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间隔有讲究,药师帮您来解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qod服药 用药间隔有讲究,药师帮您来解惑!

用药间隔有讲究,药师帮您来解惑!

2024-07-02 0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药物的给药间隔多种多样

决定药物使用

时间间隔的因素是什么呢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决定了给药时间间隔,那么药物在进入我们人体之后会经历哪些阶段呢?

以口服药为例,药片在经口进入我们身体腔道之后,会通过各种转运方式进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吸收过程);随后药物会在血液的带领下分布至各个组织和器官(分布过程);当到达肝脏时,药物会被加工和包装(代谢过程);到达肾脏时,药物会被排出体外(排泄过程),这就是大部分药物在我们体内的经历。

对于我们常用的抗菌药,其体内过程和给药间隔的确定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

1)半衰期(t1/2):指的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了解药物半衰期,有助于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积蓄程度,也是确定给药时间间隔重要依据。

2)抗生素后效应(PAE):将细菌暴露于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某种抗菌药物后,再去除抗菌药物后的一定时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的现象。PAE理论的提出,使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由单纯以半衰期为依据,变成以半衰期、有无PAE以及杀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等因素为依据,这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时间依赖型抗菌药和浓度依赖型抗菌药

时间依赖型:这类抗菌药的抗菌效果与其同细菌接触的持续时间(药物组织浓度大于MIC)成正比,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不会提高其抗菌效能,可以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增加疗效。代表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浓度依赖型:这类抗菌药的抗菌活性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可以通过提高血药浓度增加疗效,但不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代表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等。

我们使用抗菌药

只参照药代动力学参数就可以吗

宝宝用药也和成人一样吗

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的特征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其生理过程与成人相差较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有其特殊性。

1)药物吸收多、不规则:在新生儿期和幼儿期,药物的吸收率和吸收度都是可变的,这与其胃肠道的生理特性处在不断发展中有关;在儿童期,胃肠道逐渐成人化,药物的吸收率和吸收度一般大于或等于成人水平。

2)药物分布复杂:儿童身体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会随着年龄发生显著改变,药物的分布容积也在随之变化。另外,儿童血脑屏障不完善,血浆白蛋白浓度较低等也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

3)药物代谢能力弱:儿童肝脏还未发育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弱,很多药物不能被完全代谢失活而容易在体内蓄积产生不良反应。

4)药物排泄缓慢: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分泌功能发育不全,药物排泄能力较弱,使得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如地高辛、氨茶碱、安定、苯巴比妥等,使用这些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减量。

因此

在给儿童用药时

我们还要结合

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

那么

如何根据药物的特性

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呢

关于给药时间的建议

给药间隔的确定是根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设定的。尤其对于孩子来说,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是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的关键。在给孩子服药时,如何选择给药时间,既能保证给药间隔的规范性,又不影响孩子的作息呢?下面我们以“tid”为例,说说 如何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

tid,即一日三次,我们可以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成3段,每8小时服用一次。

比如,第一次给药选在早晨6点左右,按照8小时的时间间隔,第二次给药和第三次给药分别是在14点和22点。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给药方式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活作息,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给药间隔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夜间可适当延长。

当然,开始给药时间以及具体给药间隔还是要根据药物的特性、患儿的病情以及孩子的生理作息等进行调整。

温馨提示

亲爱的宝爸宝妈们

以上是药师总结的一般用药规律

当对药物的使用方法产生疑问时

切不可盲目用药

可以查阅药品说明书

或者咨询医生或药师

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供稿∣药剂科

点击链接,手把手教您操作

【智慧门诊】天津市儿童 医院智慧门诊——自助机篇

【为您服务】天津市儿童医院智慧门诊——手机应用篇

【在线复诊】天津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篇

“天津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手机实名认证可预约挂号、缴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