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l-7抗体阳性 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3-09-21 2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aPLs分类

aPLs根据靶抗原的特性主要分为:(1)LA:一组能与负电荷磷脂和磷脂蛋白质复合物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基于LA在体外能延长磷脂依赖的不同途径的凝血试验时间来进行检测;(2)抗负电荷磷脂抗体:aCL抗体、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抗磷脂酸抗体、抗磷脂酰肌醇抗体等;(3)抗中性磷脂抗体:抗磷脂酰胆碱抗体等;(4)抗两性磷脂抗体: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等;(5)抗磷脂结合蛋白抗体:抗β2GPⅠ抗体、抗凝血酶原抗体、抗蛋白C抗体、抗蛋白S抗体、抗膜联蛋白A2抗体、抗膜联蛋白A5抗体等[10]。其中LA、aCL-IgG、aCL-IgM、抗β2GPⅠ-IgG、抗β2GPⅠ-IgM已作为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06年修订的APS分类标准中的实验室指标[2]。

但随着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研究发现,极大拓展了对aPLs的认识。许多新的aPLs已被证实可存在于临床高度疑似的APS,但APS分类标准中LA、aCL-IgG、aCL-IgM、抗β2GPⅠ-IgG、抗β2GPⅠ-IgM阴性的患者,且这些新的aPLs可与患者血栓形成或病理妊娠等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1-13]。如在中国APS患者新的aPLs研究显示,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体(aPS/PT)存在APS患者,特别是aCL和抗β2GPⅠ阴性的APS患者,与APS患者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亦与LA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4-15]。抗β2GPⅠ结构域Ⅰ-IgG阳性能增加APS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与抗β2GPⅠ-IgG显著相关[16]。因此,这些新的aPLs有望成为APS分类标准中的实验室指标。

二、aPLs检测的临床应用

1. APS筛查及诊断:aPLs作为APS特征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APS分类标准中的实验室指标。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06年修订的APS分类标准,至少满足1条临床标准和一条实验室标准方可诊断APS,见表1。

表1 2006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修订的APS分类标准[2]

·临床标准:

1.血栓形成:任何器官/组织发生的1次或1次以上动、静脉或者小血管血栓形成(浅表静脉血栓不作诊断指标);必须有客观证据(如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等);组织病理学如有血栓形成,必须是血栓部位的血管壁无血管炎表现。

2.病理妊娠:

(1)1次或多次无法解释的形态学正常的胎龄≥10周胎儿死亡,必须经超声检查或对胎儿直接体检表明胎儿形态学正常;

(2)在妊娠34周前,因重度子痫或重度先兆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所致1次或多次形态正常的新生儿早产;

(3)连续3次或3次以上无法解释的胎龄﹤10周的自然流产,需除外母亲生殖系统解剖异常,或激素水平异常,或因母亲或父亲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所致;

·实验室标准:

(1)狼疮抗凝物阳性:需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指南在血浆中测得狼疮抗凝物至少2次,每次间隔至少12周。

(2)采用标准化的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抗心磷脂抗体(aCL):IgG/IgM型中高滴度阳性(IgG型aCL大于40GPL;IgM型aCL大于40MPL;或滴度大于99的百分位数)。

(3)采用标准化的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β2GPⅠ):IgG/IgM型阳性(滴度大于99的百分位数)。

注:上述检测均要求间隔12周以上,至少2次或2次以上阳性,如果aPLs结果阳性与临床表现之间间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