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国辩天人大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pigot镙稿绩瀹樼绣 2020新国辩天人大战

2020新国辩天人大战

2024-01-15 20: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成长利大于弊/弊大于利(Ⅰ)

(想要文档版可以私我哈)

正方:天津大学

反方:中国人民大学

 

正方立论:

感谢主席,各位好!

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即高校采取以绩点为主的资源分配策略和以学业为主的学生价值倡导,其具体表现为将各类资源倾斜跟学习相关的领域,同时倡导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优先投入到学习上,其他活动可以作为锦上添花,量力而行,那什么是“成长”呢?正如孟子所言,“成长”就是“增益其所不能”的过程,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心智品格的成熟都涵盖其中,而其对于学生成长利大于弊,既要讨论其带来的直接成长,也要讨论成长环境和平台的影响。我方基于此,论证如下:

首先,高效奉行“绩点为王”,使学生收获了立足社会的三重直接增益。第一重为心性意志的坚韧,想要刷高绩点,继续制定一个好计划,这就是规划能力,其次,光有计划还不行,需要每天都完成,这就是执行力,这些都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研究也佐证了成绩优良的大学生更具有高有恒性、高自律性的人格特质;第二重为学业能力的提升,如今高绩点的学生早已不是十年前只会考试的书呆子,学生不仅要对理论了如指掌,还要完成实践项目,更有团队协作和答辩展示,在教育部的指挥棒下,目前大学课程越来越带来真能力;第三重为选择面向的扩展,不难发现前两重的增益优势是可迁移的,正因为此,保研、出国、找工作时,绩点往往是重要因素,甚至是硬性要求,所以绩点成为学生毕业面临各条出路中最基本的保障和普适的通行证,合肥工业大学的实证也表明,本科生第一份工作的质量同绩点显著挂钩,这三重直接增益既使学生成长,同时助学生下一阶段的发展;

其次,高校奉行“绩点为王”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竞争赛道,助力广大普通家庭的学生实现梦想。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通家庭学生成为高校主流,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入学历为51.6%,此外,来自年收入10万以下的家庭占高校大学生的七成之多,在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他们必须在大学继续加倍努力,才能缩小自己与精英阶层之间的差距,实现阶级的跃迁或防止阶级的跌落,然而,相比于从小在素质教育中浸染的精英阶层孩子,缺乏家庭支持的他们在多个领域存在竞争劣势。截至2018年,精英家庭每年在教育上的投入五倍于平均水平,且更多偏向于乐器、留学等体制外的教育,我在大学其他赛道磨练四年的终点可能只是他们大一的起点;不仅如此,精英家庭优渥的家庭条件能给下一代提供社会资源,也让广大学生望尘莫及。国外顶尖名校可以捐楼入学,银行岗位可以通过上百万的家庭资金信托换取,大量的实习机会一通电话就能安排,对于不具备这一切的普通家庭孩子,“绩点为王”这条更少掺入外界因素,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的赛道,成为他们最有可能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阶级跃迁的方式,它是高校向普通学生伸出的手,给他们争夺财富、拓宽眼界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条让普通孩子享有更多成长优势的渠道需要的肯定和保障,而不是打压。

谢谢各位!

 

反四质正一:

反四:您好,在您方讲“绩点为王”的体系中,讲到了一个出国、绩点是基本保障,这同样属于“绩点为王”吗?

正一:啊不是,我方不是这样论证“绩点为王”的,就是说在各个领域:工作、出国、保研等各个领域都要看,所以高校奉行。

反四:多以换而言之,有绩点参与比较不等于“绩点为王”,这样我们达成共识,对吗?

正一:哦不是共识,社会中不是“绩点为王”,但是在高校中是“绩点为王”的。

反四:所以我没有听懂,如果雅思有一个成绩是7.0才可以申请出国,这个雅思分数的基本保障算不算“绩点为王”?

正一:我方论证的事情是这样的,比如说今天考研、出国、找工作各个方面都看雅思成绩,那么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就没有问题。

反四:所以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有一个最低分不等于“绩点为王”。

      第二个问题,想请问您,您说“绩点为王”成绩gpa是主要的,那还看什么?

正一:???

反四:您说的gpa是作为主要资源分配的因素,那辅助的因素是什么?

正一:比如保研中的“811政策”啊,然后你要看成绩啊、实习啊、科创啊,那个是百分之十,这个是百分之八十,这个是“为王”的。

反四:“811”是“绩点为王”吗?

正一:是。

反四:“622”是不是?

正一:也是。

反四:各三分之一算不算?

正一:不算。

反四:所以是要超过百分之五十就算“绩点为王”?

正一:不是,要压倒一切其它的东西,要高过其他的。

反四:请问“622”和“811”的差别是什么?

正一:我觉得就是。呃,您看,在一条道路上,它主要看的指标,这就叫“为王”。

反四:非常好,所以您放的论证义务是越集中于绩点,越是您方的立场,没错吧?

