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ound诗歌 浅谈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浅谈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2024-02-01 1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浅谈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A Study of Ezra Pound’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DOI: 10.12677/ML.2022.1010292,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420  浏览: 847  作者: 贾小宇, 胡 金*: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庞德;意象翻译;创意翻译;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Ezra Pound; Image Translation; Creative Translation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新时代以来世界不断在交融中发展,对中国古典诗歌高质量译本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本文以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译本为研究语料,通过分析庞德的经典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本,来对其译本中运用的意象翻译方法和创意翻译方法重新进行理解和认识,旨在分析其翻译方法对今天的古典诗歌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启示,也为达到更好的中外文化交流新境界做出一份贡献。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contains profound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Since the new era, the world has been developing in a more harmonious way and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is paper uses Ezra Pound’s classic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s the research corpus, by analyz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Pound’s classic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o gain a new insight into his imag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crea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in his translations, aiming at analyzing his translation methods to today’s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practice so as to provide new inspiration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and also make contribution to a better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other countries. 文章引用:贾小宇, 胡金. 浅谈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0): 2165-216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029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也在逐步加深文化交往水平,翻译的作用逐渐展现。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诗学的集中体现,与中国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也息息相关,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智慧形态,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一代代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对智慧和美的追求的证明。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其翻译质量的优劣体现我国国际传播力的高与下。因为,好的译文能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研究工作一直以来都比较受中国翻译界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虽然中国传统译论对于古典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现在的翻译研究也呈现出宽视野、多维度、跨学科的态势。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对外文化交流,更好地进行大国故事的讲述,我们仍需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不断中西结合、古今结合地开发各种视角,继续从各种微观角度深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此时,庞德的翻译观就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

2. 庞德及其翻译思想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 [1],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曾在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庞德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会说9门外语,十分具有国际视野,他还醉心创作,一生留下来的作品数不胜数。20世纪初期,英美意象派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在1909年至1917年之间蓬勃发展,英国和美国有相当多的作家和诗人参与其中。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倡导者,意象派强调用客观而准确的意象来代替主观的情绪发泄 [2]。

了解庞德的翻译思想和理论,鉴赏其翻译作品,对当代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工作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庞德认为意象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在内表现为写这首诗歌的作者的理智和感受,在外表现外作者为了表达他的一瞬间的感受而寻找的意象。在庞德看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缺少任何一个,否则无法构成原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要表达这个情感所需营造的画面感 [3]。在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中,庞德把意象派的方法应用过来,即先使诗歌成为一部生动的意象,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描写画面,这大大的创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方法,也被称为“创意翻译法”。这种翻译方法体现在三方面,即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翻译是对原作的语势转移。

3. 庞德的翻译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的用词通常都含有很多属于中国传统特色的含义的东西,所以在翻译时最难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含义表达出来,准确或者最高程度相似的传递给目标读者,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文化含义,或者用他们文化里类似地表达来营造他们阅读时的感受 [4]。埃兹拉·庞德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古典诗歌的翻译中,要去用简练的而又准确的意象以达到更好表达诗歌的。这里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下文将通过细致分析庞德翻译的《天净沙·秋思》和《送元二使安西》,领略他在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翻译方法。

3.1. 意象翻译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本曲翻译的难点就在于该曲的节奏鲜明,意境动人,读来人流连忘返。它是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是一首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由于原作者在诗中不拘于语法,仅用名词建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不同的译者对该小令有不同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版本的英译 [5]。

以下将《天净沙·秋思》中的内容的庞德译文与其他译者的译文进行对比,看看庞德译文对原文中的意象是如何进行阐释性翻译的。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代汉语译意: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翁显良译本: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wind moaning 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庞德的创意翻译:

Evening Crows perch on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eithered vine;

Water of a stream flows by a family cottage near a tiny bridge;

A lean horse walks on a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ze;

The sun is setting in the west.

The heart-broken one is at the end of the Earth.

下文将从译文的措辞,译文对原文中蕴含的诗意以及文化意蕴的体现,以及译文对原文情景再现的程度等诸方面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分析庞德的中国古典诗歌译文是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再现原文的情景和意象的 [6]。

第一句: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短短18字写出了9种意象。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样一幅景象:一棵刻满岁月沧桑的老树‚被几枝枯藤所缠绕。天色即将变的昏沉,此时,一只乌鸦停落在树梢上。不远处有一道弯弯的拱桥,桥下流水潺潺,边上有几间小房屋。从对意象的把握和再现来看,两个译者翻译的有一定差异,相比之下,庞德的译文更加好些,译得合情合理,贴近原文。庞德的译本中,将栖息译为“perch on”,意为在上面栖息,黄昏的鸦群“evening crows”在树上栖息着,而又是什么样的树呢?枯藤老树,在中国人的眼中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象征,“wreathed”意为覆盖、围绕,庞德的用词十分考究,“perch on”、“wreathed”、“eithered”分别表达出了黄昏下归巢的乌鸦、缠绕着老树的枯藤,组成一片十分悲凉的画面,庞德将一个意象与另一个意象结合,于是产生了很多微妙的效果。

