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依从性与临床疗效的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villalta评分表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依从性与临床疗效的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依从性与临床疗效的分析

2024-03-04 0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长期抗凝是DVT的基础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药物是华法林,因其易受年龄、饮食、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综合考虑各种因素,DVT患者出院后的抗凝依从性可能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200例DVT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调查,研究分析患者的抗凝依从性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探讨抗凝依从性对其临床疗效有无影响。  目的:  随访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依从性情况,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经抗凝治疗后的血管通畅情况,累计统计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对比不同依从性患者之间有无差异,进而探讨DVT患者抗凝依从性对其临床疗效有无影响。  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并确诊为DVT,出院后需口服华法林维持治疗的患者20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患肢部位、DVT类型),设计患者的随访记录表,出院3个月后按照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内容、INR复查次数及达标情况、复查彩超结果等相关表格内容进行随访,12个月后按照Villalta评分表中的症状及体征、复诊时间、彩超结果、有无出血的相关表格内容进行随访,累计统计出血发生率以及PTS发生率。其中DVT和PTS的诊断标准均参照最新中文版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结果:  1、出院3个月后随访研究对象分组情况:依从性好组共7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2.03±4.98)岁;中心型38例,混合型34例,左下肢40例,右下肢27例,双下肢5例。依从性差组共128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63.40±5.08)岁;中心型61例,混合型67例,左下肢73例,右下肢49例,双下肢6例。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患肢部位、DVT类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出院3个月后复查静脉多普勒彩超情况:依从性好组中完全通畅的有46例,部分通畅的24例,完全不通的2例,静脉通畅率为97.22%。依从性差组中完全通畅的有30例,部分通畅的86例,完全不通的12例,静脉通畅率为90.6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