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红色记忆:刘解放风雪李胡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wrp四清是哪四清 延津红色记忆:刘解放风雪李胡寨

延津红色记忆:刘解放风雪李胡寨

2023-04-02 1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错不了,他的前后左右邻居,都闻到了他家炒菜的肉香味”。

饭堂里吃晚饭的人员,都在小声地议论着,四清运动清理出来的大小老虎贪污犯,唯有刘解放心中疑惑不解,在战争中经历血与火磨难的老战友,在解放后短短十几年,就蜕变成了脱离人民的贪污犯,刘解放匆匆的在饭堂买了两个窝窝头,背着军用水壶边吃边走,快步去找武装部赵部长。

赵部长是从区小队成长起来的干部,解放前长期在小店、榆林、东屯等地战斗,对于家乡一草一木,生死之交的革命战友,充满了关爱的情感。赵部长不仅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更是一位时刻关注家乡的热血男儿,一位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他有时间就去战斗过的地方指导工作,探望一起战斗的老同志,一起奔赴战场的老战友。

赵部长听说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地区小队勇猛战士李满囤,成了大贪污犯,第一时间以为听错了,下午就去找“四清工作队成员”理论过,此时的他正在自己办公室生着闷气,左想右想,想不明白,一个经历战火考验的革命战士,怎么会脱变成了祸害自己家乡的贪污犯。

赵部长和宣传部干事刘解放,李胡寨李满囤是生死之交的战友,听说战友蜕变成了贪污犯,经济上不清不明,自然是心急如火,两人恨不得插上翅膀,到李胡寨去问个明白。

恰好第二天赵部长有事,需要到地区开会,刘解放边吃窝窝头边说:“赵部长你去地区开会,我今天晚上就去李胡寨,找满囤问个明白”。

赵部长看着屋子外边,呼呼不停地北风说道:“看样子,今天晚上会变天,到时候天寒地冻又下雪,在野外走路是个麻烦事,要不你等明天,晴开天再去”。

“赵部长,我还是今天就去吧!我和满囤既是战友,又是一起逃荒要饭长大的患难兄弟,是革命的队伍收留了我俩,我俩才没有饿死在吃人的旧社会,今天满囤有难,我自然是急的等不到明天,再说了,以前战争年代,风里来雨里去,那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赵部长听了,拍拍刘解放的肩膀说道:“好好好,满囤有你这样的兄弟战友,真好啊,路上注意安全,要是晚上冷得不行,就找地方暖和暖和,等天亮了再去不迟”,赵部长说完,从桌子上自己饭碗里,拿出自己晚上的两个窝窝头,塞进了刘解放口袋里。

刘解放拍拍自己的水壶说道:“赵部长,我吃过了,这不是还带着水吗!”

“两个二两重的窝头,路远,再说了你年纪轻轻地,不顶饿,路上饿了你就垫吧垫吧,权当是晚上的宵夜吧!”赵部长说着话的功夫,摘下了自己的围巾,给刘解放围在脖子上。

“赵部长,你等我明天的消息吧”!刘解放告别了赵部长,顶着寒风,走出了县委会。

李胡寨李满囤家里,李满囤是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站在凳子上,手里拽着上吊绳,对着老婆孩子说道:“孩他娘,你就让我走吧!我是真的过不去明天那一关,今天我被用“扫晦气”教育的,十几个外村的小伙子,一人一把扫帚,在我身上,劈头盖脸地乱打不说,还用脚踹我,听说明天在大会上批斗的时候,他们还要坐“土飞机”体验生活、“戴高帽”游街等方法教育我,我怕是过不去明天那一关了,与其被他们批斗死,还不如今天来一个自我了接,疼快点”。

满囤老婆死死地搂着满囤双腿说道:“孩他爹,你是痛快着走了,可是你走以后,你让我和孩子们咋活呀?没了你的抓挠干活,那里来的粮食养活俺和你的娃,饿死俺倒没啥!可是几个张嘴吃饭的孩子,还等着您给家里搂把粮食啊!”

李满囤听了老婆这么说,看着一个个饿得嗷嗷叫的孩子们,一声叹息:“唉”,“明天我真是难过呀!”,说完蹲在了凳子上,抱着头流泪。

突然听到外边一阵接着一阵拍打街门的声音,呼啸的风声中传来“满囤是我,满囤开门”的声音。

听到叫门声,吓得满囤脸色苍白说道:“孩他娘,这深更半夜一定是白天那一批外村人,要抓我走继续批斗,孩他娘我先走了”,满囤说完,绳子套在了脖子上,一脚踹开了凳子。

看着自己孩子爸上吊了,满囤老婆和六七个孩子凄惨地哭了起来,在风雪交加的深夜,悲惨的哭喊声是那么的凄凉悲伤。

院墙外的,刘解放听着声音感觉到不对劲,顾不得那么多,翻墙进入院中喊道:“满囤、满囤,把屋门打开,我是刘解放呀!”