正一:不是啊。

反四:那您方刚刚讲的“622”和“811”的差别不就是在于更集中于“绩点为王”吗?

正一:不是,我方今天论证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811”的时候8是那个绩点,绩点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我方讲的是在现状下,奉行“绩点为王”的道路没有问题。

反四:对方同学,若果您方认为两场论点中,gpa作为考核是由利益的,那缩小gpa的比例就缩小了您方的利益,请您方二辩做一个选择。

      第二个问题,就是公平性的问题,公平性论证的逻辑是什么?

正一:公平性论证的逻辑就是这条赛道掺杂了最少的外界因素,比如家庭因素等等之类的。

反四:我们可否在制定实习作为考核标准时,将家庭因素剔除出去?

正一:啊我不懂。我给您讲啊,就是有一份数据显示,在家庭因素的考量中,绩点这件事占到的贡献百分比只有0.7%,而学生自己的参与、学生自己的投入占到了50%,这67倍的差距告诉你,绩点是这条路上最公平的赛道。

反四:我请问的是,我方是否可以通过优化实习的入门条件,将一些外部的家庭因素剔除出去?可不可以这样做?

正一:如果您能把实习优化到跟学生自己的投入、跟学生自己的努力、跟家庭背景占到67倍的差距,你方可以这样证?

反四:兴趣爱好放方面,我方是不是可以去规定前期成本不高的兴趣爱好作为它的考核标准之一?

正一:什么叫前期成本不高的兴趣爱好?

反四:如果我们以一些人课外活动作为评判资源的标准,我们可不可以去设置一些门槛,尽量去降低和规避人与人之间本身的差距?

正一:您能讲讲什么课外活动吗?

反四:这个逻辑很简单,正方想要的公平是没办法达到的,他方最多可以论证的是在达到一定公平的情况下,公布分数比较简单,而通过其他方法比较复杂而已,谢谢各位!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各位好!

《三联周刊》中的一篇文章向社会揭示了大学校园里成功是如何在极度竞争中压倒成长,学生在精疲力竭中是如何彻底迷茫,保研名额、三好学生、奖学金、实习名额、交换等综合类资源在“绩点为王”体制下全部向分数高、成绩好的同学倾斜,甚至出现赢家通吃,我方认为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成长弊大于利,理由有二:

首先,“绩点为王”的制度使学生陷入内卷困境,全部的精力围绕绩点的提升,提升绩点这一目标甚至高过了对知识的追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现在的学生高度内卷,为了绩点提高哪怕0.01,原本要求3000字的作业要军备竞赛到5000字;你熬了两个白天,我就要通宵三个晚上;写一篇物理学实验报告,除了内容精良以外,还要花时间做一个漂亮的封面;刚上如果有平时分的课程,每节课像打了鸡血一样,生怕举手慢了,错失了加分的时机,其实很多大学生都知道这些工作相对来讲并没有那么有意义,但是,在“绩点为王”的困境下,这就好像一个囚徒困境,每个人明明知道在边际效应高度递减的情况下,还是无休止地付出,为什么?因为我怕失去这0.01的绩点。学生的精力就是在这种产出比极其低下,为绩点而绩点的情况下被无限地透支。《三联周刊》中,清北生这本该是中国最聪明的一批学生,时间和精力却都浪费在了提升这0.01的绩点上,这是“内卷”带来的浪费,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二,奉行“绩点为王”的评判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求出现了高度的不适配。“绩点为王”的价值倡导下,每件事情都有了标签,社团活动、兴趣爱好、社会志愿的标签是不重要、不值得、浪费时间,然而大学生的成长本就不应该用一把名为“gpa”的尺子去衡量,因为社会中多元综合素质同样重要,您可以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身体素质,在社团活动中提升共同能力,在管理团队中提升自己的情商,举办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甚至即使就连学习能力也应该更包括创新思维、材料解读和论证分析等多个维度,根据《被质人才研究院校园白皮书》显示,在企业招聘中,最受青睐的能力是服务意识、善于社交、合作能力和说服力等素质,而应届生的实际能力和这些企业的期望产生了极大的差距。“绩点为王”的牵引,忽视了大学生要进入社会的目的和需求,无法为学生做好准备。

诚然,成绩对于大学生来说固然至关重要,可资源分配体系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但是为了让我们今天的讨论更加有意义,我方建议的新政策是:对于综合类奖项,以绩点为门槛,在门槛之上进行综合考量的方式,即我方倡导把成绩作为一种准入的要求,在达到门槛后通过面试、实习考评、过程为抓手,360°测评等诸多方式,根据资源的特质的种类的不同进行选拔,优化解决我方所说的在“绩点为王”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谢谢!

 

正四质反一:

正四:那我们先来看一下定义。先来看一下你最后讲的政策,你讲的是希望在各领域中把绩点只作为准入门槛,对吧?

