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二十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i2谢彬 颠沛流离二十载

颠沛流离二十载

2023-04-01 19: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话说北伐战争中,十万贵州子弟曾出黔响应北伐,并被编成第9、10、12三个军,后三个军长彭汉章、王天培和袁祖铭都被唐生智和蒋介石设计杀害,部队也都被解散和吞并。其中仅存的一伙人马由于又回不去贵州,只能先后在李燊、谢彬的领导下,转战各地征战二十余载,笔者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支颠沛流离的黔军北伐孤军的故事。

淞沪会战中的黔军

李燊,字晓炎,1889年出生于贵州贞丰,据说其祖上李才茂是明朝初年布置于贞丰的都指挥使,因此到李燊父亲那一辈时,家境尚好,李燊也从小得以在私塾受教,颇有些国学功底。随着清朝末年西学逐渐渗入中国内地,李燊也考入了贵州陆军小学,毕业后曾在清军巡防营当过一段时间的司务长,后来大概是觉得做司务长没前途,就又考入贵州师范就读。

辛亥革命胜利后,原清军团练刘显世指挥的一个民团被改编为贵州陆军第4标(团)1营,该营副营长是李燊在陆军小学的学长袁祖铭,袁祖铭素来很看重李燊的才能,劝他弃文从武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李燊听从了学长的劝告,先是到袁祖铭指挥的一个连上任文书,后改任排长,从此成为袁祖铭的亲信将领。随着袁祖铭在黔军中职务的不断提升,李燊也跟着不断升职,到1920年他已成为驻川黔军的一名营长。

此时黔军几个领导正在内杠,先是驻川黔军总司令王文华赶跑了贵州省长刘显世,接着副司令袁祖铭又派人在上海街头将王文华刺杀,这下规模达十个团的黔军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困境。论地位,这会儿应该回来执掌贵州军政大权的应是袁祖铭,但黔军旅长谷正伦、何应钦等人都不希望他回来。不过好在谷正伦手下两个团长王天培、彭汉章也都是袁祖铭好友,在李燊的劝说和争取下,三人一致决定把袁大哥请回来。

由于王天培又争取到了大名鼎鼎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支持,黔军的大部分团长也都附和表示愿意追随袁祖铭,事已至此,谷正伦、何应钦等只好灰溜溜地跑掉了。袁祖铭重回贵阳后,给相关有功人员都升了一级,李燊因此也当上了团长。然而两年后,刘显世又在滇军总司令唐继尧的支持下,带兵打回贵州,袁祖铭一伙人又被赶回四川。

袁祖铭与刘显世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祖铭等人再次退入四川后,靠着帮四川军阀们打内战,以及接受北洋军阀将领吴佩孚的援助,在两年时间里居然从1万余人发展到七个师又三个旅4万余人,李燊的直属部队也由一个团发展到一个师,他本人则被委任为黔军第1师师长。到1926年秋,眼看这么多人在四川快没饭吃了,若是回贫穷的贵州则也是养不了这么多军人,袁祖铭遂在广东革命政府的联络下同意参加北伐,并将所部改编为第9、10和12军。

李燊的黔军第1师原隶属于袁祖铭的第12军,后由于第9、10军在宜昌战役中全歼吴佩孚的长江上游军,袁祖铭趁机收编北洋降军多达四个师,使第12军一度膨胀到二十个师。至此李燊也终于有了能自立门户的机会,由于广东方面暂时没给出多余的正规番号,黔军第1师只能先扩编为暂编第7军,任由李燊担任军长,下辖六个师。

不过由于袁祖铭长期滞留鄂西地区不肯积极配合武汉方面的北伐军作战,还经常和吴佩孚暗中通书信妄想坐山观虎斗,北伐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唐生智遂设下鸿门宴,于1927年初先后将袁祖铭及彭汉章捕杀,并分割、解散其部队。李燊害怕这股风波牵扯到自己头上来,便马上派参谋长陈弦秋去南昌见蒋介石,表示自己还是支持北伐的,并已与袁祖铭一刀两断(反正都已经死了),以后愿听蒋总司令号令。

蒋介石见有个军白送上门,当然是不要白不要,于是授予暂编第7军以第43军的番号,该军仍以李燊为军长,下辖三个师九个团又三个独立团共2万余人,三个师长分别为杨光琛、张廷光和雷鸣九。不久第9军3师及一部分第12军官兵因为军长彭汉章被捕而赶来投奔,被李燊收编为教导师,师长为原第9军2师师长杨其昌。到1927年夏,随着第10军也被蒋介石搞垮,当初出黔北伐的十万贵州健儿,如今只剩下李燊的第43军。

