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指南|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怎么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s海报设计题目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指南|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怎么写?

开题指南|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怎么写?

2024-07-01 01: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简介:

卢老师,国内双一流高校重点学科博士后研究员,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985、双一流高校,曾受国家留基委资助赴英国进行学术访问,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多项省部级及上课题项目,作为课题主持人成功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其研究成果已在光明日报及多本CSSCI期刊上发表。文献综述是写开题报告的整个过程里面花最长时间的一部分,为什么它需要花最长时间?老实讲,你要去看文献,之前你还要去找文献,除非老师已经给你列了书单。从现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文献,真正自己去做找全面的文献工作,是最耗时间的,甚至比你看文献还耗时间。因为看文献是可以挑着看的,而找文献是要尽可能找全的,你很害怕。我自己当年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一些东西,也很害怕会遗漏了某些东西。所以第一步,一定是全面地去搜索相关的文献。

(一)文献搜集搜什么?

同学们可能会问了,搜集文献不就上知网搜一下而已?知网当然是个重要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渠道,也是一个博士生不能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如果只有知网,100%是不够的。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定好题目之后,如果导师有给你书目最好,如果没有,还是老老实实地先去自己学校图书馆,搜一下有哪些专著,如果感觉自己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多书,我会建议大家,可以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图书馆,那里的中英文文献很全,而且是不需要登录他们的VPN就可以搜的,或者用全国图书馆咨询联盟,全国图书馆咨询联盟也是免费注册完之后,可以进行文献传递的,而且可以免费看到那本书的目录页、版权页、前文页,这个都很方便。只要有心去找书,其实都不难。为什么建议老老实实去找专著来翻呢?因为你只有翻过起码50本相关领域的专著,你才会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好好读一读50本书的题目,你就知道,研究这个问题什么样的题目是好题目,什么样的题目是令人感到摸不着头脑的“行货”题目。

翻这50本书也是有技巧。首先,你不要什么书都去翻,你要翻学术专著,学术专著一般就是几个大出版社出的,比如,人民出版社、三联、综合数据,然后各个大学的出版社(人大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再一个,你要看,是国家社科基金的成果,你要特别关注;是博士后研究成果的论题,你要特别关注。因为一本专著出来,大出版社有大出版社的好;这些有各种基金或者项目备书的也有他们的好。好就在于,他们是经过了非常多道工序才打磨出来的作品。我以国家社科后期资助出版的专著为例,他要经历的工序实际上是非常多道的。

第一,他要先申报。中一个国家社科后期资助就做跟中一个国家社科基金是一样的流程。先要盲审,盲审就是至少要有8名专家来看过他的申报书,并且大部分都给出比较高的分数。其次,还要会评。会评就是在盲审通过之后,大家还要把他的申请书专门拿出来,看他的研究背景,看他这个人的学术背景,以及看它所依托的平台,有没有能力,或有没有研究方面支持它的可行性,然后才会立项。立项完了,作者还要继续写,继续修改,用2-3年的时间去打磨他的这本书。再然后,又要再一次评审。把他的完稿,他写的整个书稿交出去,这个评审过了之后,这本书才会出版。

所以我们看到,一本好的专著,是这个教授或副教授,或者博士后研究员通过这么多的工序才写出来的。所以,他们所凝结的东西,可能是我们要写五、六十个开题报告(甚至说一、两百个开题报告也不为过)才能搞定的。总结来说,每一本专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出来的,所以,去搜知网的那些论文之前,你最好先去翻一翻这些专著,翻专著首先看两个东西:第一,题目;第二,大致的目录。去看看人家的框架,人家可能去研究这个问题的视角跟角度。更重要的,你也可以留意这些专著的参考文献。当你翻了50本专著,看了题目、目录跟参考文献,你已经对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一些参考文献有非常熟悉的了解了,比如,你能够直接讲出书名或论文名的那些文献,绝对就是重要的参考文献。

第二个,你才去搜知网。在这个基础上去搜知网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已经细化了你大致的研究主题了,不一定只是搜你题目当中所定下来的那几个关键词,你有更广阔的视野,这样才去搜特定研究主题、特定关键词、最前沿的文献时,你就可以看到当前最新的东西。搜论文的时候一定切记:你最起码是搜C刊,C扩最好都不要看。这也是跟刚才讲到的工序有关,一篇好的期刊论文是要经过三审的,初审编辑看了好之后还要送外审,两个外审都通过,那就进入复审。两个外审有一个不通过,另一个通过,那就重新送外审,最多送两次机会,送完之后,进入复审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每一个编辑手头上如果有多篇通过外审的文章,每一次编审会,只能针对特定主题,先把他手头上有的5篇或10篇当中的某一篇拿出来,经过大家都同意,他手头上的文章才能发一篇出去。所以,C刊的审稿流程一般而言都非常严格。通过这样审稿流程拿出来的好文章最终肯定会发在C刊上,他不可能拿去发C扩或者一般的期刊。

(二)如何做文献综述?