反一:对。你可以把它归纳为“绩点门槛”,而不是“绩点为王”。

正四:各个领域都作为准入门槛吗?

反一:哦不是,要根据资源分配的种类,比如“校园歌手”、辩论赛我方觉得不用。

正四:好,那我方今天如果讲,在这个大部分领域中,比如说辩论领域啊,在校园歌手里也好,也把它作为一个准入门槛,可不可以叫做“绩点为王”?

反一:挺算的。

正四:嗯那好,那没有问题。那您方讲的政策跟我方没有太大矛盾。

      我来问这样一个问题啊,你方四辩刚刚质疑我方一辩是质疑什么呀?

反一:我方想要告诉你的是,公平也达不到;而且……(被打断)

正四:第一组问题。第一组问题。

反一:第一组问题是你既然承认“811”是“绩点为王”,“622”也是“绩点为王”,那“811”为什么比“622”更好,如果“811”比“622”更好,为什么“1000”不比“811”更好?

正四:你觉得他们都是吗?

反一:您方一辩自己说“是”啊。

正四:你觉得呢?

反一:我觉得是啊。

正四:那不就完事了,无非就是“绩点为王”的不同样态啊。这有啥?我问你,你举得“333”算“绩点为王”吗?

反一:按照您方说的……(被打断)

正四:你觉得,没事,按照你觉得。

反一:不算,比不出来。

正四:哦对,既然你认可我讲得“811”比“622”都算“绩点为王”,那不过是不同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奉行不同的“绩点为王”的政策,根本没有否定“绩点为王”本身?

反一:哦不是。

正四:你方四辩刚刚想质疑的问题是不是想说,对于工作来讲,除了绩点,还要看实习;对于出国来讲,除了gpa,还要看语言成绩,对吧?

反一:不是,……(被打断)

正四:不是吗?他刚刚想说的不是这件事吗?

反一:不是否定这件事,而是……(被打断)

正四:哦他刚刚想说的是这件事,那我们就来聊这件事,好吗?

反一:你听我讲(被打断)

正四:我们来聊这件事,可以吗?

反一:哪件事?

正四:就是我刚刚问的那件事。

反一:我没听清。

正四:哦好那没关系(反一:有点快),辩论赛中很常见,就是你方四辩讲的事情是啊,今天你出国的时候,除了绩点还要看什么?看语言;在工作中除了看绩点,还要看什么?看实习——他的问题就是(反一:准入门槛,只是准入门槛)在这些领域中都没有唯一看绩点或者“绩点为王”,对吧?

反一:我方四辩的意思是,出国要雅思成绩7.0即可,这叫准入门槛,所以他不是以外语成绩为王。

正四:但是这必须有7.0的雅思,对吧?

反一:也不一定,其他的学校可能更低?

正四:不是,你说了出国要雅思7.0,现在又说有的学校不要;那现在我们看这,我可以明白你的意思。

反一:门槛,我方说的是门槛。

正四:有很多个门槛,对吧?

反一:今天我们探讨把学习当作门槛,其他的综合类根据资料……(被打断)

正四:你讲得就是每个赛道都有很多门槛?

反一:每个赛道都有很多门槛是什么意思?

正四:那我再冲刺你问一遍啊,你别着急,我慢慢问。

反一:我不着急我不着急。

正四:你讲的是在找工作的时候,除了看绩点,还要看实习,要看两个门槛;出国的时候,除了绩点,还要看你的语言成绩,还要看你的科研经历,有很多门槛;甚至保研的时候除了看你的绩点,还要看你的科创,也有很多门槛,对吧?

反一:不是不是,我们……(被打断)

正四:那你是论证其他东西更重要吗?

反一:没有没有,我方……(被打断)

正四:那你方在论证哪点?你方在论证所有东西都是门槛,还是其他东西更重要?还是论证其他东西不重要?

反一:我方告诉你的是,我们把绩点当作门槛,根据资源的不同在门槛之上根据综合测评,比如保研把绩点当门槛,那综合测评可以包括你的学术能力、作论文的能力、作科研的能力,比如出国把语言能力当作门槛,那可能更多的考虑你的gpa、你的校园生活、你的实习经历,这叫门槛,不是门槛越多越好,不是这个意思。

正四:嗯嗯,我在结之前,最后问一个小问题啊,找工作又要你有实习,又要你有绩点,那个是门槛,那个是更重要?

反一:我方觉得在当下来讲,我方有数据告诉你,企业更看中的是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而对应届生表现出这些能力不适配,达不到,培养出的能力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出现了脱节,为什么?因为“绩点为王”。

正四:好,对冲的数据呢,一会陈词再举,但是我可以理解(绩点)在所有领域中都是门槛,对吧?

反一:不是在所有领域,有的学校可以不看啊。

正四:那就是有的学校看,有的学校不看,你有的话就能选更多的学校。保研的时候看绩点吗?

反一:保研的时候把绩点当作准入门槛。

正四:你讲有的工作把绩点当准入门槛,他还看别的,对吧?

