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启示录:透视近年《新闻联播》几大“改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联播》是几几年开始的 广电启示录:透视近年《新闻联播》几大“改变”

广电启示录:透视近年《新闻联播》几大“改变”

2024-05-21 12: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平日的时政报道“制播”思维中求新创变,强化细节表达、增加同期声在新闻片子中的比例,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新闻生动性。这种做法让一些难得一见的高层银幕形象,借助电视语言的特性跃然千家万户的银屏,观众可以从新闻人物的细节动作中感受到满满的亲切感,同时这也展示出了《新闻联播》时政新闻报道的新鲜气息:以“走转改”为契机,融“时度效”为一体,力争做到《新闻联播》时政报道“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收看《新闻联播》时把声音关掉仅看图像,发现顶多能看懂一两条。用镜头语言和较多的“同期声”重构现场,是《新闻联播》近几年开始实现的。这种创新确实使得时政报道“活”了起来,使得电视呈现画面更加“有血有肉”。

打破原有“模式化”制播思维

灵活多变成“新常态”

电视新闻的制播容易出现“模式化”的情况,“为播出而播出”容易导致播出线的不灵活。《新闻联播》近年努力打破这种思维定式以及传统模式的桎梏,以“新思维”面对“特殊编排”。

与往年相比,2017贺词的电视画面模式化和套路化倾向继续淡化,字幕和新闻片等辅助手段增多,创新细节继续凸显,使得《新闻联播》的贺词电视画面和新华社的通稿形成了一定的层次区分,巧用不同媒介的不同属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容的同质化,传递出打破“模式化”制播思维的官媒新意。

身段下沉、视点下移、话语权下放—

让节目更接地气、更贴民意

近年来,《新闻联播》开始推出一大批有温度、有热度、有感情的精品佳作。在身段下沉、视点下移、话语权下放的过程中,坚守新闻人的本色,让新闻深入基层、扎根土地、贴近民意。用鲜活的镜头捕捉群众的生活变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片源创作导向,让人民的声音得到更多的展现,让新闻报道更加“务实”,更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

以2017年春节期间的《新闻联播》为例,节目推出组合式报道《厉害了,我的国》,以网络流行语为大标题,俯下身、接地气,贴民心。《厉害了,我的国》在春节期间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厉害了,我的国》不仅将选题框定在除夕在岗、守卫边疆、敬业奉献的普通人身上,更是创新拍摄手法,首次邀请被采访者自己手持自拍杆,记录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以往的人物型采访中,被采访者难以收放自如,加上人物采访报道对采访者提问水平要求较高,独出心裁的采访报道难觅、题材过于单一、内容难以深入人心。让百姓自己拿起自拍杆,将提问和答问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他们,既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内容上的突破。很多被采访者在镜头前表露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驻外的维和官兵、边疆的战士、无法与妻儿团聚的劳动奉献者,他们都通过手中的手机,发自内心地流露出真情。

再比如今年五一期间的《新闻联播》推出了系列报道《晒晒我这行》,同样是素材采集来自百姓自拍,在下放镜头主导权的同时,也在传达《新闻联播》欲求与百姓心贴心的“真切愿望”。

笔者认为,《新闻联播》这种“小切口贴近民生”的创作思路开始不断“生根发芽”,是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的绝佳选择。突出社会价值,体现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与责任担当;聚焦百姓关切,追求节目的时代命题和人文关怀。这不仅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更为地方广电媒体“深入基层”的报道形式提供了可循之道。

更重视突发直播、现场报道、画面引入

构建更强大的“直播气场”

《新闻联播》作为一档传播国家声音的新闻节目,采编岗的播出安全极其重要。因此,《新闻联播》在以往加入突发直播元素的情况并不多,当然这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也有一定的关系。1994年,央视第一次大胆打乱播出,把直播信号插入新闻节目中,而且是在《新闻联播》中。7月21日,三次将“亚太一号”卫星的发射信号实时插入正在播出的《新闻联播》中。同年10月,《新闻联播》首次插播了来自境外的实时信号——广岛亚运会女子游泳比赛现场。

新时代下,新闻制播的技术水平在提升,SNG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新闻联播》在坚持“新闻时效性为先”的原则下,更加重视突发直播、重视现场报道、重视实时画面引入,从而建构具有实际意义的“直播气场”,完善节目画面,提升受众观感。这一类直播,也是电视新闻的至高追求,它使得新闻无剪辑、无隐瞒、不修饰、不走形。

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根据新闻现场为重、时效性为先的原则,要坚持以递进新闻为主,要坚持新闻以线性报道为主,做到突发新闻不断档。

另一方面,加急的时政要闻也常常出现在电视荧屏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主播低头念稿,这是因为这类稿件没有来得及打印成标准的九字一行“提词稿”。

