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7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弟子规》亲仁篇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7篇)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7篇)

2024-07-17 0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地方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读《弟子规》有感 篇1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人从小开始,就要学习孝顺父母、和兄弟姐妹友爱,要讲信用等等。其中,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这一部分对我的教育最大。回想起来,我在一些事情做得很不好。比如有一回,妈妈叫我扫地,我很不耐烦地回答:“哦哦—”,照样上网聊天,直到妈妈生气了,我才不情愿地去扫地,嘴巴还嘟嗦着:“扫就扫嘛,急什么?”事后,爸爸妈妈教训我时,我还顶嘴。除此之外,我还经常不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体谅父母的苦心。父母做好的菜,我总是嫌这个菜不合口味,那个菜天天吃吃腻了。弄得父母很无

奈??对比起夏天为父亲扇床,冬天为父母暖被窝的黄秀,真是有天壤之别。 现在我明白了,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而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理。我决心不再让父母瞎操心,向黄秀学习,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我觉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是《弟子规》这本书。

读《弟子规》有感 篇2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从小就喜欢背的一本书,名叫《弟子规》。以前我很小,不知道书里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已经能领会其中深意了。它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记得最深刻的两句话是“父母命,行勿懒”和“出必告,反必面”。记得二年级时的一天,妈妈说了很多遍让我把垃圾倒掉,可是因为家住六楼,所以我不想去。妈妈很生气,她说:“知道‘父母命,行勿懒’是什么意思吗?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应该帮妈妈做点什么?”就这样,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乖乖地倒了垃圾,倒完之后妈妈还表扬了我。渐渐地,我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妈妈觉得我真的长大了。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去年暑假,我刚做完作业,想出去玩又担心妈妈不同意,于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中午也没有回家吃饭,直到下午肚子饿的时候才回家,到家后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妈妈说:“出门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什么时候回来,你这样做对吗?害得妈妈在家担心了一天。”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

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先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这也是《弟子规》教会我的。

读《弟子规》有感 篇3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的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程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要做到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让我颇有感悟的是孝。《弟子规》中谈及,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待。心,即是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待即是要照顾父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到孝。我们要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路人。

古有李密孝祖母,李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他不仅政治才能卓越,而且是个有孝心的人。李密年幼丧父,母亲也被迫改嫁,留下孤苦伶仃的李密,无依无靠。他的祖母见他实在可怜,于是就抚养了他,祖孙俩相依为命。李密长大后学有所成,在朝廷中做了官,还得到了逵和荣的举荐。但是祖母已年老,而且体弱多病。除了李密,再无人能够照顾他的祖母。于是,李密推辞了逵和荣的举荐。一心一意照顾祖母。李密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今有孟佩杰孝母亲。孟佩杰是20xx年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孟佩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从此,孟佩杰担起了家中的重任。20xx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数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料母亲。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孟佩杰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孝还体现在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现在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这种行为就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亲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因为父母亲在外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休息,若是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也没有体恤父母,立即去完成父母布置的事情的话,这种行为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难免会老去,会离开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中,我们要做到守丧三年。有孝心的人在提及父母亲会难过哭泣,会哀思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待去世的父母亲,就好像他们还在世一般,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们还在身边,并没有离我们而且。

我们要学会孝,要学会感恩父母。《弟子规》中也谈及了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的诗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承地接受。作为子女,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入眠。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就成了父母的依靠。古代帝王中,汉文帝刘恒就有替父母尝药的孝心。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孟子曾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由此可见,孝顺父母多么的重要。爱自己的父母,别让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付诸东流,别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我们要时刻记住,“百善孝为先”。

读《弟子规》有感 篇4

在放假期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熟读《弟子规》。其实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挺乏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真的看不懂。第二,是书中没有相应的注解,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姐姐,姐姐让我先静下心来,帮我一句句的解读,通过姐姐的帮忙,我渐渐的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我大概的了解了其中包含的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全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孝悌".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内容。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还是兄长,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孝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吗。假设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我们又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呢?何谈爱国呢?何谈爱社会呢?从小爱到大爱,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行为轨迹。“首孝悌”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回想自己的过去,对父母总是态度不好,也许那句话说得很对,对越亲近的人我们越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成为父母的依靠。

其中书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就不是追求华贵的人,不爱攀比,希望自己的内心过得舒服就可以,人与人之间比得越多了就越不幸福了,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父母的负担,如果还要要求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学生还是学习、学业为重。

"过能改,归于无",对于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这样才能更好的改正,如果对自己的错误不放在认知的态度上,我相信是很难改的,知错能改的才是好孩子啊。