反一:工作不一样,有的看,有的不看。

正四:那其实今天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方不需要论证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绩点为王”,你今天才要在高校奉行,而很简单,你干什么事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基本门槛、基本保障,高校奉行保证你能进入任何一个门槛,是你说的有的看实习,有的看雅思,这玩意儿真的整不了。

      我来看您方第二个论点,你讲的是3000字刷到5000字,糟糕,没用,对吧?

反一:这是第一个论点。

正四:哦对,就是这个论点,3000字刷到5000字,没用,对吧?

反一:呃是没有意义,对于你自己来说,得不到成长,并且投入和产出比高度不适配,你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掉了,只为了0.01的绩点,说不定还拿不到,因为大家都这样。

正四:我多写两千字,我就要多看很多的论文,多做很多的工作,我学到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反一:不是(被打断)。

正四:那是什么?你讲的是灌水,老师被骗了?

反一:没有,我方……(被打断)

正四:那就是学到了,来看第二件事啊,你讲的是我今天要做一个漂亮的封面,我竟然还要花时间做一个漂亮的论文封面?

反一:我跟你讲的是……(被打断)

正四:你刚刚讲的是这件事吧?你觉得这件事没意义?

反一:我方觉得这件事对于学生来讲是资源的内耗。

正四:可是真正到了工作的时候,你工作的标识度、你ppt的美观度,这些东西就是会影响到你的最终成绩啊?最终的这个绩效,为什么没意义?

反一:不是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这件事本身没意义,……(被打断)

正四:你学习将来不是为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吗?

反一:是它的时间和投入比完全不……(被打断)

正四:我明明做得好得很,ppt投入很多时间,练了ppt有啥问题?

反一:你熬夜三四天做物理学报告,最后锻炼的是一个做ppt的能力,那你去上ppt的课就完了呀,为啥要熬夜三四天做物理学报告的时候要封面做的好呢?

正四:这个报告总不会只有一个漂亮的封面吧?它是由我写好的论文加上了一个漂亮的封面,锦上添花。所以您方第二点论证的事情叫没意义,你只是认为它对学业提升没意义,不代表对我这个人的成长提升没意义,所以希望您方完成这一点的论证。

反一:不是没意义,是它的时间资源精力的投入来讲,???你不问吗?我还要继续来讲吗?

正四:可以可以,你想讲也可以讲。

反一:就是你的资源精力的投入和你的时间完全不成正比,比如你要一个ppt锻炼的能力,却付出了三四天的熬夜,我方觉得不如直接去上一个ppt的课。就完了。

 

正二第二轮陈词

我方今天论证的是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大学生成长利大于弊,既然您方也觉得,不管“622”还是“811”都叫“绩点为王”,我方就论证它都对大学生成长利大于弊,论证现状不论证趋势。

您方第一件事情告诉大家,我们是大学生的内卷,这是一种无意义的内耗,可是问题带就来了,大学时候这种刷绩点的内卷跟社会当中内卷,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社会上的内卷有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社会上的内卷大家最批判它的一点在于,社会上员工的内卷最终的受益者是人,是你的老板,是那个资本家,大学当中大家内卷中有别人因为你的努力而获益吗,没有,收益者就是你自己,您方讲这里面你收益的能力没有用,我做好一个更精美的PPT,我看了更多的论文,写出了更多的文献,为什么没有用?很多时候工作中就是因为你PPT做的不够好,看,那个项目就是过不去,你方讲这跟你的时间不成正比,确实呀,从一个小辩手成长为您方这样的辩手,它就需要很多的路,可能需要这么对多的时间,可是评委这样的水平哪怕增进一点点都是要花很大的时间,这个确实跟您方那个不成正比,可是您方凭什么讲这一点点的增益就不是增益,就没有意义呢?第一件事您方没有论成。

第二件事,您方说它忽视了很多的综合能力,什么综合能力呢,你方讲体育能力沟通能力,现在哪个大学绩点不不看体育的,我方底下那个小辩手,他就是因为大一时候体育挂了,巨大影响它的绩点,你您方要讲沟通能力,我们现在也发现现在趋势是什么,很多的学校,它过程性的评价占到了30%,什么是过程性的评价,你不仅最终要有个考试,你中间要有PPT的展示,你要跟小组的合作,这也锻炼了沟通能力以及我方有实际的论据的论证,我会发现有一份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绩点越高,所培养的就业能力就越高,这里面它所定义的就业能力指的是资源统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所以我方发现大学生在刷绩点的过程也培养了这些能力,没看到您刚刚讲的对大学生成长弊在哪里,谢谢大家。

 

反三质正二

反三:我们先看定义就出国留学这个例子,它要求你雅思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那你到了这个门槛以后呢,语言成绩就不怎么重要了,看的是你其它的多元指标,你方觉得这种能叫出国留学语言成绩为王吗?