第二句: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翻译中要注意的是对于“断肠人”的翻译。翁显良将其译为“the traveller”,后面用了很长一段话来描述这个“traveller”的处境,这样的译法虽然做到了忠实,但是少了本诗想要传达出的残破不堪的韵味。而庞德将这句译为“The heart-broken one is at the end of the Earth.”。他将“断肠人”译为“heart-broken one”,虽然简短,却表现出了游人心灵彷佛已是遍体鳞伤的感觉。再加上后面庞德将“天涯”译为“the end of the Earth”,不知道游人所踏上的路的尽头到底在哪里,彷佛在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地球的末端,读来让人更觉悲凉。此处,庞德运用了各种意象对原诗进行了创造性地翻译的过程,不只是拘泥于诗歌的外在形式,在我们面前仿佛营造跃然出现一幅天涯游子,西风瘦马的凄凉的秋天之景,也将原诗中并列式意象组合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的体现,庞德做到真正意义上再现了原文的情景和意象。

3.2. 创意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为送別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该诗通过巧妙地描写了时空变换,从而营造了一种动人至深的离别氛围,也算是一首意境十分丰富的诗。全诗饱含着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历来被视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千古流传。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汉语译意: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庞德的译本:

Light rain is one the light dust;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

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ve your departure;

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ou come to gates of Go.

第一句:开头“渭城朝雨浥轻尘”铺垫出了离别时的画面:在某天的清晨,渭城下了一场春雨,沾湿了地下的尘土。庞德的翻译完全把握住了这句诗歌里面的画面,用“light”这个包含着轻、清、亮色含义的词来分别表达“雨”和“尘”,这样巧妙而有内涵的把原文中的语境刻画了出来。接下来的一句中,庞德将“柳色新”被译为“greener and greener”,相比于简单翻译为“green”,这样的译法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柳色越来越青,但是要离别的人却无法再看见这样的景色。这种译法符合庞德的阐释性翻译观,即翻译家不应着力重视原文所有的特征,而应着重向读者展示原文的本质特征和独特的品质,以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意识以及原作整体的美学效果 [7]。

第二句:庞德将“劝君更尽一杯酒”译为“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ve your departure”。这样翻译有种对话的感觉,因为翻译家在翻译中最为关注的是词语中蕴含的“势”,而非“意”,这样翻译家就从屈从于原作者的地位中走出来,走近原作寻找原作者的意图。此处的处理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告别的感觉,充满了感情。表达出了原诗的离别愁绪。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庞德把“阳关”译成了“the gate of Go”,“阳关”,与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交通要塞,通过此地,就是从西汉通往了西域,出使或行军阳关这一行为在盛唐人民的心目中可以说是一种壮举,令人心驰神往。故“西出阳关”也成为一个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被人赞颂的意象 [8]。若把“阳关”当作地名翻译为“Yang Gate”或者“Yang Guan”,都很难在英美读者面前再现这个地名背后的意义。而庞德选择将其译为“Go”,令人寻味。这一做法实现了对诗歌的再创作。通过他的翻译,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体现出他“阐释翻译”的策略。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庞德的两个古典诗歌译本的分析,了解到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要注意对意象的再现和对原文本的再造,即要运用创意翻译法和阐释性翻译法,可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翻译角度。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及转化,以及文化内涵词出现时的意境,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9]。准确地理解庞德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可以提升我们的古典诗歌的翻译能力,使我们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Pound, E. (1915) Cathay. Elkin Mathews, London. [2] Pound, E. (2003) Poems and Translation. The Library of America, New York. [3] Wilson, P. (2004) A Preface to Ezra Pound.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4] 周建新. 庞德翻译观探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11(4): 153-156. [5] 刘旭, 高蕊.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策略[J]. 时代报告(奔流), 2021(5): 10-11. [6] 褚慧英, 顾卫星, 汪晶. 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现代诗歌发展的影响——以庞德的英译诗集《华夏集》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5): 90-95. [7] 吕佳颖. 《华夏集》中李白诗歌的阐释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8] 杨丹. 以《华夏集》英译为例看庞德对中国诗歌的误读与创新[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4. [9] 王贵明. 论庞德的翻译观及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意英译[J]. 中国翻译, 2005, 26(6): 20-2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