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生物资源宝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名单 贺兰山,生物资源宝库

贺兰山,生物资源宝库

2023-10-27 05: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近南北走向。贺兰山脉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维护银川平原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宁夏贺兰山保护区位于贺兰山山脉东坡的中段和北段,保护区南北长170多公里,东西宽20公里至40公里,地跨银川市、石嘴山市两市六县(区),总面积为19.35万公顷,是宁夏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林地面积19.11万公顷,其中森林为天然次生林,针叶林比重大,天然次生林的树种主要是青海云杉,其次有油松、山杨、灰榆等。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干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经过多年严格的保护,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12.5%增长到目前的14.3%,植被覆盖度由45%增长到65%,主要野生动物岩羊、马鹿等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生物多样性呈明显增长态势,生态保护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已有物种数量增加,珍稀物种不断现身—— 野生动物的乐土

本报记者 李云华

蓝马鸡 

    “随着贺兰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保护区内动物、植物资源的丰富度越来越高。近年来,贺兰山有记载但未发现的实体动植物、没有记录的动植物不断被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鹅喉羚、马麝等先后在保护区内被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马鹿等数量在不断增长,还有一些夜间出行、擅于隐蔽的野生动物也时常被发现。可以说,贺兰山保护区正在逐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土。”3月28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林业工程师王继飞告诉记者。

 马鹿(本组图片均由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王继飞用亲历的一件事情讲述了贺兰山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去年年底,几名游客在贺兰山游玩时,无意间与一只体型较大的猫科动物“遭遇”。当时,双方距离仅有50米左右,并形成对视,游客们吓得撒腿就跑……随后,当森林公安、保护区管护人员赶到现场时,这只大腹便便的“老虎”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经森林公安和保护区管护人员反复摸排巡查,始终再未发现该动物。

  “这只动物体长在100厘米左右,走路慢慢悠悠,腹部大,头部有些地方是黑色的,身体大部分呈土黄褐色……”综合游客所描述的特征,科研人员经过初步分析,判断该动物为猞猁。

    根据相关记载,猞猁在贺兰山有分布,但数量极少,近十多年没有人见到过实体。

    猞猁属于猫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相关资料显示,猞猁喜欢独居,栖息地多选择在岩洞或石缝中。善于攀爬和游泳,有时能在一个地方静卧多个昼夜,伺机捕食,不畏严寒。猞猁猎食的动物种类丰富,包括各种鼠类和鸟类等,有时也袭击猎食麝、鹿、狍、羊等幼崽。

    保护区科研人员分析,贺兰山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可供猞猁捕食的动物种类及数量繁多,特别是保护区岩羊近些年数量增长迅速。另外,保护区内分布有马鹿、石鸡、野兔、松鼠等野生动物,猞猁食物源充足,并且猞猁属于夜行性动物,晨昏活动相对频繁,白天出来与人类活动范围重叠的几率极小,一般情况下不会遇到。

    目前,针对游客发现大型猫科动物这一情况,结合猞猁具有占区行为和固定地方排泄这一生活习性,贺兰山保护区科研人员联合苏峪口管理站管护人员在该动物出现过的区域,及有可能出现的区域布设了红外监测相机,科研人员希望通过长期监测和科学分析,摸清该类动物在贺兰山的分布范围、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等,以便更好地保护猞猁等贺兰山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据介绍,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昆虫18目169科779属1121种;脊椎动物5纲24目56科139属21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金雕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马鹿、岩羊等32种,主要野生动物岩羊的种群数量由1.8万只左右增长到目前的4.4万只左右,是世界上岩羊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马鹿由1800只左右增长到目前的2600只左右。近年来在保护区陆续发现脊椎动物宁夏新纪录种王锦蛇,生物多样性呈明显增长态势。

隐秘的植物王国

本报记者 李 峰

    在贺兰山内,一个隐秘的植物王国渐渐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特别是南段大窑沟内发现的20余株珍稀植物裸果木的出现,让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兴奋不已。截至去年末,贺兰山内已被发现并确认的野生维管植物达84科329属647种17个变种,苔藓植物有30科81属204种,大型真菌有16目32科81属259种。

四合木

    据介绍,裸果木的别名为瘦果石竹。裸果木树皮呈灰褐色,嫩枝为赭红色,叶片略成圆柱状。花期为5月到7月份,果期为8月份。

裸果木生于海拔1300米到3100米的荒漠、石质戈壁、山间盆地、山沟、石质山坡等。喜光、耐旱、耐瘠薄、抗寒、抗风。

    “裸果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对研究我国西北荒漠的发生、发展、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生植物,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林业工程师王继飞告诉记者。

裸果木

    在贺兰山还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的四合木。四合木是一种较低矮的小灌木,根系非常发达,木质坚硬而脆,生长21年的枝条,半径只有4.4毫米粗。“四合木的花朵呈4瓣绽放,有趣的是四合木的果实也呈4裂瓣,估计花朵与果实均呈4瓣,人们才给它起了‘四合木’的名字。”王继飞介绍。

    据了解,四合木分布范围非常狭窄,在我国只有宁夏、内蒙古交界的麻黄沟地区有较大范围野生分布。目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已将四合木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保护”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报记者 李 徽

    说起贺兰山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两个字:“保护”。多年来,保护区始终以森林防火为中心,以资源管护为重点,以科研监测为抓手,协调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了解,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取得了连续67年无较大森林火灾的成绩。平安来之不易。为充实一线防火力量,宁夏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加大巡查密度,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每到防火季,管理局全体人员严阵以待,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做到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和值班车辆“三到位”。记者跟着工作人员走了一圈,看到重点火险区都设置有大型森林防火警示牌和临时森林防火检查站。

    一边是严防死守,一边是主动宣传。保护区在景区、学校、集市、社区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我们还积极落实与沿山相关单位的协防机制,与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开展互检互查,共同守护贺兰山的安宁。”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管理局按照区域划片,细化责任清单,采取点位排序、挂图销号的方式,扎实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绿盾专项行动。

    “科研监测是保护管理的抓手。”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对贺兰山的大型综合考察共有两次,分别为1983年和2007年。其中,2007年的科学考察涵盖了地质、气象、生物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对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特点、气象灾害、森林资源现状都有深入研究,基本查清了贺兰山的土壤类型、性状以及垂直分布规律,特别是对贺兰山生物物种资源区系特征、起源与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除了科考外,还建立了贺兰山种质资源圃和贺兰山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并先后与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保护区动物、植物等专项资源调查研究;与中国林科学院合作,准确量化了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

巍巍贺兰山            本报记者 马楠 摄

宁夏日报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