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最痛恨插队 您能排队不加塞儿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个人排队,其他人进队伍算插队吗 国人最痛恨插队 您能排队不加塞儿吗?

国人最痛恨插队 您能排队不加塞儿吗?

2024-06-30 1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闻回放

驾车插队者,别人出事你担责

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插队会被处罚,许多司机心知肚明。在交警在场或有电子警察的路口,插队者少,但在划着虚线允许变道的路段,有人以为在此处插队即合理。但上海交警部门表示,虚线虽可变道,但交通法中变道原则之一就是不影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否则因为插队引发交通事故,即便是在虚线处,插队车辆也将承担全责。

应多增加公共服务

■ 唐中科 北京 媒体人

排队是文明的体现,但不排队现象也存在。如果是排队等车,我会对加塞儿者报以鄙夷的眼神。如果在火车站排队买票,那加塞儿者就不会有好果子吃了,甚至会有人上前把他从队伍里揪出去。

其实,从供需的角度看,之所以会产生排队现象以及伴随而生的加塞儿,是因为供给不足。比如,医院里排队是因为医疗资源紧缺,火车站排队是因为车票紧张,公交站排队是因为在特定时段人多车少。如果供给充分,问题就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加快发展步伐,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排队的问题。

其次,从时间成本考虑,排队也有不合理之处。比如在超市排队交费,有的人只买了几件东西,却跟买了一车商品的人一起排队,他肯定不愿意,肯定希望能加个塞儿。当然,有的大超市服务意识比较到位,开辟有少量商品客户专用通道。在医院排队挂号也是一样的道理,得急病的病人肯定想加塞儿。有的医院为此规定,急病病人可以插队,从制度上保证了排队者和不排队者的最大利益。

我觉得这种服务应该推广开来,因为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排队是一刀切,虽然公平,但仍有精细化的必要和改进的空间。

记者 熊建整理/图

人情方便应当慎行

■ 彭燕 重庆 军校学员

在现实生活中,除去一些生拉硬扯厚着脸皮的无理插队之外,更多的插队则属于是“人情方便”这一类。

记得童年时候,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老家,物质文化条件还不算丰富,因而一旦有城里的商贩来卖东西、医生来巡诊之类,天还没亮,村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里大多是本村或者临近村的村民,大多都是熟悉面孔,也许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总有一些迟来的人会在队伍前段寻找亲戚朋友“行个方便”,而且只要有一个人插队,那后面插队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多米诺骨牌”效应相当明显。就这样,原本半个小时就可以轮到自己,却偏偏还要无可奈何、忍声吞气再等半个小时甚至更久。

上中学以后,超市渐渐成为了我所在县城的主要购物场所。其实在超市购物是一种很惬意和便捷的享受,但每当到收银台排队结账的时候,总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尤其在人多的时候,原因之一就是队伍前面时常会有人插队,托熟人一起付款。

在我看来,自觉排队、遵守秩序,这原本就是社会公德,对于每个公民而言,除了自身自觉遵守以外,坚持原则、果断或者委婉推掉一些“人情方便”,也是维护公共秩序、提升自身素质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应尽的职责。

郎嘎尼玛整理

排队彰显公平正义

■ 董雪飞 在校大学生

在中国,有一种排队不叫“长龙”叫“蜂拥”。无论出差还是旅行,所到之处的车站、码头、银行或是商场、景区,你都会发现,排队的现场既不成行也不成列,首尾不明。

我在一个省会城市上大学,人口将近1000万,其城市交通压力可想而知。虽然远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严峻,可在每天的上下班期间和节假日还是显得有些紧张。举个例子,本来坐公交车是需要排队的,但真实情况是没有人去排队,公交车刚停,所有的人就一窝蜂地拥了上去,这个时候,比拼的是“实力”,没有“林黛玉”,也没有老弱病残。若是你稍有犹豫,你就会被挤下去。

在我看来,当人们头脑中都存有“排队光荣,插队可耻”的意识时,就不会有插队的现象了,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当还未养成排队自觉时,政府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有备无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可能出问题的地点如火车站售票窗口前安装铁栅栏,并设置单向转动的三辊闸。二是增加心理干预,加强人们潜意识的认同感。

排队是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可,也是正义与公平的象征,更彰显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与精神。中国是礼仪之邦,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切不可因小失大。