还有书中的"不如人,当自励"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盲目的自卑,而是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就像是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认真的读书,给自己以鼓励,相信未来一定是会更好的。

《弟子规》这本书,我还会细细的品读,不急不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了。

读《弟子规》有感 篇5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如果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的真正含义,那么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弟子规》的几点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之后,它又告诉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多实践,这样才能学习好,成为有用之才。读完《弟子规》之后,我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品行,自己与《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想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是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他们想方设法地满足我,而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多说了几句,我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妹妹,或许是因为年龄太小,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与父母争执,父母该多么难过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辛辛苦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

另外,书中提到的“宽为限,谨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心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令我深有感触。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方面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比如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总是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在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可以按照《弟子规》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些品位,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最基本的伦理常识,仔细品读《弟子规》从中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培养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以打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又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读《弟子规》有感 篇6

“你怎么这么懒啊?”

“又去哪疯了?”

我坐在电脑前,心烦意乱地听着这和锅碗瓢盆混杂的此起彼伏的唠叨。妈妈,您老消停会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在老师的领读下,一字一句,整齐有序。读罢,老师若有所图的看着我们,“读了这么久,有什么启发吗?”“自然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喽!”老师点点头,“发自肺腑吗?”那位同学不作声了。铃声响了,我却还未起身,若有所思。

我的妈妈,做事干净利落的乐天派,对于子女,她善于以理服人,可跟天下母亲一样的是---爱唠叨。“上辈子,你是我的冤家么?”这是她的口头禅。

回到家,扔下书包,坐到沙发上,盯着正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的妈妈,“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电视没电了?”我不语,看着刺冷的水一次次从妈妈的手上流过,看那红彤彤的手,又看着净白的碗碟,一向没留意过妈妈的`我,不仅鼻子一酸。我快步走上前去,磨磨蹭蹭的从口袋里取出一副手套,“不贵,别说我乱花钱了。”我不敢抬头望妈妈的脸,只是听得:“等会把鸡蛋吃了,你近来一直闹冷,这会好点。”妈妈走出厨房。我端起那碗热乎乎的酒鸡蛋,记起了前几日我一直闹说冷,可却被妈妈记在了心上,为此,她特地去了一趟马宅村,买回了土鸡蛋。记起了老师说的话:“为了父母,我们做了些什么?”

妈妈的阑尾炎那几天,奶奶特地从乡下上来照料,爸爸则整日奔波于工作和医院。那几天,我总是往医院跑,课也落下不少,妈妈心疼我们,硬是要出院。而我呢?放学回家后,自顾自看起了电视。到了6点,天渐渐暗了下来,这才想起了躺在楼上的妈妈。上了楼,妈妈正扶着墙,艰难地想要下床去,我心疼不已,上前握住妈妈的手,扶着她坐下。“你被老师留了吗?我担心你,打你们老师的电话,说你早走了。”我低了头,“作业太多了,我在楼下做作业。”我支支吾吾地说。妈妈终于没再问下去。

早上,妈妈早早起了床,挥动着戴手套的手,在爸爸面前炫耀:“看,女儿给买的。”我看着,泪水便淌了下来。

我从书架上郑重的拿起《弟子规》,大声读了起来。

读《弟子规》有感 篇7

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蕴涵着古人的智慧。这些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就是我最好的启蒙教材。让我了解最基础的国学知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所写的,让我百读不厌,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顺父母;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守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仔细。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我们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因为这样我的学习效率才大大提高。

懒。前面我做的很好,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不仅仅是父母叫要答应,其他长辈、同学、朋友只要叫我要立即答应,那是对别人的尊重;后面我就做的不太好了。

爸爸妈妈有时想让我帮着打扫家里的卫生,可我总认为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总对妈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管。”背了《入则孝》,我身上的懒虫去掉了很多,不等妈妈命令,就主动帮着干点家务活,比如扫地拖地啦,虽然活很小,妈妈总是开心地笑。

还有一句,我也会牢牢记在心里,那就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爸妈教导我时,我总以为自我什么都懂,爸妈太唠叨,老是捂住耳朵,大声说:“不听、不听!”爸妈责怪我时,我比他们声音好大,惹得妈妈很生气,干脆给我来个“主板炒肉丝”,妈妈揍完我又悲痛有心疼。想想以前自我的种种行为,我觉得自我那么做真不对。

