆安“老事儿”,庆安“陈年往事的记忆”公众号诚邀五、六、七零后闲聊庆安,一道回忆、撰写伴我们一起劳动、生活的家乡的“老人儿”、“老事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的劳作有大家的分享,才是其乐无穷!

“陈年往事的记忆”公众平台,由庆安广播电视台媒体人李铁庆义务主办编辑,发布家乡的文学写实回忆作品,同时发布老照片、视频、微电影,以及奇闻轶事等等健康向上作品,力求在网上为庆安人义务奉上丰盛的精神文化食粮!

结交新老文友,共享快乐时光!

欢迎新老朋友捧场、投稿、浏览、相互转告!

关注“陈年往事的记忆”微信公众号,庆安的陈年往事都能浏览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