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从斯特瑞克旅出发,全方位解读美军中型部队(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1126装甲车造价 (长文)从斯特瑞克旅出发,全方位解读美军中型部队(下)

(长文)从斯特瑞克旅出发,全方位解读美军中型部队(下)

2024-03-18 1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感谢大家对上一篇专栏的点赞支持,说好点赞过百三天内更新的,但由于不可抗力影响拖了一天不好意思

本文6154字,阅读需要花费您15分钟。

“斯特瑞克”旅的战略机动能力 

    根据美国陆军的作战预案,陆军的三种类型31个作战旅主要由空军的C-17来运输。例如,根据,在“斯特瑞克”旅战斗队作为应急部署部队最初编成的2003年,整个SBCT可以用182架次C-17 大型运输机在96小时(四天)内运送到世界各地(满载后最大航程9260千米),空运的装备总重量达1.4 万吨。而且,作为主力战斗兵器的斯特瑞克装甲车,还可以用 C-130战术运输机来投送(目前加装30炮塔的龙战车(M1126A1底盘)已经上不了C130了)。 在庞大的运输机队的加持下中型部队的战略机动能力得以全面展现。 可以说斯特瑞克旅的最大特点,便是它超强的战略机动能力,并且运过去以后,其实力在面对弱小敌人的时候真的可以形成威慑。作为实例,这里列举2013年美军各作战旅从伊拉克撤回美国本土时,空中运输的各项实际数据。 

步兵旅战斗队(IBCT)空运的人员和武器装备重量为0.5万吨, 车辆为915辆,

斯特瑞克旅战斗队 (SBCT)的人员和武器装备重量为1.36万吨,车辆为1185辆, 

装甲旅战斗队(ABCT)的人员和武器装备重量为2.27万吨,车辆为1402辆。

装甲旅的空运重量为步兵旅战斗队的4.5倍, 是“斯特瑞克”作战旅的1.7倍。 

从动用的C-17运输机数量和空运的成本来看(2013年):

IBCT空运需要94架 C-17运输机,成本费用为2800万美元;

SBCT空运需要270架C-17 运输机,9700万美元;

ABCT空运需要477架C-17运输机,1.7亿美元。

在这里,除去轻装的IBCT不算,单就SBCT和ABCT相比较,结合上一篇专栏的分析((长文)从斯特瑞克旅出发,全方位解读美军中型部队(上)——泛谈三种类型战斗旅),可以看出,虽然这两类旅战斗队的支援火力存在打击范围、通过性、防护性、持续作战能力和反应速度的差别,但抽象的看,在低烈度战场打击普通目标时,支援火力的单位时间的射击力(射击力=每分钟最大射击量*装备数量*炮弹重量)却是相近的(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正面作战能力天壤之别,但是炮打拖鞋军的射击力是相近的),而SBCT动用的 C17运输机的数量和空运的成本也仅为ABCT 的56%,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与组建之初相比斯特瑞克旅有一些扩充,但在战略机动性上比起重型装甲旅有巨大的优势。 再从C17运输机的运力实际情况看,一架C17运输机的最大载货量为75吨,货仓20.8*5.5*3.8;而M1126型斯特瑞克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约17吨(加装附件约20吨,长6.95,宽2.72,高2.64),一架C17 运输机可以空运2-3辆,而且可以连同36名乘员和燃料、弹药一同空运。C17确实可以运3辆M1126,只不过最后一辆的车头部分要探到尾门上,恶劣气象条件下有可能损伤舱门。

有图有真相,确实可以塞3辆

除了主战装备机舱里往往还要塞下其他物资,一架C-17运输机的实际平均空运重量为:

IBCT为47.9吨/架;ABCT 为47.6吨/架;SBCT为50吨/架。以SBCT的空运效率最高。 

尽管斯特瑞克旅具有较高的空中运输和战略机动能力。 但是,美军在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上的远程战略部署,用的是更便宜的远洋海上运输方式,所用的船只为“大陵五星”级高速运输舰。该运输舰建成于1981年,满载排水量为53500吨,最大载重量为28095吨,巡航速度为27节,蒸汽轮机,原为商业集装箱船,在欧洲制造,因运营成本过高被美国海军全部接盘,加装了中型起重机和滚装设施专门承担重装备快速海运任务,海湾战争期间7艘船以27节的综合经济航速运送了美军13%的物资和多国部队2.4万吨重型装备。目前8艘都在预备船队,96小时可启用。 “大陵五星”高速运输舰一艘一般可以装运1000辆悍马和战术卡车,按吨重量来计算,运送和储备一个斯特瑞克作战旅的332辆“斯特瑞克”装甲车不在话下,一般用 2艘“大陵五星”运输舰来运送一个斯特瑞克旅的全部人员和装备。从美国东海岸图拔基地、美国西海岸马克特基地、夏威夷基地运送人员和装备到世界各地所需的时间为11-27日不等。

