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发展及临床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sc101质粒载体与sacB 分子生物学发展及临床应用

分子生物学发展及临床应用

2023-11-26 0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因论、摩尔根

2、理论方面的三大发现

(1)遗传物质是DNA

①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Avery: 遗传物质是DNA, 不是蛋白质。

② 噬菌体侵染实验

Hershy和Chase: 遗传物质是DNA。

Avery、Hershy、Chase

(2)DNA的结构

① DNA的碱基组成:有4种碱基参与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② DNA的一级结构

碱基 + 脱氧核糖(糖苷键)= 脱氧核糖核苷

脱氧核糖核苷(磷酸酯化)=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3’,5’磷酸二酯键)= DNA

③ DNA的空间结构

1953年Watson和Crick阐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揭示了遗传物质的分子机制,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Watson、Crick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3)“中心法则”与“遗传密码”。

① 1957年Crick提出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

② 1964年Nirenberg和Khorana破译“遗传密码” 196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Nirenberg、Khorana

3、实验方面的4项关键技术

(1)限制性内切酶技术,获得197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Arber、 Smith、Nathans

第一次理论预见限制酶、第一次分离得到限制酶、第一次使用限制酶。

(2)DNA连接酶技术

1967年2个实验室同时发现DNA连接酶。

Richardson、Hurwitz

(3)基因载体技术

1973年Cohen使用质粒和λ噬菌体作为载体, 在细菌里扩增。

Cohen

(4)DNA测序技术

1975年Gilbert 和Sanger发明DNA测序技术,获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Gilbert、 Sanger

4、代表性的2个实验

(1)Berg实验

1972年Berg首次完成DNA片断体外重组实验,获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Berg

(2)Boyer-Cohen实验

1973年Boyer和Cohen将卡那霉素R65质粒与四环素pSC101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获得198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Boyer、Cohen

分子生物诊断学的临床应用

1、病原微生物基因与人类感染性疾病

包括结核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和人禽流感病毒等,对于这些病原生物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以及耐药性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分子诊断医学领域的主要内容。

2、单基因病

当致病基因核苷酸发生缺失、插入、倒位、易位、点突变等基因突变,并且这种突变改变了基因的编码序列或影响了基因的调控序列时,基因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的疾病。

如:血红蛋白病、血友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3、多基因病

多基因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这些病的发病有一定遗传基础,常表现出家族倾向,但却又不符合一般的遗传方式。

4、肿瘤相关基因及恶性肿瘤

肿瘤的发生是由多种致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称为肿瘤相关基因,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线粒体变异与线粒体遗传病

线粒体DNA突变使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直接影响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各种生物学功能,导致线粒体遗传病,它具有母系遗传、基因突变具阈值效应以及多系统受累等遗传学特征。

编辑:弋水

供稿、校对:Bonnie

责编:Weber

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