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尤其是做文献综述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要建立相应的学科视野。当我们畅想,未来5年、10年、15年后,我们去跟一些老外谈论自己的研究的时候,我们到底怎么跟他们交流?这是因为国外没有马学科,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回事,或者没有形成一个学院。他们有的是一些更基础的学科,比如,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或者是政治哲学、政治学等。

你在看这些专著跟文献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同的基础学科的方法,他们做文献,或者写出来的东西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文献综述一个更重要的过程,要建立你的学科视野,有了基础学科的视野之后,你就知道,未来你要跟老外怎么讲你的研究。但更重要的,很多人在经历这个过程的时候,也会非常强调马学科自身的特点。比如,一篇马理论的博士论文拿出来,不能说和一篇哲学系的或者社会学系的论文拿出来是一样。你们也要清晰地看到,你们学科或者马学科跟其他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到底有哪一些不一样的区别。做文献综述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区别讲出来,这是我觉得非常有用,也可以说有一点投机取巧的一个方法。因为基础学科研究的那些问题也是我们关注的,他们研究那些问题所获得的成果,我们也是可以借鉴的。

借鉴之余要“先优后劣”,先讲他们研究出了什么,再讲他们哪里不好,很统一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马学科的特点。比如,他们没有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没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没有关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状况,等等。导致了他们的理论虽然很有创见,很前沿,但是不一定适合我们当前学界的需要,不一定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等等。意思就是说,通过基础学科,我们是找到人家哪里做得好,通过梳理马学科的学科视野,我们是要找到,如果那些人研究的成果好的话,我们可以怎么去推进它?怎么结合我们的学科特点去做一些更新的研究?总结而言,在写文献综述的过程里面,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注意:

1. 善于凝结一定要善于凝结观点,这个凝结指的就是:基本上,你每一段文献综述里面的每个分段、每个小段都要有一种总-分结构。第一句话肯定是要总结你接下来论述的这些文献的特点当中的总特点。

2. 善于概括

第一,要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意思就是说,别人那么难,比如,专著、C刊的论文,那么多道工序写出来了,你一定要好好概括出他们研究的亮点以及新的进展,因为他们的研究肯定是有价值的。

第二,真正的尊重是不要以讹传讹。不要乱讲他们的研究,要自己真的用心去读了之后,有比较大的把握的时候,才把它写进你的文献综述。我很反感,也是很多老师很反感的,就是二次引用。比如,你看到某一篇文章引用了谁谁谁,你没有去找到谁谁谁的原文,就直接把它引用的东西复制粘贴过来,这是一个非常不规范、不严谨的做法,而且是非常不尊重原作者观点的做法。因为人家的文献综述很可能误解了别人的观点,如果你没有自己去求证,你怎么敢写进去呢?

3. 善于分析

刚才讲了分析优劣。我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从基础学科和马学科两个方面来分析优劣。但更重要的是,哪怕只在基础学科领域,或马学科的单一学科领域,你都要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你的选题意义而言,哪一些方面是你可以借鉴的,比如,研究方法、逻辑思路、概念基础;哪一些方面是做得不够好的,比如,他的视角会单一,没有引入新的文献,没有引入新的材料,等等。

4. 善于编排、总结

这一点其实就是对上面三点的一个总体要求,要善于编排、要善于总结。一个好的文献综述,一般而言不可能是从头写到尾,一点层次都没有的,他肯定会区分第一、第二、第三,要有不同的切入点来综述这些文献。并且,每个切入点里面又可以再分更细的切入点,层层递进。其实很多人看文献综述,包括我自己,首先就是看那个总句,看你层层递进的每一个标题去。看完之后,如果对那标题感兴趣,我接下来才会真正地、认真地去阅读那一个段落里面的具体的文献,不然是直接跳过的。所以,大家看开题报告或者看论文时候,要学会一个习惯,包括你们以后自己看东西也是这种习惯:安排好每个层级之间的主题句,这是写文献综述最关键的。

最后,你也要有一个总结,对整个文献综述的总结。你看了那么多文献,综述了那么多文献之后,你这个总结就要总结出:现有的文献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最大的问题又是什么?还是遵循着“先忧后劣”的原则,然后突出你这个选题对于现在的现状、动态而言有什么意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