周西成、王家烈

李燊虽然嘴上一直说着要参加北伐,实际却带着第43军一直屯在鄂西地区按兵不动,原来,他还一直在惦记着老家贵州的军政事务,此时由袁祖铭的另一员部将周西成指挥的第25军,并已在贵州站稳脚跟。李燊曾派人回贵州去探周西成的口风,周西成打太极回复道:“与晓炎合作甚好,但谁指挥谁呢?”至此两人旧同僚关系宣布告吹,双方都开始派人潜入对方部队内部搞兵变,周、李之间关系越来越恶劣。

为了获得蒋介石的支持,李燊还派人去南京向已经是蒋介石爱将的何应钦告状,说周西成割据贵州,图谋不轨,他愿意代表南京政府前去讨伐。蒋介石见黔军还没死光,便表示同意李燊不参加北伐,实际上是默许其去对周西成开战。李燊得到许可后便立即出发,而周西成那边,得知李燊来犯后,便任命部将王家烈为第九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军2.4万余人主动去寻找第43军主力决战。

虽说第43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因为是为了争夺地盘,所以打得非常猛,几次以少胜多把第25军杀得大败,然而周西成毕竟有整个贵州省的人力物力支持,所以损失再大都能恢复力量,而李燊在经过几次惨胜后兵力却所剩无几。李燊最后孤注一掷亲率一千精锐官兵,企图走小道偷袭贵阳,结果被周西成部将犹国才指挥的军校生及时挡住,李燊也在战斗中负伤,不得已率部分残余兵力退往云南。

1928年12月,第43军入侵贵州失败后,总兵力只剩4000余人,且分散成几个部分,按理说已经大势已去,但退往云南的李燊却意外获得了云南军阀龙云的支持——因为之前龙云部将叛乱时,周西成曾派兵去支援,所以这回龙云要报一箭之仇。1929年2月,龙云派出一个师又一个旅,协助李燊的第43军余部又打回贵州。周西成亲率第25军主力前去迎战,不料在战场上向部下们训话时遭滇军偷袭,他本人当场中弹身亡。

周西成的接班人毛光翔(中)

周西成的意外身亡直接导致第25军全线崩溃,李燊在滇军的护送下胜利入主贵阳,并自封为省主席,周西成的部将毛光翔则不愿投降,带着残余部队退往遵义坚持抵抗。然而李燊在省主席的宝座上才坐了18天,滇军因为后方叛乱又不得不仓促退出贵阳,李燊知道就他这千余人留在贵阳也难成气候,只好跟着又退入云南。之后这部分第43军余部全部被滇军收编,李燊则心灰意冷去了港岛避居,由于身上没多少钱,不久他在港岛就抑郁而终。

李燊带着第43军余部退出贵阳时,第43军另一部分残余官兵则退往贵州东部的铜仁,在战斗中负伤的第43军1师副师长谢彬跑到上海治疗期间,找到原第1师参谋长陈弦秋,说:“我们这些贵州人在外如果还想混出点名堂,非得有军队作本钱才行。现在你我兄弟二人,一人主内,一人主外,才能把这些弟兄们重新整理起来,未来才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谢彬,号晦如,出生年月不详,贵州铜仁人,毕业于贵州讲武堂,也算是曾任讲武堂校长的蒋军将领何应钦的学生,学识渊博,精通中国古代兵法,被同僚们戏称为儒将。陈弦秋作为谢彬的军校同学,却非常认同他这番话,于是跑到已经担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那里,说:“周李之战已经结束,双方两败俱伤,两军将领都是你过去的学生或部下,他们现在要是能合作就好了。”何应钦觉得陈弦秋讲得很有道理,便派他与弟弟何辑五去贵阳办理善后事宜。

但毛光翔却拒绝与谢彬合作,并扬言一定要把第43军的人全部消灭才罢休,陈弦秋见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便对何辑五说:“毛军长不想合作也就罢了,我觉得第43军还是该保留下来,好为国家留一份力量。该军原先三个师长都能力不行,希望您到兄长那里说情,把第43军缩编为一个师,让谢彬当师长。”何应钦看在学生和贵州老乡的面上,便同意了弟弟的说情,又跑到蒋介石那里说了好话,把第43军缩编为新编第10师,并由谢彬担任师长。

何应钦

当然何应钦肯定不是做慈善的,1929年9月,新编第10师在补充完武器和人员缺额后,被调往鄂西地区,围剿活动在当地的红军游击队。1930年夏,该师又被调往鄂南的通山、通城和崇阳三县,围剿孔荷宠指挥的红16军。由于红军采取的是流动游击的战术,所以新编第10师总的来说吃亏不多,只是在1931年1月的通城战斗中被红军歼灭一个团,被俘千余人。