正二:我方什么时候说过国外的大学要求我们“绩点为王”,我方讲的都是绩点在不管是出国还是保研,还是找工作还是考研他都要用得到,它是一个普适的东西。

反三:我知道你在论证绩点重要,我只想跟大家讲的是我方讲的政策是绩点有一个准入门槛,没说学习和绩点不重要,但这个准入门槛之上,我们觉得这个时候绩点就不应该再作为主要的指标,这是我方政策,跟你方不太一样。

那第一个问题聊清楚,我再问你一下一个问题啊,在你方今天的世界里面,同样的时间我用来做那个PPT的封面和我用这些时间去做一个优质的专业实习,哪个对我成长收益更大?

正二:首先,您方自己讲,如果这是一个门槛,如果因为这个门槛排除掉了很多绩点不达标的人其实是符合您方定义的,他也是绩点为王。以及第二方面,你要讲我一个不会做PPT的人,通过这一晚上我学会了ppt,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成长。

反三:那我跟你确认一下啊,如果我道德法律不过关,那保研我保不了,在你方这样是讲法律和道德为王?

正二:我方没说工作当中是道德为王,而是你很多地方,你比如说找工作……(被打断)

反三:其实你没说到道德为王,但你刚才对“绩点为王”的解释,就在保研这个问题上,你认为现在的保研可能就是道德为王,我觉得你这个“为王”的定义可能有点问题。

我最后再跟你确认一下,同样的时间,我做不同的事情是不是投入产出是不太一样的?

正二:保研不是“811”吗?这就是“绩点为王”;以及同样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可能对于某些人,就是得看人,比如说对于我而言我PPT不太过关,那对于我的产出都非常的大。

反三:明白,所以你方也认为同样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投入产出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不能跟我说这段时间我做了个事,那对我来说那就是利大于弊的。

好,那我再跟你确认看一下,你方今天是觉得这个论文3000字到5000字,不管它质量怎么样,它都一定有了更多的成长,对吧?

正二:我方论证的不是你做了个事,我方论证的是你刷绩点的过程当中提升了你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专业素养,我方有实际的数据指征,你方可以讲其他的什么东西也能做到同样我方的东西,你刚才在讲那个利处跟我方的一样。

反三:所以3000字扩展到5000字,你不管这2000字写的是什么东西,你就认为他有了成长,对吧?

正二:我都写过很多这样的论文,如果你想写5000字的时候,你可能要查阅更多的文件,你可要对这个东西有更精进的了解,我方觉得这就是同时实实在在的成长,没有别人因此获益。

反三:我方觉得你这个界定,对成长的界定才是最有害的,因为你知道有的时候文章其实越短写的越难。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你方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有了一定的产出,就对成长利大于弊,你没有进行比较,我方待会给你比。

没关系那我再给你确认一下,今天你对学业的论证是今天大家通过“绩点为王”的评论体系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一切能力,这是你方的论证,没错吧?

正二:我更了解一个论文,我更加精深的了解,如果这都不叫成长,我不知道您方怎么定义成长,以及我方从来没有论证你刷绩点可以培养一切能力,我刚刚讲的是你培养的能力非常的普适,它给你带来的东西,我方就是利大于弊嘛,我就是我方举的利处。

反三:所以你方觉得在“绩点为王”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跟社会的要求之间有没有距离啊?

正二:它当然这个大学跟社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我方从来不觉得就是不管大学做什么,它都不可能跟社会完全一样。

反三:对对对,但大学应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点您方认可吧?

正二:我方“绩点为王”就培养出了社会需要的人才啊。

反三:好,那所以在标准上你我双方没有分歧,讨论的东西是接下来“绩点为王”能不能彻底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我方一辩给的那份数据白皮书表示,今天在企业招聘中大家发现那可能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比较重要,但每一项能力学生自己的实际水平和企业期待都有要求,“绩点为王”怎么培养啊?

正二:满足跟彻底满足可是完全不同两个概念,您刚刚有点混淆;以及我们刚才举的那些能力,你可能没有听见,我们指的是资源统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这一些我方觉得都是适用于未来以后社会的好处。

反三:我承认“绩点为王”也可以培养很多能力,但有一些能力现状下有差异,而你方既然也认为要培养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你应该是希望培养这些暂时还没有被满足的能力的吧?

正二:我方绩点不就培养了这些大学生可能本来不具备的能力吗?您方可以举一举哪些能力没有培养我们可以聊一聊。

反三:好,没问题。这那我问你啊,同样的时间我参加辩论训练获得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你那个“绩点为王”是怎么培养的?

正二:我跟你讲了,过程性评价占到了30%,很多课程最终的考核,比如说我们专业的课程,我们建筑与土木这门课程,它最终的考核,考试只占40%,剩下的60%是要你做一个PPT展示,这个展示过程当中锻炼了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上台演讲,让老师听得明白,听得清楚。

反三:谢谢,所以我在课程上做一个课程展示锻炼的表达能力,和我经过辩证训练的表达能力是一样的?