爸爸妈妈把我从小养大多不容易呀!手把手教我认字,深夜抱着我去看病,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我为什么要顶嘴惹他们生气呢!这一段时间我表现得很好,低眉顺耳,特温顺。嘿!还真好,爸妈见我不顶嘴,说上两句就算了,过后还笑眯眯地夸我懂事了,我心里想喝了蜜一样甜。

《弟子规》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学习,我会牢记在心,让他伴随着这我成长,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 篇8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有感 篇9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带给我快乐,教会我做人。最近我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短小而精悍的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中,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梯、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书中言简意赅的话,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还要对自己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品质高尚的人。

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无比惭愧。书中所写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告诉我们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便是很容易的事了;当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应一样孝顺,同时能够自我反省,体会父母的心意并做得更好,这种孝顺便是难得可贵的。可是在现实当中的我,却与这《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相距甚远。记得暑假的时候,过得很放纵,对自己丝毫没有了要求,手机是暑假生活的主角,经常熬夜玩到很晚。父母得知后批评了我,到了最后,竟到了要没收手机的地步。我当时实在是觉得他们在无理取闹,对于父母的教育更是一个字都听不进,时时顶撞父母,现在想想,实在是感到羞赧。父母之所以会批评教育我们,都是有着同一个出发点——对我们的爱,总认为父母太过严厉或太过啰嗦,可自己却从未思量过父母为何要严厉,又为何要啰嗦?《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面对父母我们要做到和颜悦色,而“孝”,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和颜悦色”了。

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握紧我们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在身边悉心照料;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他们如明灯般为我们指引方向……而我们,又何曾注意到,妈妈眼角的'皱纹,爸爸头上那蹿出的丝丝银发?我们为人子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是起码的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没有能力做到,但应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父母回到家,倒一杯水;父母有心事了,给于他们关心……父母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的说一声:我爱你们。这些事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这却也是孝啊!父亲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我们的青春,父母唠叨了,请细心聆听;父母耳朵听不清了,请耐心重复;父母老了,请孝心待之。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心中,父母也是我最宝贵的礼物。《弟子规》使我更明白“孝”的真谛,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同时,我们也应多读书,读好书,就如《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便是良择。伏尔泰就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读《弟子规》有感 篇10

有人喜欢幽默搞笑的漫画,也有人喜欢内容多彩的小说,我,却只钟爱那平平凡凡的《弟子规》。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平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习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习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弟子规》呢。但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心的是每天中午放学或是下午放学我都会比爸爸妈妈回来的早,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我飞快地给他们开门,然后深深地给老爸老妈行鞠躬礼,不知不觉地妈妈爸爸也会回敬我一个鞠躬礼,我心里那个乐呀,甭提有多美了。

《弟子规》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做到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嘛!接着要友爱兄弟姐妹,做人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信用的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学习《弟子规》,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并且还可将思想升华,我们应该爱我们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与社会,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地和谐健康。

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弟子规》,教会了我做人,教会我孝顺,至少教会了我怎样对待为我操劳的父母。传统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我爱你,你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

读《弟子规》有感 篇11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找出了我身上的许多缺点,我虽然成绩较好,可是骄傲自满,经常看不起那些学习差的人,干的很多缺德事:在学校老师不让吃零食,我放在书包里偷偷吃;和同学斤斤计较;放学了该回家了还在外边玩,让父母担心;父母生病了,还嫌弃他们没给自己做饭;做了好吃的,自己抢着吃......《弟子规》告诉我品德比知识珍贵。知识使人有学问本领,而道德知识则教人做人做事。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惭愧的是我没有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过生日时,母亲总是给我买上一个大大的蛋糕,全家为我祝福,母亲的生日呢,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真的惭愧呀,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我没能体会得到他们的劳累,没能看明白那一条条皱纹里藏着多少辛劳。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就教我们要学会忘记怨恨,记得他人给自己的恩典。感恩授予我知识的老师。感恩哺育我的父母。感恩帮助我的人。感恩需要我帮助的人,是你们启发了我做人的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 篇12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每天早晨校园里总会传出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那么得铿锵有力,那么得整齐。《《弟子规》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教育着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弟子规》用做人的基本道理流传至今,开导学生,风靡校园。它用一句句含有丰富哲理的语言,一个个做人的道理教育着我。

读了《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体贴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珍惜亲情的好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做到规矩谨慎,要讲信用。诚心,是无价之宝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次谨信”了,它告诉了我诚信的贵重,诚信的容易失去,难以得回……