由于谢彬、陈弦秋在鄂南干得还不错,1931年12月,新编第10师终于获得了第85师的正规番号,虽说编制上从原先的六个团缩编成四个团,但部队的装备更好了。到1933年,随着红16军的威胁逐渐减小,第85师又被调往江西、福建,但也都是驻守后方据点,打打游击队,并未打什么大仗,这也为该师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红一方面军长征后,第85师官兵们也登上船,准备返回贵州老家去援助他们昔日的老对手、第25军军长王家烈。在这繁忙的行军期间,谢彬偏偏又因为娶小老婆的事情,丢下部队跑去汉口和老婆陈氏扯皮。正巧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也在汉口,听说谢彬就在同城,便把他找来说:“红军第二、六军团最近比较活动猖狂,鄂西一带局势紧张,第85师战斗力强又纪律好,你们不如在我这里帮点忙后再去贵州吧?”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既然何成浚当面这么说了,谢彬也不好拒绝,只好下令部队掉头前往鄂西。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围攻龙山县城达40余天,城内快坚持不住了,谢彬准备派陈弦秋带两个团去支援,这时何成浚又坐飞机来到前线督战,并打电话给谢彬:“救援龙山,你是不是亲自出马?”既然领导都这样问了,老实的谢彬不好意思说自己留守后方,只好换下陈弦秋,亲自带兵去支援。

何成浚

结果第85师走到一处名叫板栗园的山谷时,突遭红二、六军团伏击,由于部队施展不开,两个团的兵力大部分被歼灭,谢彬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并被红18团团长贺炳炎一刀砍下脑袋结果了性命。远在南京读高教班的第85师参谋长刘竹铭听到谢彬阵亡的小道消息,便自作聪明地跑到何应钦那里,说:“第85师在鄂西失败,师长阵亡、副师长失踪,请允许我回去处理善后事宜。”何应钦由于工作太忙完全顾不上了解这个杂牌师的详细情况,便马上答应了。

刘竹铭回到部队,召集了几个亲信营长,打算接管部队,副师长陈弦秋看不惯这家伙,就跑去四川峨眉山参加培训班,又正好遇上蒋介石找他谈话,便把刘竹铭耍小聪明的事情告了一状。蒋介石正打算吞并第85师,便利用刘竹铭与陈弦秋的矛盾,派黄埔一期生陈铁回去接任师长,并要陈弦秋好好配合陈铁的工作。

刘竹铭对于陈铁的突然降临当然是恼羞成怒,对他发狠话道:“我们睡好的床,谁来睡都是不行的!”他甚至把军官们召来开会,商量着如何把陈铁干掉并把部队拉去贵州。陈铁当然不会就这样惯着刘竹铭,经请示过蒋介石后,他即把刘竹铭抓起来,后来由于又在其行李中搜出违禁药品,于是直接把这家伙给枪毙了。一同被枪毙的,还有原第85师的两个营长,全师连以上大部分军官也都被陈铁替换掉。

经过这次整顿,第85师稳定了不少,为了补充人员缺额,原属陈调元军事集团的皖军独立第43旅也被编入第85师,改称第255旅,旅长刘震清。至此,第85师终于摆脱了黔军的旁系军身份,正式成为一支蒋军半嫡系部队,该师的经费和装备也都较以前改善了许多。

黄埔一期生陈铁

全面抗战爆发后,第85师随第14集团军司令卫立煌开赴华北前线抗击日军,等到忻口会战结束时,全师伤亡三分之二,被迫退往黄河以南的晋南地区整补,并参加了之后的几次反攻作战,几乎年年都要补充不少新兵。在1941年中条山会战、1944年灵宝会战中,第85师又接连遭到重创,全师三个团最后打得只剩下三个营,这当然不是因为该师战斗力差,而恰恰证明该师正是第一战区的中坚力量。

灵宝会战后,第85师被调到大西南整补,结果被胡宗南军事集团抓到手中。全面抗战胜利后,该师被缩编为整85旅,并被调往陕北战场,但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看守仓库,倒也没什么损失。1947年,整85旅被调往华东战场,后隶属于黄维兵团,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歼灭于安徽双堆集,代师长吴宗远被俘。这样,这支颠沛流离的贵州孤军长达20多年的征战史至此宣告结束。

PS:第43军(85师)灵魂人物李燊、谢彬和陈弦秋的照片均未找到,也算是非常遗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