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能:儿童工作的自然法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mart法则包括哪几个特征和要求 儿童本能:儿童工作的自然法则

儿童本能:儿童工作的自然法则

2024-07-11 1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来源 | 大同博苑加盟园

儿童一开始就追求独立,其真正目的在于能够保护他们的不断发展的个性。“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去做事情。他争取独立时第一个有意识的要求就是保护自己,使自己免受他人的干扰,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达到自己的要求。”

婴儿努力适应一连串异于子宫的环境,通过吸收、模仿和练习使身心逐渐发展起来,并获得越来越多的独立,而由于独立是自由的先决条件,儿童获得越来越多的独立的同时为以后的自由作好了准备。

儿童通过自己的工作寻求独立。在儿童连续不断地追求独立的历程中,他们仍遵循着独立法则,他们要求独自工作,期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达成自己的独立,而排斥成人所给予的过多帮助。

因此,蒙台梭利要求成人不能给予儿童多于绝对必要的援助,而是应该让儿童自由发展,帮助儿童向独立之路迈进。

她指出,我们对儿童进行观察就会发现,他总是想扩大自己的独立范围,他总是想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想拿东西,想自己穿衣服、脱衣服,这些都不是我们要求他们做的。

图片来源 | 大同博苑加盟园

他们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我们通常的反应是对他们进行阻止,但我们要知道我们阻止的不是儿童的行动而是自然的法则,儿童的行为是由自然法则所决定,儿童在遵循自然的法则行事。

显然,儿童逐步的摆脱了对他人的依靠,最后他还要求在精神上独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经验,而不依靠别人,他开始寻找各种事物发生的原因。人类的个性也就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我们要给予儿童全部的自由,社会必须让儿童独立或让他们正常的发挥作用,这并不是一种时髦的理想主义的说法,这是根据对生命和自然的观察得出的确凿事实,只有通过自由和环境经验才能使人类的发展成为现实。

二、自由法则

这是蒙台梭利从“儿童之家”所得出的一条重要启示。有一天早上,一位老师赶到“儿童之家”时,孩子们已经在房间里了。这时她发现,所有的柜子都已打开,孩子们从柜子里取出一些材料,工作起来。这位老师非常生气,她将孩子们看成是贼,认为必须要受到惩罚。

但蒙台梭利不同意她的观点。她说,孩子们已经证明了他们渴望开始工作,而且他们知道做什么,他们不需要大人去帮他们开这个头,最重要的是他们做了自己的选择。由此,蒙台梭利认识到应给予儿童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

图片来源 | 大同博苑加盟园

蒙台梭利把自由看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自然在赋予儿童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儿童自由。所以她认为,儿童工作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工作材料,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在她看来,让儿童自由选择工作可以使儿童工作更专心,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可以导致儿童的自我纪律与自我控制。

因此,蒙台梭利主张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由,允许他们自由地选择教具和工作,允许他们自己决定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速度。由于儿童的工作是他们自己自由选择的,他们对工作必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对工作的浓厚兴趣会导致儿童对工作的专心。

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绝不是放任儿童任其所为而不加以约束或管教。若以蒙台梭利的话来说,就是在提供完备教材教具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能够自由且自主地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想做的工作,然后专注于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而且不断地重复操作练习,直到儿童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行为举止的表现也能符合一般社会道德的规范标准,达到了正常化。

可见,她所说的自由是“有限制(规则)的自由”。对于团体成员来说,每个人都得到自由的保障,而不是只允许某些特定人的自由。允许团体中每个人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的状态,给予从多种物品中选择其中若干种的“选择的自由”与“行动的自由”。

在团体中对大多数人都有益的情况下,以“团体利益优先”为前提条件。因此损害团体利益者,即妨碍其它大多数人的利益者将无法获得自由的权利,也就是说,在儿童集中精力参与各项活动之前,必须要对脱离正常发展者的自由加以限制。