任凭呼刘解放唤,屋门没有打开,反倒是哭喊声更大了。

刘解放没有了办法,只好用力撞开了窗户,从窗户里跳进去,他看到的是李满囤吊在房梁上,李满囤老婆搂着六七个孩子,瑟瑟发抖的躲在墙角哭喊着。

刘解放哭着说道:“满囤哥,你咋想不开了”,双手抱住满囤的腿喊道:“嫂子,快和孩子们解开绳子,快点啊!嫂子”。

满囤老婆迟疑一下,看了看六七个孩子,猛地站了起来,和大一点的孩子,手忙脚乱地解开了绳子,几个人小心地把满囤放在了地下,又是掐人中,又是拍打胸部,过了一小会,满囤又有了呼吸,嘴唇慢慢地由黑变红了,满囤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到了奈何桥了吗?”看着满囤醒了,屋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满囤老婆看着丈夫缓过气来,哭着说道:“孩子他爹,你没有死,是游击队的解放兄弟救了你”。

李满囤微微地睁着眼睛,虚弱地看着刘解放说道:“兄弟,你救我干啥,天亮了还得批斗,还不如死了算球,还少受些罪。”

“你要是死了,那就坐实了你贪污证据,我顶着风雪从县里来,就是相信你没有那事,你告诉我,有没有贪占公家一分一厘的财物”,刘解放严肃的问道。

“兄弟,你侮辱了我的人格,别说贪占公家钱财,就是公家的一根火材棒一样大的木棍,我都没有拿过,当年咱们流血牺牲,不都是为了打出一个人人平等新中国吗”。

“没有那事就好,你看你现在的样子,想到年咱俩在地主活阎王家水牢里受苦受累,我们互相鼓励,坚强的与地主家狗腿子斗智斗勇,等来了游击队赵队长亲自领着队伍,打垮了地主还乡团,救出来咱俩,想想过去饿着肚子,与敌人你死我活的斗争,今天的事情,那叫事吗?”

“唉!说起来解放前,咱俩跟着赵队长闹革命,那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刺刀上粘着敌人鲜血,轻伤不下火线的战斗在前沿阵地上,那真叫痛快,可是现在说我贪污,账目不清,我不服”,说完这话,李满囤举起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大腿上。

“现在咋啦!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我们为了老百姓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打败了只知道收刮民脂民膏、贪婪无度、腐败无能的刮民党,换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现在我们自查自纠的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就是为了纠正我们思想和经济出现的问题”。

“话是这么说,可我还是有点受不了外村那几个不认识的小伙子,一个个是愣头青,不分青红皂白的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打得我实在是受不了啦!”

“看你那······”,“啊、啊贴、啊贴”,刘解放话没说完,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雨雪淋湿的衣服,经过寒风侵袭,棉衣棉裤冻得硬邦邦的,急着赶路 还好,靠着身体热气能量支撑,还不显得那么冻手冻脚,反而是进了李满囤家里的屋里,经过屋外的冷风一吹,冷得打了哆嗦,鼻涕老长地流了出来。

看自己的兄弟战友,因为自己的事情,在风雪夜里受冻,李满囤赶紧在房间里点着一堆柴火,找了旧棉衣棉裤,帮着刘解放换去湿衣服,盖着棉被抵御寒冷,兄弟两人一边烤着火,一边说着话。

满囤老婆热情的端来大碗开水,略有歉意的说道:“兄弟,深更半夜的,又有风雪,害得您跑这么远的路,嫂子没啥招待您,您今晚将就着喝碗热水;暖暖身子吧!等明天嫂子给您擀面条吃”。

刘解放赶紧接过来水碗说道:“嫂子,喝了嫂子的热水,比吃那山珍海味还香哪,咱自家人就别说那两家话,为了俺哥,这点苦算个啥,这比在那地主老财家,扛活受苦受累好多了”,刘解放两碗热水下肚,加上烤着火,慢慢地恢复了过来,不再鼻涕连天、喷嚏不断。

看着刘解放喝热水,李满囤的三岁小闺女,七芸怯生生地说道:“妈妈,我饿”。

一个孩子说饿,又有三四个孩子跟着说饿,只有老大老二两个孩子,已经十几岁了,知道父母的难处,瞪着眼睛,伸出巴掌教育弟弟妹妹们,不要乱说话,结果反倒是吓得五芸六芸七芸;哇哇大哭起来。

看着孩子们饿得哭了起来,李满囤对着自己大儿子说道:“满仓,你帮着你妈,去给弟弟妹妹,做点饭吃吧”!