正二:您刚刚讲要适用于每一个公司,辩论能力又不普适于每个公司,而我去汇报一个PPT展示,我今天做了什么把这个东西讲清楚,不比你的辩论能力更普适吗?

反三:所以这个问题上辩论锻炼的表达能力和你课堂上作为课堂展示锻炼的表达能力是一样的?

正二:我讲的是那个表达能力在绩点当中可能它更普适于社会,至于您方讲辩论,其实我方不太倡导大学生大家都去答打辩论,因为毕竟很多辩手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达到您方这样的程度,而他以后又用不到。

反三:辩论到底有没有用待会再讨论,那问最后一个问题,在你“811”那个评价体系里面,像实习、辩论这些社会活动,你也是看的吧?

正二:“811”里面那10%可能是面试成绩,然后那10%呢,可能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反三:好的,那像学生工作这种东西,你方居然觉得它不公平,为什么还要看?

正二:呃,我方没有说学生工对学生工作这件事情不公平,而是以绩点点为主的那条赛道是最公平的。

反三:对对对,但你既然认为后面的两个是相对不公平的,那你为什么让这个不公平的东西参与到你的体系中呢?

正二:很简单,以绩点为主就大概能够保证到公平,那其他可能为了照顾到一些其他能力的同学培养,我方纳入考量。

反三:所以大家发现,以绩点为主是照顾不到其他“1”和“1”对应的某些能力的,那这里你方第一点论证绩点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所有能力好像不攻自破了,谢谢各位。

正二:哪些能力?您方没说啊?

 

反二第二轮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一重矛盾两重偷换,我一个一个来拆解。首先,从矛盾上来讲,对方辩友一辩声撕力下地说“绩点为王”啊就可以规避了很多富有家庭的孩子找漏洞,什么一个电话就能拿到高实习,那我不禁想请问,如果照您这个逻辑,您自己又说我们要“811”,要“622”,那我想请问你这个“11”、“22”是开给谁的?开给您方所谓的后门吗?照您方所说,既然这些路径这么的不公平,你方当然要捍卫这个“1000”的价值啊,不然您方这“811”,这“622”那您帮是在自己削弱自己定义下论证的利好,这是您方矛盾;

另外两重偷换——第一重,您方告诉我这个东西啊“绩点为王”是最公平的,实则不然,您方这最公平叫最简化,或者叫最容易,但结果上不一定最公平。两层拆解,从价值层面来说,制度的发展本身就是要我们努力的把复杂问题能够简化来解决,而不是只解决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辩题是在大学刚开始,70年代刚开始恢复高考的时候您聊,我或许能承认你的价值,但是发展到2020年的今天,您告诉我大学制度依旧是能最简化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第二层,从实操层面来说,您方说啊这个东西会导致不公平的,我想请问如果照你的逻辑官员政绩考核用GDP考核最公平,全是数字,但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引入居民获得感、居民幸福感,说明这些指标也通通能够被考核,并且我们能够在考核过程中保证公平,换言之,你我双方的政策都能保持公平,但是我方愿意坦诚,我方保证公平等等成本更高,但成本高本身并不一定导出我们不可取,这是您方第一重偷换;

第2种偷换叫做告诉我们寄绩点让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什么心性啊、执行力啊,那我想请问辩论也可以像您方四辩刚刚犀利质询我方一辩,心性上也受到了很大的煎熬,像我们这个一整套体系的执行力也要求很高,这是不是按照您方逻辑,我们也可以论证“辩论为王”呢?所以您方只阐述一个共性的利好,没有产生什么本质的区别,那您方这个问题的第二点就告诉我,我们这些价值呢,比较普适、比较多元,那照您的逻辑这也不能论证您第二点,也因为您方充其量论证了绩点很重要,但为什么要“绩点为王”?比如我举个简单例子,脑白金把一大堆维生素什么乱七八糟营养物质都塞进去能替代药吗?如果不能怎么能论证脑白金为王呢?超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辅助的保健品,像您所谓的如果他只是锦上添花那个花,那我们进绩点本身是门槛,如果说门槛我们方可以通过门槛就可以达成一方利好,换言之我们可以论证,绩点本身很重要了,学生需要重绩点,但不需要绩点为王,因此通过一重矛盾和两重偷换,对方辩友完全没有论证他方观点,这就是我的申论,谢谢。

 

正三质反二

正三:你陈词最后是想说用有绩点来替代我方“绩点为王”的好处,对吧?

反二:我方是绩点为门槛啊。

正三:今天我方的“绩点为王”包含从一种价值倡导叫做建议大家多学习,学习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倡导符不符合“绩点为王”的倡导?

反二:就我们以绩点为门槛,我们也是要大家学习啊。

正三:我说干学习比干别的事情更重要?给了一个取舍之间的倡导,这个可不可以?

反二:可以。

正三:那我请问你,这利好有绩点替代不了吧?

