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 PICC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icc置管术流程图 超全的 PICC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超全的 PICC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2024-07-14 1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PICC是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的英文缩写,中文的意思是“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为患者提供了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一般为7天-1年),此导管的好处在于减少反复穿刺,并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PICC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1

穿刺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1)送管不到位

PICC操作中根据血管B超定位穿刺点,操作过程为盲穿操作,操作前操作者会根据患者的身高、臂长粗略估计进管长度,但由于静脉走形等原因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另外由于患者静脉痉挛,静脉分叉多、静脉硬化等原因也可导致导管头端不能达到预定位置。操作过程中应与患者良好沟通,降低患者紧张程度、尽量选择贵要静脉操作。

(2)导管易位

如果患者存在静脉畸形或肺部病变,会导致导管不能准确进入中心静脉,另外如果导管测量不准确或预计长度过长可能导致导管插入过长,导管头端一旦进入右心房或心室会诱发心律失常。PICC操作过程中应询问病人症状,患者置管时上臂与身体保持90度,操作后应立即行胸片检查以观察导管头端位置并及时调整导管长度,PICC导管头端最佳位置位于胸6-8后肋。(图2)

23241663629515507

(3)误穿动脉

应熟悉解剖位置,穿刺时以B超引导可大大降低误穿可能。

(4)渗血、水肿

穿刺过程中如果穿刺针型号过大、操作粗暴、患者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有可能导致穿刺点出现渗血、疼痛或肿胀。穿刺前应询问患者用药情况,熟练操作过程。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加压止血,敷料加压固定,嘱患者肢体制动,必要时可以给予止血药物。

穿刺后并发症

(1)静脉炎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与导管型号的选择、置管过程中反复穿刺、穿刺处肢体过度活动相关。文献报道发生率最高可达15%。通常发生在置管后1周左右,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静脉炎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临床症状(体征)

1级:输液部位红,伴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生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生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

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积极处理,包括热敷、超短波治疗、外敷硫酸镁或喜辽妥软膏,如果72小时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拔除导管。

(2)静脉血栓

由于穿刺过程中血管内膜的损伤,导管长期漂浮于血管中血液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或是封管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加之肿瘤患者本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均有可能造成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患者应常规测量臂围,日常护理中给予脉冲式冲管。发现静脉血栓时需要暂停输液并热敷,给予抗凝或溶栓,必要时拔除导管。

(3)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置管术后继发感染及败血症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3-10%。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不规范、换药不及时或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在导管入口处可见红肿、硬结、流脓,面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