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性能习题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l115和ml155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性能习题解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性能习题解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性能习题解析|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某计算机主频1.2GHz,其指令分为4类,它们在基准程序中所占比例及CPI如下表所示:

指令类型

所占比例

CPI

A

50%

2

B

20%

3

C

10%

4

D

10%

5

该机的MIP数是(C)

A.100             B.200             C.400             D.600

 

解析:某计算机主频为1.2GHz,说明计算机每秒钟含有1.2x10^9个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指的是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程序的综合CPI=∑第i类指令的CPI*第i类指令的条数。所以,程序总的CPI=2*50%+3*20%+4*10%+5*10%=3。所以,一条指令所需要3个时钟周期。1.2*10^9个时钟周期(1s)内,可以执行(1.2*10^9)/3=0.4*10^9。

MIPS数是指计算机每秒钟能执行多少个100万条指令。由于该计算机1s内能执行0.4*10^9条指令,所以,能执行(0.4*10^9)/(10^6)=0.4*10^3。

 

 

2.假定计算机M1和M2具有相同的指令集体系结构(ISA),主频分别是1.5GHz和1.2GHz。在M1和M2运行某基准测试程序P,平均CPI分别是2和1,则P在M1和M2运行时间的比值是(C)

A.0.4              B.0.625           C.1.6              D.2.5

 

解析:

M1的时钟周期=1/(1.5*10^9)。M2的时钟周期=1/(1.2*10^9)。M1的CPI是2,说明,M1机器上,执行一条指令平均需要2个时钟周期。M1上执行一条指令需要t1=2*1/(1.5*10^9),M2上执行一条指令需要t2=1*1/(1.2*10^9)。所以运行时间的比值t1:t2=1.6。

 

 

3.程序在机器M上的执行时间是20s,编译优化之后,P的指令数减少到原来的70%,而CPI增加到原来的1.2倍,则P在M上的执行时间是(D)

A.8.4s            B.11.7s           C.14.0s           D.16.8s

 

解析:

CPU的执行时间=CPI*程序指令条数*时钟周期数。也就是一条指令需要的时钟周期*指令条数*时钟周期数。本题中,编译优化之后,指令条数减少到原来的70%,CPI增加到原来的1.2倍,由于优化之后时钟周期数不变,则优化之后CPU的执行时间=新的CPI*新的程序指令条数*时钟周期数,即就是,1.2CPI*70%*指令条数*时钟周期数=1.2*70%*原来的CPU执行时间=1.2*70%*20=16.8s。

 

4.假设某程序P在机器M1上运行需要10s,M1的时钟频率为2GHz。设计人员想开发一种与M1具有相同ISA的新机器M2。采用新的技术可以提高M2的时钟频率,但是同时也会使CPI增加。假定P程序在M2上的时钟周期数是在M1上的1.5倍,则M2的时钟频率至少到达多少才能使P在M2上的运行时间缩短为6s?

解析:P在M1上的时钟周期数为10*2GHz=2*10^10

       P在M2上的时钟周期数为1.5*2*10^10=3*10^10

       P在M2上运行时间缩短为6s,时钟频率为(3*10^10)/6=0.5/10^10=5GHz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