绿色通道真正畅通

■ 郭少琦 合肥 健身教练

我出门工作好些年了,一直发现有这么一个现象:许多长途汽车站的售票窗口都明文大字标注“军人窗口”、“学生窗口”、甚至“残疾窗口”,但往往被旅客视若无睹,成为自由插队的最佳场合,尤其到了春运期间或者长假购票高峰期,放眼望去,这几支长长的队伍与旁边队伍的人员成分,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

我表哥是军人,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买票的队伍不是太长、尚未排出售票大厅的话,无论是否穿着军装,他从不刻意强调自己的身份职业以争取和享受这种“优待”――拨开人群和长龙径直走到窗口买票;而是静静地排队购票――只有一次,2008年1月,表哥原本就短暂的探亲时间又被消耗在路上,望着前面三四百米的队伍,一身戎装和两手行李的他才忍不住快步走到“军人窗口”前。

其实不光是购票,其他场合的许多“绿色窗口”也是这样不畅通。其实,政府设置这些“绿色通道”,往往是出于对社会资源的一种调控,对一些岗位和职业人员或社会群体的优待和尊重,也是检验公民道德素质的隐形窗口。倘若“绿色通道”不能真正畅通,就会影响社会公德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只会得不偿失。

辛海天整理

从我做起养好习惯

■ 李红红 呼和浩特铁路局员工

在国外再正常不过的排队这件事,到了我们身边却变得错综复杂。“争上游”、“抢先机”、“装弱者”、“耍强硬”,各式各样的插队方式让我们排起队来困难重重。

有的人说:“不是我不想好好排队,是别人推着你往前‘挤’”。还有人说:“抢购的时候要是按秩序排队,轮到你这儿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反过来想想,遇到火灾、地震,在一道安全出口前,一堆人挤着出去和有序疏散的生还率哪个高?看来,排队不排队,其间的差别不仅仅是文明与秩序,更能体现效率和公平。

中国虽然凭硬实力跻身世界强国,但我们还不能有序排队。防止插队不能靠制定硬性法律法规,只能在道德的限度内去规范。衣着华美光鲜代表不了你的素质,只有道德的行为才会让人看到你的“靓丽”。

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的人明明懂得插队不道德,还是照做不误,其实是因为好习惯没养成。反而,一个人的坏习惯会波及到周围人,最终影响“排队环境”。所以我认为,应该用排队行为去改善秩序,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记住一句话:“排好队讲先来后到,想插队多换位思考。”我希望从自己做起,养成任何时候有序排队的好习惯,并努力影响身边的人,一起提升国民素质。

本报记者 贺勇整理

美丽中国需要直线

■ 王韶钦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 公务员

中国人口众多,社会资源有限,这导致了许多公共场合得排队,故排队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可是,许多人尚未学会排队,要么是一拥而上径直冲到最前,要么是见缝插针乱加塞儿,要么是以亲朋熟人为由陪侍旁侧如保镖簇拥,要么是前后紧贴热气哈脖令人尴尬,要么是后边人少前面挤成一堆仿佛金字塔等,也已见怪不怪了。

先来后到,有序前进,前后之间保持30―50厘米的距离,保持安静,遵守规则,成一条美丽的直线,这是排队的基本要求,是美丽中国的形象体现。

直线的排队是人品素质的需要。有时间观念,早到排前,自然成列,绝不插队,不侵占他人利益,不高声喧哗,保持排队秩序,照顾老弱病幼,这是基本人品素质的需要。

直线的排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如果遇到插队者,则会引来怨声载道,重者还会斗嘴谩骂,甚至肢体冲突,诱发许多伤害案。大家若人人礼让,则井然有序,人与人和美和谐,和顺美好。

直线的排队是公平正义的需要。要形成“排队行为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公共资源公共享有,摒弃特权思想,遵守同一套规则。排队本来就是分配稀缺资源的一种公平手段,这是自然正义的最直接体现。

直线的排队是轻松生活的需要。排队无聊透顶,既然国情社情决定了需排队,那么就得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不仅要排队,更要会排队,排出秩序、素质和公平。在规则的阳光下,在和谐的氛围里,轻松地生活。

点与点间,直线最短;人与人间,礼让最重,直线的排队体现正直的品格。从细节做起,完善自我。排队时,拿份报纸杂志静心阅读,或借机给朋友发个短信,或怡然自得听听音乐,或思考梳理某些问题,都可以打发时间,或与前后排队的人借机搭讪,轻声交谈,沟通感情,交流信息,或许交个朋友,学些长处,增长见识,觅得商机,何乐而不为呢?

排队成直线,队伍将成为一条美丽的珍珠链。排队成直线,你将成为美丽中国之花上的一枚可爱的花朵。

鲁钊整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