反二:这还是利好嘛?这充其量是个倡导。

正三:那我现在来论证它的好处是什么,能培养的能力是什么?第一步,我们今天讲为了刷高一个绩点,需要有高的规划力和执行力,这部分利好有没有?

反二:这利好不独属,还有什么有执行力我们辩论也有啊,你们不要执行吗?

正三:我方举出一份实证调查,根据广州大学的心理学研究,成绩高的大学生往往在人格特征上有高有恒性、高自律性,至少高绩点确定能带来这样的能力,而您刚说辩论也可以带来懂同等的能力,期待您后期的举证,这部分利好先拿到。

接下来我就问你,你方说第2类,你要说现在社会企业需要很多综合能力,你讲的是合作能力、说服力,是吧?

反二:有很多,这个白皮书上的。

正三:你知道现在的大趋势是不断增加过程性考核嘛?

反二:所以?

正三:过程性考核主要是以大作业合作形式展开嘛?

反二:但这不能锻炼合作啊

正三:我可以举个例子啊,比如说我是搞编程,大作业是要模快化设计。

反二:你那个编程是人机交互,没有人人交互。

正三:你知道什么叫模块化设计吗?

反二:不清楚,您解释一下。

正三:小组中每个成员负责整个大程序中的一个模块,彼此要交流你实现什么功能,我实现什么功能,我们彼此怎么对接综合实现一个大的功能,最终我们的成果要在课堂上PPT上所有人展示,展示这个分数作为老师给我们打分,我问你这是不是一个真的在企业中会用到的能力?

正三:唉,不一定。这个很问题,因为绩点本身是分层的,所以你们这个交流可能是勾心斗角,每个人都想当组长,一个组长给分高。

正三: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像我们真实生活中、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就是小组间成员彼此勾心斗角,但最终你们整体的这个呈现出来的作品展示效果不好,你们所有人都是低分,所以这件事情也是更早就锻炼到了,所以今天您方需要的很多能力,其实在“绩点为王”下都可以达到。

我再往后看,您方今天讲“内卷”,你能解释一下“内卷”是什么意思吗?

反二:你可以看美国作家吉尔茨的理论。

正三:我不想看,我想听你解释。

反二:哦,您想听我解释是吗?那您一定要让我解释噢。这个吉尔茨他当时研究这个转弯水道,因为技术没有进步,所以你不断投入人力的……(被打断)

正三:大家时间都很宝贵,说重点吧。

反二:不是,你又让我解释,你又说不想听。然后他本身投入了大量的这个……(被打断)

正三:“内卷”的核心弊害是不是“无意义的内耗”?

反二:呃是。

正三:对吧,那今天你方说企业中很多时候是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惠获益的是资本家,无意义,今天我投入了很多时间,收益的是我自己,为什么没有意义。

反二:不一定,收益的是学校管理者,因为这个制度……(被打断)

正三:学校管理者在乎你写3000字论文还是5000字论文吗?根本不在乎。我问你啊,今天你的意思是边际效益递减,我理解一下,是不是说从3分刷到3.1比起从3.7刷到3.8难很多。

反二:学校管理者不在乎你这个论文多少字,但是他在乎这个制度好管理。

正三:边际效益递减是不是3到3.1比3.7~到3.8难很多?

反二:什么意思?

正三:你不是说边际效益递减吗?

反二:我们是说绩点发展到这个边际效应已经到达阈值,所以大家对于绩点的求取还是选取一些啊,一些弯道开始这样子。

正三:什么的边际效应?

反二:您说什么?

正三:什么的边际效应?

反二:绩点提高的边际效应。

正三:你今天讲了是不是我现在付出一些投入但它的产出在在很高的地方它的收入是并不可观的,但现在我方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已经到达本身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的时候,虽然精进一点点需要你投入很多,但同时这个获得回报也是更大的,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

反二:为什么要为王呢?

正三:谢谢。

 

反三质询小结

好的,谢谢。今天讨论的焦点,其实不是绩点重不重要,而是绩点有多重要,在对方辩友的世界里面,绩点几乎是无限重要的,这体现在第一点是,他方认为在绩点这件事情上,哪怕你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你也应该继续做,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就知道了,在经典文化考核体系下,我为了保证我的高绩点,有的时候这个课可能对我真的很有用,但他难度太高给的分不太好,我就不得不不选啊,我选那些可能对我收获没那么大,但是绩点给分很好的课,那这个时候你方那个所谓的精进在哪里?我方其实没太看到,那我们看到《三联周刊》这篇文章原本描述的情况是,清华北大这些中国本应该是最优秀的学生,结果纠结于那0.1~0.01的学分绩提升,说实话,0.1~0.01,他体现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差异真的大吗?可能不大。可能就是你这节课选没选一个好拿分的课的区别,可是这些人的真诚本来应该是星辰大海,他们看到的是社会需要什么,我缺什么,我为国家民族做这些事情,所以我方提出绩点达到一个门槛,然后你尽可能去培养多一点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这是我们双方的第一个区别。

