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请求的Headers里所包含的部分详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eb项目包含哪些内容呢 HTTP请求的Headers里所包含的部分详解

HTTP请求的Headers里所包含的部分详解

2024-07-12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Http的Headers

Http的Headers称为消息头,里面包含:General(基本信息),Response Headers(响应头),Request Headers(请求头),Query String Parameters(请求参数) 一、General

1.Request URL:请求的url 2.Request Method:请求的方式   HTTP请求方式中8种请求方法 3.Status Code:响应码 4.Remote Address:远程地址,包括ip和端口 5.Referrer Policy:HTTP系列之Referer和Referrer policy简介

二、Response Headers

1.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跨域Ajax请求时是否带Cookie的设置;表示是否允许发送cookies。默认情况下,Cookies不包括在CORS请求中;设为true表示cookies可以包含在请求中一起发给服务器,如果不需要发送cookies给服务器,需删除字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设置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true外,在ajax请求中也必须打开withCredentials

2.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必要字段 ,表示服务器支持的所有跨域请求方法,只要浏览器使用的请求方法包含在内即可通过

3.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必要字段 ,该站点可以被哪些网站进行跨域资源共享

4.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必要字段 ,表明服务器支持的所有头信息字段,也是为了避免多次预检请求

5.Access-Control-Allow-Max-Age :可选字段, 单位是s,用来指定本次预检的有效期,即在给定时间内允许该条缓存回应,不会发出一条预检请求。

6.Cache-Control:控制缓存的行为  浅谈http中的Cache-Control

7.Connection:“Connection:Keep-Alive”或 “Connection:close”,这里具体的含义是有关http 请求的是否保持长连接,即链接是否复用,每次请求是复用已建立好的请求,还是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请求。

8.Content-Length:在Http 1.0及之前版本中,content-length字段可有可无;在http1.1及之后版本。如果是keep alive,则content-length和chunk必然是二选一。若是非keep alive,则和http1.0一样。content-length可有可无。

9.Content-Encoding:Accept-Encoding 和Content-Encoding是HTTP中用来对采用哪种编码格式传输正文进行协定的一对头部字段。 (Content-Encoding 中的 gzip 和 deflate:

gzip,一种由文件压缩程序「Gzip,GUN zip」产生的编码格式,描述于 RFC 1952。这种编码格式是一种具有 32 位 CRC 的 Lempel-Ziv 编码(LZ77);deflate,由定义于 RFC 1950 的「ZLIB」编码格式与 RFC 1951 中描述的「DEFLATE」压缩机制组合而成的产物;)

10.Content-Type:代表发送端发送的实体数据的数据类型 (post请求肯定要发送数据包;因此对数据包的Type有专门的限定:Content-Type只能是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application/json multipart/form-data 或 text/plain中的一种。)

11.Keep-Alive:在http早期,每个http请求都要求打开一个tpc socket连接,并且使用一次之后就断开这个tcp连接。使用keep-alive可以改善这种状态,即在一次TCP连接中可以持续发送多份数据而不会断开连接。通过使用keep-alive机制,可以减少tcp连接建立次数,也意味着可以减少TIME_WAIT状态连接,以此提高性能和提高httpd服务器的吞吐率(更少的tcp连接意味着更少的系统内核调用,socket的accept()和close()调用)。但是,keep-alive并不是免费的午餐,长时间的tcp连接容易导致系统资源无效占用。配置不当的keep-alive,有时比重复利用连接带来的损失还更大。所以,正确地设置keep-alive timeout时间非常重要。

三、Response Headers

1.Accept:浏览器端可以接受的媒体类型, 例如: Accept: text/html 代表浏览器可以接受服务器回发的类型为 text/html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tml文档,如果服务器无法返回text/html类型的数据,服务器应该返回一个406错误(non acceptable)。

通配符 * 代表任意类型 例如 Accept: / 代表浏览器可以处理所有类型,(一般浏览器发给服务器都是发这个)。

2.Accept-Encoding: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编码方法,通常指定压缩方法,是否支持压缩,支持什么压缩方法(gzip,deflate),(注意:这不是只字符编码),例如: Accept-Encoding: zh-CN,zh;q=0.8 

3.Accept-Language: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语言。 语言跟字符集的区别:中文是语言,中文有多种字符集,比如big5,gb2312,gbk等等,例如: Accept-Language: en-us 

4.Connection:Connection: keep-alive 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5.Referer: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一般会带上Referer,告诉服务器我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服务器籍此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用于处理。比如从我主页上链接到一个朋友那里,他的服务器就能够从HTTP Referer中统计出每天有多少用户点击我主页上的链接访问他的网站。

6.User-Agent:告诉HTTP服务器, 客户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名称和版本。

7.Cache-Control:Cache-Control与Expires的作用一致,都是指明当前资源的有效期,控制浏览器是否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还是重新发请求到服务器取数据。只不过Cache-Control的选择更多,设置更细致,如果同时设置的话,其优先级高于Expires。我们网页的缓存控制是由HTTP头中的“Cache-control”来实现的,常见值有private、no-cache、max-age、must-revalidate等,默认为private。这几种值的作用是根据重新查看某一页面时不同的方式来区分的。

8.Cookie:Cookie是用来存储一些用户信息以便让服务器辨别用户身份的(大多数需要登录的网站上面会比较常见),比如cookie会存储一些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当用户登录后就会在客户端产生一个cookie来存储相关信息,这样浏览器通过读取cookie的信息去服务器上验证并通过后会判定你是合法用户,从而允许查看相应网页。当然cookie里面的数据不仅仅是上述范围,还有很多信息可以存储在cookie里面,比如sessionid等。

9.If-Modified-Since:作用: 把浏览器端缓存页面的最后修改时间发送到服务器去,服务器会把这个时间与服务器上实际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时间一致,那么返回304,客户端就直接使用本地缓存文件。如果时间不一致,就会返回200和新的文件内容。客户端接到之后,会丢弃旧文件,把新文件缓存起来,并显示在浏览器中,例如:Mon, 17 Aug 2015 12:03:33 GMT 。

10.If-None-Match:作用: If-None-Match和ETag一起工作,工作原理是在HTTP Response中添加ETag信息。 当用户再次请求该资源时,将在HTTP Request 中加入If-None-Match信息(ETag的值)。如果服务器验证资源的ETag没有改变(该资源没有更新),将返回一个304状态告诉客户端使用本地缓存文件。否则将返回200状态和新的资源和Etag. 使用这样的机制将提高网站的性能,例如: If-None-Match: W/“3119-1437038474000”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