满囤老婆欲言又止,还没有等到她说话,五岁的六芸奶声奶气地说道:“哥哥姐姐说家里没有粮食了”。

看到自己的孩子说话不分场合,满囤老婆抱起六芸,照着屁股打了两三下说道:“就你话多,不说话没有人当你是哑巴”。

打完孩子,一个经历过战火纷飞岁月的妈妈,抱着闺女流泪说道:“当家的,家里没有了粮食啦,今天晚上没有做饭”。

“家里粮食缸里不是还有几十斤玉蜀黍吗?咋会没有了粮食”,满囤惊讶地问道。

“咱家哪一点粮食,被四清工作队收走了,他们说是贪污的粮食”,几个孩子七嘴八舌说着没收粮食的事情。

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李满囤“唉”的一声说道:“都怪我”,一屁股坐在了凉地上。

听孩子们说家里没有了粮食,没有吃晚饭,刘解放赶紧站起来,从棉袄口袋里,掏出来赵部长临行前,塞给的两个窝窝头说道:“嫂子,这是游击队赵队长,给我的窝窝头,您参合着家里白菜萝卜,给孩子们做一顿饭吧”!

看着刘解放递过来的窝窝头,满囤老婆说道:“兄弟,这是你的晚饭吧!你吃了吗?”

“嫂子,晚饭我吃过了,这是赵队长给我在路上饿了吃的,幸亏今天只顾着走路,正好留着给孩子们吃”,刘解放把窝窝头强行塞到嫂子手里。

李满囤老婆用衣袖擦擦泪水,领着孩子们做饭去了。

火堆边就剩下刘解放和李满囤两人,刘解放毫不客气地问道:“都说你家富裕的天天煎鱼吃,是真的吗”?

“那不是俺庄紧挨着老黄河古道,河坡地到处都是水坑,家里孩子们多,为了节省粮食,我和你嫂子晚上辛苦点,黑更半夜到河坡里捞点小鱼小虾,给孩子们想着点子吃,鱼虾吃饱了自然是节省粮食”。

“那别人说你家隔三差五的吃肉,那肉从哪里来的”。

“那还不简单,沙岗上、老黄河古道里,那不是到处都有那些野兔子、獾子、黄鼠狼啥的,它们都是晚上出来活动,被我用绳套逮住,提回家炖着吃”。

听了满囤解释,刘解放笑着说道:“想不到解放以后,你的小日子过得怪滋润呐”。

“有些生活上的绝招,还不是你教我的,比如说哪一年,咱俩一连三天没有要到饭吃,饿得不行,是你带着我掏老鼠洞,才勉强活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虽然你没有多拿多占,可是你身为村长,忙完村里工作,只顾着自己的小家,违背了自己的初心,没有全心全意带领着社员群众,齐心协力的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听了来自刘解放兄弟的批评,李满囤羞愧地低下了头。

兄弟俩说着话的功夫,满囤老婆端来一碗窝窝头菜糊糊说道“解放兄弟,喝碗饭暖和暖和身子吧!”

刘解放客气接过来菜糊糊,但是他却没有吃,一大碗饭都喂给了在火堆旁烤火的七芸小姑娘,看着七芸吃饱喝足,满意地抚摸着自己的小肚子,刘解放笑着说:“七芸快快长大,长大了去上学,学好一身本事”。

七芸小姑娘虽然说听不懂大人说的话,但是她知道,那是好听话,那是希望自己好好长大的鼓励话,小姑娘站直了身子骨,笑着点头答应,看着可爱的小姑娘,火堆边的人都笑了。

红色的火焰一闪一闪,衬托着一幅温馨的画卷。

第二天天一亮,刘解放李满囤两人,一人一把铁锹,先把院子里脚脖子深的积雪清理干净,然后打开街门,兄弟两人在前铲着积雪,棒小伙子满仓在后边扫着,三人向着四清工作队驻地,李胡寨大队部走去。