双方的第二个区别是,你方今天其实有点跳动,你最后告诉我的是“811”和“622”都可以认可,那为什么你可以认可呢?因为你看到那个“1”和那个“2”可以培养出一些绩点培养不出的能力,可是你方一辩告诉我说绩点社会需要的所有能力,绩点都能培养,我方当然知道,你方从实证上可以说,那你看这个培养能力了,那个培养能力了,可是我们回归常识想一想,倘若现在的“绩点为王”真的能让学生跟社会实现那么完美的对接,这个每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不会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啊,更何况如果你方也认可大学应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话,你就应该意识到社会需要的不只是学习能力,它需要取得其他专门的能力,这能力是要分门别类加以培养的,所以你在价值创造上也不能告诉他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你要告诉他在这个社会的竞争中,你所认可的那些其他的沟通能力啊,合作能力也是重要的,即便你从“绩点为王”可以在事实上培养这些能力,你在价值倡导上也不把这些能力认为是学生参与社会性的重要能力,这也是你用我双方的一种区别。如果你也认为这些能力有必要,那我方的政策显然比你方更好。而“绩点为王”这个考核体制对于学生符合社会需求恐怕是不太好的。

最后来聊一聊大学的需求吧。我方当然知道大学当然要以学习为天职,所以绩点应该是一定的基础,可是我们要看到一个本科学生四年他都花在这个学校上了,他在四年之后能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取决于这四年大学怎样培养他,如果你在这四年中告诉他说学习就是第一要务,那这个绩点就是最重要的,那他四年之后怎么去应付社会上多种多样的能力和竞争呢?如果他不能应付,你方的大学存在着这个社会上的意义,你方大学培养出的人是怎么作用于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的呢?我方不太清楚,谢谢各位。

 

正三质询小结

好,对方今天这种核心论证提弊端的方式是他讲的现状下一些不好,他说有很多人选水课,刷水课,有的时候一些课程设置并不能匹配企业的需求,那么思考这样一件事,这个弊端根属于“绩点为王”吗?不根属,根属于水课,根属于一些不恰当的课程设置。我方进一步去讲说目前的大趋势是怎么样的,因为我方也不能说现在东西我们都不看,大趋势是什么,是教育部的去水课、造精课,甚至能看到北京大学的过程性考核,从30%不断往上提,在一些极端效应达到过程性考核占70%,所谓的期末考试只占30%,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越来越灵活考察它的实践能力。换言之,我认为这弊端它根属于的是一些目前没有跟上“绩点为王”发展角度的一些落后的学校或者是落后的课程设置,这个弊端不跟根属于“绩点为王”的体系,这对您方打爆了一个解释。

第二件事,今天您方讲了“622”、“811”、“1000”,坦白讲,我方刚听懂,您方想让我方论证一个趋势越来越强的概念,但这事坦白讲,首先并不在我方论证义务之内,我方今天讲的是“绩点为王”这个大体系之下我方可以承认他一定要更看重的绩点,绩点作为更重要的指标,但是不是一定要“1000”?坦白讲,如果真的有一些学校真的是“1000”,比方说今年2020年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就是绩点“1000”,坦白说,我方也没有认为什么不好的,也都可以。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面向,有不同的提法,有的“811”,有的“622”,有的“1000”,我方觉得都好,所以我方不需要论证趋势。

最后来回到我方,今天我方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有重要的,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吧,因为我们觉得打到最后,想跟大家聊点实在话,就是我方想讲的是目前当代有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什么意思呢?我方调查数据,呃,就是中国的毛入学率,就是上大学的人,比起所有的适龄人群,从2000年的1:8到2010年的1:4~到2020年1:1,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学生这类群体正在从原本的天之骄子变为人中龙凤变为大白菜,所以这个不断的学历贬值,不断的这个通货膨胀之下,其实很多时候大学原本的一些红利在消失,什么意思,原本我们在过去的时候,我们上学好大学之后包分配工作,就像站上了一个自动扶梯一样,不需要做出什么努力,他自然就会带着你往上走,但现在大学红利也消失了,扶梯变为楼梯,像这个在这高校中占绝大多数的这个普通孩子,他们需要做的是是要靠自己的拼搏往上走,这是第一点不同。而在这个时候,拼搏就要选择要一条赛道,要选的择一个方向,而我方今天告诉您,最公平的赛道在于绩点,我方举证是根据北京大学针对10万人的这个调查研究,体现在绩点的这条赛道上,家庭背景的影响度是最小的,它只占到0.53%,相反你自身的投入占到比例能达到51.3%,所以我要用时政来告诉你,刷绩点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因为掺杂了最少的外界家庭因素,因此变得最公平、最合理的一条道路,而在这道路上我实现了阶层跃升,我拿到了我比之前更好的平台的资源,这是对于当代普通大学生最重要的成长,谢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