三、秩序法则

儿童有一种对秩序的热爱。她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妇女感到不舒服,就躺在椅子上,背下垫了两只枕头。她年近二十个月的女儿走到她面前,要求给她讲一个故事。母亲怎么能忍心拒绝这种要求呢?虽然她感到不舒服,仍开始讲一个小故事,小女孩全神贯注地听着,但母亲疼得无法再继续讲下去了。她让仆人扶她到另一个房间的床上去睡觉。

此时,那个留在椅子旁边的小女孩开始哭泣起来。这似乎很明显,她是为她母亲的病痛而哭。她身边的人尽力去安抚她。当仆人把枕头从椅子上拿来送到卧室里时,这个小女孩居然大喊大叫起来:‘不,不是垫子……’,似乎她想说:‘至少留一些东西在这里。’家人用甜言蜜语哄着她,并把她带到了母亲的床边。母亲尽管很痛苦,但仍硬撑着继续讲故事,以为这样就可以满足她的好奇心了。但这个小女孩仍然抽泣着,泪流满面地说:‘妈妈,椅子!’她试图用这种方法告诉她母亲应该坐在那把椅子上。小女孩已经不再对故事感兴趣了,母亲和枕头都改变了他们应该在的位置。

图片来源 | 大同博苑加盟园

那个故事在开头时是在一个房间,到结尾时却跑到了另一个房间。这一切都在小女孩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一例子表明,儿童对于秩序的偏好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原有秩序的改变都会引起儿童的不适。

三、四岁的儿童在使用完工作材料之后,就能主动地将它们放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当他们发现工作材料不在原来的位置上时,他们也能主动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此外,如果这些在工作中对秩序的追求能够得到满足,儿童就会感到幸福,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就会顺利进行;反之,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遭遇障碍甚至发生畸变。

因此,蒙台梭利主张给儿童提供有明确秩序的“有准备的环境”,将各种工作材料分门别类地放在适当的位置,使之能够满足儿童工作中对秩序的追求,并促进儿童秩序感的进一步完善。

曾有人这样描述儿童之家的情形,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每个儿童,都愿意使用一件特定的东西或者一套特定的材料,还会经常整齐地把它们放回到架子上原来的地方。

这一切给予‘家’里的每一个儿童一种安全感,他们知道任何东西不用时,应该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便随时可用。这样做也使每个儿童尊重材料本身,尊重其他孩子使用的材料。

四、重复练习法则

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儿童在其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内,对于能够满足其内心需要的工作,都能专心致志地反复进行,直至完成其内在需求的工作周期。

蒙台梭利曾经详细记录了她在儿童之家的观察,“有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孩子能如此兴致勃勃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这项练习。她并没有表现出想加快速度或提高敏捷度的想法。这只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运动。我出于一种习惯,开始数她重复这项练习的次数。

图片来源 | 大同博苑加盟园

同时,我还想看看她在做这种奇怪的工作时,到底能专心到什么程度。我要求教师让其他小孩唱歌并到处走动,但这丝毫没有干扰她的工作。当我抬起她坐的小椅子时,她一把抓起她正在操作的物体,并把它们放在她的膝盖上,继续做同样的工作。这时,我开始计数,她一共重复这项练习达四十二遍,然后她停下来,好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并愉快地笑着。她的眼睛炯炯有神,环顾四周,她甚至没有发觉我们曾干扰过他。”

蒙台梭利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有类似的“奇怪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儿童的所有活动中都会不断地表现出来。蒙台梭利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重复练习”。 “重复练习”合乎儿童探索世界的需要,有助于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展现。

总之,蒙台梭利认为,当儿童工作时,其自我逐渐建立起来。儿童的工作不仅是他们形成性格的工具,也是他们智力和意志的主要体现。儿童具有工作的本能,他们有工作的需要。

在蒙台梭利看来,工作就是不同的活动,儿童通过工作就可实现正常化,儿童的内心有一股力量,不断促使他去工作,并借此显示自己的存在,进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领域。

儿童通过工作可改善周围的环境,吸收环境中的信息,获得新经验和参与困难工作的机会,这样可满足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进而迅速地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当孩子专心去做一件有趣的事时,他们从中可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表达,从而使内在的生命力得到自由的展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