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了呆!不用靠天吃菜,把餐桌大小的植物工厂搬回家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oyoki 惊了呆!不用靠天吃菜,把餐桌大小的植物工厂搬回家吧!

惊了呆!不用靠天吃菜,把餐桌大小的植物工厂搬回家吧!

2024-01-31 0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爱盛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植物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包含气雾栽培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植物生长灯技术、植物生长环境模拟、植物种植系统监测、垂直农业解决方案等高科技农业领域。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等一系列农业相关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

在会上,国际室内植物工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

什么是植物工厂?

在展会现场,我们看到了嘉定工业区企业爱盛生物的室内植物系统。绿色的叶子拼命向上生长,白色的栽培架被绿色铺满,到了预定时间,自动灌溉系统开始工作,配有植物所需营养成分的营养液被气化成水雾,喷洒在植物根部。

植物工厂,顾名思义,就是让植物不受环境限制,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生产农产品的地方。植物工厂是现代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传动、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工厂要人工模拟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各种环境,促进植物生长。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成长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完成生物能转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被它所需要。

“植物更青睐可见光的蓝色和红色部分,比例超过60%,植物几乎不吸收绿光,也不需要红外、远红外等部分,把它们去除掉,根本不影响植物生长。”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绍华说。

“土壤只是植物获得水和矿物质的来源,通过气雾培方式能最大限度模拟土壤环境,优化营养供给。”“气雾培”植物工厂建造方、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吴海光说。

除此之外,通过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影响植物生长因素的高精度控制,科研人员在植物工厂中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令植物的生长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比如,植物工厂内种植的生菜,育苗移栽后2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单位时间内产量是土培的3-5倍。

“植物工厂”的食材何时走向餐桌?

植物工厂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的荷兰,然而它从“出生”起就面临着高成本、高耗能的掣肘。近年来,日本建起了数百座植物工厂,美国也开始研究光生物技术,植物工厂开始快速兴起。

“现实摆在眼前——”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所长朱为民说,“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到2040年中国劳动力将减少10%,对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冲击更大,而且同年中国将达到15亿人口的峰值,按照传统种植,农业产出可能不能满足人口需要。”

另一方面,计算机、传感器乃至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更加高效的产出提供了保障,换言之,降低了生产成本。别小看植物工厂里那一层层形似货架的装置,所有电线、营养液运输管道全都集成在里面,何时浇水、何时打光、打何种颜色的光、营养液中每种矿物质成分是多少,都由电脑精确掌控,随着对农作物习性研究更加深入,产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农科院已经把植物工厂列为重点研究方向,科学家要像为婴儿提供配方奶粉一样,找到最适合某种植物的光照和营养配方,让每一缕光、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用。”朱为民说。

微植物工厂”如何融入城市?

植物工厂的种植模式让植物摆脱了“靠天吃饭”,无论沙漠、海洋还是太空,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这也使都市里的某些空间开始被这种绿色填充。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海纳力斯说,美国的一些社区中,已经开出了微小型植物工厂。一个集装箱,提供了包含光系统、营养液系统在内的完备的植物工厂生产系统,可供应20余人的日常蔬菜消耗。

对空间的利用可以更高效。硅谷一家创业公司提供垂直种植技术,每一株植物都从一个又高又尖的塔的侧面冒出来,光照也是垂直的,而不是从一个顶点向四周发射。

天台、车库、阳台……都市中可供绿色“驻扎”的地方可真不少,市民对此也十分欢迎,亲近植物本就是人的自然选择。吴海光说,他们推出了最小工厂仅有一张餐桌大小,售价2000元,销路不错,未来农业的形态正逐步展开。

部分来源:文汇科技文摘

(编辑:唐凌斐 责编:朱雅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