刘解放和四清工作队组员,重新审查了李胡寨村账目明细,就那几本账,反过来倒过去的审核好多遍,发现李满囤同志他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从来没占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也没给村里报过一张票,也没吃过一顿饭。更别说贪污公家一分一厘,反倒是查出来李满囤在春耕秋收大忙季节,从自己家里倒贴钱财,就是桌子上的账本,也是李满囤在县里废品收购部,捡拾的小学生作业本,用反面记账,至于他家天天大吃大喝问题,是村子里的几个二流子懒汉,嫉妒李满囤家人丁兴旺,瞎编诬告罢了。

查清了事实原因,四清工作队当场承认偏听偏信,冤枉了自己的好同志,恢复了李满囤职务,归还了李满囤家里的几十斤玉蜀黍,训斥了那几个二流子。

李满囤听到四清工作队队长,恢复了自己名誉的话,激动的流下来泪水,委屈的坐在凳子上抽泣起来。

看着李满囤委屈的样子,刘解放心里一酸,也跟着难过的掉下泪。

四清工作队队长尴尬的站在屋子里,两只手不停的来回搓动,嘴里喃喃的说道:“李满囤同志这几天累着了,要不先回家歇着”。

在大伙劝说中,李满囤回家歇息了,临走到门口,满囤回过身说道:“解放兄弟,中午回家吃饭啊”!

刘解放连忙说道:“满囤哥,中、中、中,中午到你家吃饭”。

没到中午,满仓带着弟弟妹妹们,就来叫刘解放去家里吃饭,看看手头里工作已经忙完,刘解放和四清工作队客气告别,在几个孩子前后拥簇着,欢天喜地回家吃饭。

李满囤夫妇站在大街上,远远地迎接着,李满囤和刘解放兄弟俩连说带笑走进了家里,弟兄俩坐在屋里说着闲话的时候,满囤老婆端来一碗鸡蛋白菜卤捞面条,两口子热情的说道:“兄弟,吃吧!今天将就一顿,等过两年日子好过了,请你喝酒”。

看着卧着荷包蛋的捞面条,刘解放说道:“来到哥哥家,别说吃鸡蛋捞面条了,就是喝凉水都是高兴地”。

“哪能让你喝凉水,听说县里百货商店有白糖,下次来时提前说一声,我让你哥去县里买来白糖,给你冲糖水喝”,李满囤老婆真诚地说道。

“哎呀!听了嫂嫂的话,比吃了蜂蜜都甜”。刘解放用筷子挑挑面条,接着说道:“哥,你的饭那”。

李满囤尴尬的掩饰着说道:“我们一家都吃过了,就剩下你了,你吃吧”!

“诓我是吧!夜个黑还说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兄弟我都听到了”,说完这话,刘解放没有等到李满囤夫妇反应过来,端着捞面条走进了灶火坑里,只见饭锅里煮着一大锅玉蜀黍面菜糊糊,几个孩子在等着吃饭。

刘解放把碗里面条倒进了锅里,用勺子搅拌均匀,做了一锅糊涂面条,刘解放舀出来两碗说道:“孩子们,这是我和你爸的饭,剩下的都是你们的”。

李满囤夫妇歉意地看着刘解放,对着自己孩子们说道:“还不快谢谢你解放叔,要不是你叔,还不知道咱家以后的日子咋过呐”。

“谢谢叔叔,谢谢叔叔”,在孩子们感谢声中,刘解放和李满囤坐在桌子上边吃边谈,刘解放问道:“哥,这白面哪里来的”。

“你嫂子在村子里借的”。

“家里有啥吃啥就行了,咱哥俩你还客气个啥”。

“你为了哥哥一家,从夜个黑开始,顶着风雪忙到现在,您嫂子说啥都要给你做一顿面条吃”。

“哥哥嫂嫂心意,兄弟领了,以后可别这样了,咱俩既是光屁股一起长大的要饭伙伴,又是一起经历过战火的战友”。

李满囤眼含泪水说道:“还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自家兄弟战友好啊”!

时空隔不断,岁月不能摧的是,生死之交的兄弟战友情,一声兄弟,顶的上千言万语的感情,是你久久不能忘怀;一声兄弟,平淡的如同一碗家乡的白开水,清甜的如同蜜糖,令你回味无穷:一声兄弟,在你困难无助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祝你脱离苦难。

李满囤和刘解放两个人,在饥寒交迫的革命战争年代,患难与共的战友情,是一辈子永恒的回忆,后来两个人相聚,家常饭必定是那一碗永远不能忘记的糊涂面条,它是浓缩着血浓于水的情感记忆。

作者简介: 张建勇,延津东屯人,现打工深圳,文学爱好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