重视现场报道是《新闻联播》的又一重要新趋势。2013年除夕,《新闻联播》引入了十几路现场报道信号,对全国各地的春节景象进行实时展现,数量如此之多,前所未有。同时,近年恰逢国内重大事件,《新闻联播》都会引入连线报道。这类直播,能承担把记者所知最快速度传递给观众的使命,在《新闻联播》中频繁加入这一节目设计,着实为一大进步。

另外一大新趋势,就是在报尾阶段和开头阶段的处理越来越灵活,引入实时信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恰逢重大节假日或是民俗节日,《新闻联播》都会使用景观镜头丰富节目视觉呈现的效果,渲染节日气氛。比如近两年除夕夜的《新闻联播》,都不再使用往日以片头曲+主持人播内容提要的固定模式,采用实时画面开场的特殊方式,在一连串的实时景观画面配合主播的解说中,实现开放式报头。再比如春季一些传统民间节日时,《新闻联播》都会创新报尾形式,用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观镜头作为春季礼赞。

传播符号更加丰富

播音语态更接地气

《新闻联播》将复杂的事件逻辑关系、枯燥的数字等新闻在播报的同时以图表、图画甚至是形象的三维动画进行展示,是近年的一大新趋势。

除了图画,文字也是电视媒体传播信息所用到的重要符号,新闻标题中的文字运用不再只是“阳春白雪”。

除此之外,《新闻联播》还努力改进主播播音语态,拉近与受众距离,让主播的播音形式和出镜样态更具时代感,让播报语言更接地气,更富有人情味。从播音员来说,近年来《新闻联播》完成了一轮“新老更替”,“老三对”退居幕后,刚强等极具活力的“老新人”闪耀登场。

另外,《新闻联播》也努力改变传统主播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使得节目在体现权威性的同时多了一些亲切感,使节目传播效果更强。2014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的结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播在画外音中说:“朋友们都在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 就是爱你一世!那就让《新闻联播》和您一起传承着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吧!”这句话迅速在互联网上泛起波澜,人们将这句在网络上窜红的“新闻联播祝福”现象称为“卖萌”。

台网联合不断推进

“大小屏”优势互补相互借力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须顺应新的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开发应用,媒介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于《新闻联播》来说,一系列新的变化催生了节目新的系统形成。以电视端带动移动端,用大屏带动小屏,成为新趋势。“大屏”对“小屏”的推动作用上来说,《新闻联播》不断对自己所处的“央视新闻中心”这一平台的“三微一端”进行重点宣传。

而对于这些融媒体平台来说,积极把电视“大屏”内容与新媒体“小屏”进行有机结合,进行优势互补是一剂良策。其中,呈现更多《新闻联播》节目时长以外的“有料”内容就是一大重要内容。

另外,在《新闻联播》电视新闻的呈现过程中,也与新媒体相互渗透、借力。自2013年起,《新闻联播》经常出现“大数据”专题报道,引入“互联网”新概念并加以运用,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所突破,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聚合的体现。2013年除夕晚上的《新闻联播》“数据说春运”环节中,节目就用收集到的数据生动唯美地展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口的迁徙方向,从迁徙动态再次解读人们春节大迁移时选择北京、上海、广东的原因,这种数据新闻既立体直观又形象具体 ,“互联网”的活力感也更强。

作为一档时政新闻为主,全知叙事型为依托的王牌“新闻旗舰”,近几年注意遵循新闻规律,在融入新的媒介元素的前提下,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打破传统桎梏,以走转改为契机,融时度效为一体,充分利用各媒介载体的技术手段,推进节目质量不断提升。无论是扩容“时政新闻”的同期声、接地气贴民意地创新“报道文风”,还是借助“大小屏”的融媒体联动力量提升传统电视品牌的力量。显而易见,这体现了《新闻联播》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谋求突破革新的迫切需求,这也赢得了普遍的好评和赞誉。

笔者认为《新闻联播》日后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今这些打破桎梏、创新制播思维的做法值得延续,但是形式的突破最终要回归内容的升华,技术革新归根结底也要回归节目品质的提升,在通俗化、大众化、故事化上要继续下足功夫,让《新闻联播》兼顾本土化特色和国际化风范。另外,要继续融合传播新优势,使得多平台、多形式、多矩阵的传播优势更加凸显,使得《新闻联播》的“大小屏”得以强有力的结合,真正做到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形成具有超强品牌的新媒体集群。

王牌新闻节目,特别是本身就承担着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政治性节目,更需通过这种深层次的改革创新来凝聚人心。通过大改版、大革新,相信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又一春不是没有可能。

参考文献:[1].赵淑萍 王海龙.《解读《新闻联播》2014年的新变化》,

2015[2].陈清.《《新闻联播》改版分析》,

2014[3].张鸥.《直播幕后:电视突发直播一线手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丨传丨媒丨头丨条丨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微信号:cmtt663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