《弟子规》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它带着我在知识的宝库里摸索前进,它带着我进入了孔子爷爷的课堂,学习做人的道理。但当我读着“次谨信”时,我的脸不时红了起来,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出。记得那天,天空中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撑着一把把花花绿绿的伞在路上行走着。在阵阵鸟叫声中我醒来了,看了看窗外的景象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又下雨了呢?今天的”WQ“活动是进行还是不进行呢?”我的心里想着:算了,还是不要进行了反正双休日还有一天,改成明天搞活动也不迟啊!妈妈走过来了看见了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禁问道:“怎么了?”“今天下雨了,活动是进行了还是不进行呢?我对组员说好了今天搞活动,可是下雨了,要不改成明天”我埋怨地对妈妈说道。“当然要进行了,既然说出口了就应该要做到。如果每件事都是信而无言谁还会来信任你呢?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妈妈教育我说。我点了点头,决心一定要照常举行活动。在那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WQ”活动,妈妈那句“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也牢记在我的心中。

是啊,每件事都因为有了诚信而显得更加成功。诚信,是人生中不可丢失的,它是金钱所无法弥补的,胜过任何事物。诚信是开启人生大门的金钥匙;是人生中的导航标;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脚印。人以诚信为本,我们一定要讲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学生。

诚信,让我在成功中成长;诚信,让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诚信,让我迈出了一小步。《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让我对民族道德根基有春雨润物般的潜移默化,帮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弟子规》有感 篇1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

像“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他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以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在现实生活中,上面的我都没有做到。可是,从这一分一秒开始,我要孝顺爸爸妈妈,如果,犯了错误,我一定会主动认错。不管爸爸妈妈骂、打我,我都不会抱怨。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在叫我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还教会我做人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大个比方吧,比如,他考了100分,却在骄傲地炫耀,另一个人也考了100分,却坐在位置上,甜甜的笑了。这就是骄傲和谦虚的区别吧。还有一句话叫“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道理也让我深受启发。

读《弟子规》有感 篇14

今年的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起初我在想,这个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读后感 ,然而当我拿起妈妈给我买来的《弟子规》时,我简直留恋忘返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称尊长,勿呼命;对尊长,勿见能。”它的意思是称呼长辈,要懂礼节,不可直呼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懂得虚心谨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读完以后恍然大悟,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后我一定要尊敬长辈,礼貌对待他人。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 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体贴关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实感到惭愧,我现在虽然读三年级了,却还事事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却什么都不干,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想起这些,我不禁脸都红了,以后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 篇15

最近老师讲解《弟子规》,让我知道我是个不孝女,因为我常和妹妹吵架,让爸妈为我们操心。有时候我还会和爸妈顶嘴、惹事生非。我要尽力的改掉这个缺点,不让爸妈替我操心,要让他们每天都很高兴,而且不让他们生气,不跟爸妈顶嘴,不和妹妹打架、吵架和抢玩具,我一定要让爸妈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孝心。

我也要谢谢老师教我们《弟子规》,因为我在这里面学到了好多,要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妈开心呢!

读《弟子规》有感 篇16

《弟子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简约。可实际上,他是简约而不以繁华。《

弟子规》给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都是三个字所组成的。不像散文一般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也不像说明文般复杂。它有着的,不过是最为朴实的语言。也就是这些朴实的语言构成了《弟子规》这篇让人牢记的千古绝文。

《弟子规》它教会我们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亲人,还有一些常识。它教会我们如何读好书,甚至于教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它是博大的,它是无私地,无论过了多少年,一千年、一万年,还是一亿年,它始终如一,它像青莲般不染世俗的污秽,洁身自好。像小树般不停向上,像阳光般照亮别人的一生,它不求回报。只愿人们都可以参透人生、热爱人生、喜爱身边的一切,好好珍惜人世间的人和物。《弟子规》中的知识多,却并不复杂,因为它所包含的全是一些平常的做人处事的方法。它所拥有的不过也只是一些最为简单的道理,那些平常人们会遗忘的道理。有人说,书,便是你的朋友。一本坏书迷了人心。一本好书,教会你如何做人。

而《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一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它是一本集先人智慧于一人的书,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宝藏。在文化里,它闪着不灭的光,一点一点,渗进人的心里,一丝一丝滋润人心,就像一个太阳,好像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再也看不见光明了,再也没有可以指引方向的光了。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不再完美。无论晴天下雨,无论酷暑寒霜,它都屹立在那里,经着风吹雨打却始终不倒。它是文化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仍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它的美丽,是世人共睹的。不以任何人为偶像,我以《弟子规》为规范。一点一滴,尽力做到最好。

《弟子规》,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它指引着我走向黎明,引领着我走向成功。

读《弟子规》有感 篇17

近期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最后是〈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

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