美国陆军斯特瑞克旅的编成 

斯特瑞克旅的主要装备,是10种车型、332辆斯特瑞克。由于计划中就是按照车族化、系列化的思想设计的,希望车辆的改装、维修保养和后勤供应比较容易,然而在加装挪威MCT30R的炮塔的龙战车上并没有体现出来。 这10种车型里,基型车为M1126型装甲输送车。 M1126型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为 17.2吨,8*8驱动形式,乘员 2人,载员9人,主要武器是一挺 12.7毫米重机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50马力 (257千瓦),最大公路时速为97千米,车底采用了当前装输普遍使用的双V型(也叫W型)防雷结构,防护力较强。 

一个斯特瑞克旅的车辆有:

33 辆M1130型装甲指挥车,

M1130

130辆M1126型装甲输送车,

M1126

36辆M1129A1型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M1129A1

18辆M1133型装甲救护车,

M1133

13辆M1131型火力支援车,带目标传感器和监视设备

M1131

9辆M1134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M1134

12辆M1132型装甲工兵车,

M1132

51辆M1127型装甲侦察车,

M1127

3辆M1135型三防侦察车,

M1135

27辆M1128型机动火炮系统。 

M1128

M1128型的战斗全重为18.7吨,是斯特瑞克家族中最重的成员。 M1128型机动火炮系统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68A2型低后坐力105毫米火炮,有自动装弹机,可在 2000米的距离上正面击穿T-72A坦克。当然美军高层也不认为M1128要正面打击重装甲目标, “机动火炮系统不是坦克的替代装备,也不是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的战车,而是直接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机动火炮系统”。专门的反坦克作战任务,由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装甲输送车上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来承担。 

每个史崔克旅战斗队由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侦察)中队、一个炮兵营、一个旅支援营、一个旅部连和一个旅工兵营组成。一个斯特瑞克旅由332辆斯特里克车辆和4500名士兵组成。从2015年开始,反坦克连从旅工兵营重新划给到骑兵营。

编制如下:

斯崔克旅约4500人,旅部连200余人。

步兵营 (×3)

|->营部和营部连

|->步兵连( ×3)

骑兵营

|->营部和营部连

|->骑兵(侦察)连(×3)

|->监视连

|->火力分队(9 × ATGM, 12 × MGS)

野战炮兵营

|->营部和营部连

|->目标获取排

|->M777A2 155毫米榴弹炮排(×3)

旅支援营

|->营部和营部连

|->供给分队

|->野战维修分队

|->救护连

|->前线支援连(侦察)

|->前线支援连(工兵)

|->前方支援连(步兵)(×3)

|->前方支援连(野战炮兵)

旅工兵营

|->营部和营部连

|->战斗工兵连

|->工程支援连

|->信号连

|->军事情报连

斯特瑞克旅的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通过成熟的网络化部队,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态势感知质量、协作和自我同步能力,在广阔空间实施高度同步的联合作战,极大地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在作战理念上,主张以网络为中心来思考和处理作战问题,通过所有作战要素网络化,力求取得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全面优势。物理域是作战体系中的各种物理中心、终端和平台以及连接它们的各种网络所存在的陆、海、空、天有形空间,也是多种作战力量实施机动、打击、保护等活动的空间。信息域是创造、收集、处理、传输、共享信息的领域,是争取信息优势的关键领域,也是促进作战人员间信息交流的领域。认知域存在于参战人员的思想中,既包括知觉、感知、理解及据此做出的决策。社会域是人们交流互动、交换信息、相互影响、达成共识的群体活动空问,涉及文化、信仰、价值观等。

在作战体系上,依托全球信息网格,建成传感器、指挥控制和交战三大网络。传感器网络包括各种侦察卫星、侦察舰机、陆基侦察阵地,以及具有感知能力的武器平台,把所有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信息融合在一起,迅速产生作战空间的态势感知能力;指挥控制网络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系统”、“海上联合指挥信息系统”等,对传感器网络和交战网络起支撑作用,对作战行动进行指挥控制;交战网络包括坦克、陆基导弹、作战飞机、舰艇等打击武器系统,负责对目标迅速实施打击。

在作战流程上,各作战单元以“即插即用”方式接入网络,形成“传感器一指控中心一射手”无缝链接,缩短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周期,提高指挥速度,加快作战节奏,最终实现“发现即摧毁”。

斯特瑞克旅从一开始被赋予的首要职责就是侦察与监视,其也是按照网络中心战理念设计的,比以往数字化师的起点更高。按照美陆军中将麦科南的说法,过去第4机步师的数字化建设是在原有作战理念以及训练与编制原则上增加了网络和指挥控制系统,而"斯特瑞克”旅则是通过改变这些理念和原则来更好地发挥数字化系统的作用。在作战使用上,“斯特瑞克”旅充分利用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C4ISR)技术可以在广阔分散的作战地域遂行进攻、防御作战,以及维持稳定和支援行动。地面部队的作战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斯特瑞克旅强调“先敌发现、先敌理解、先敌行动、决战决胜”,将“进行接触、摸清情况、调动预备队”的传统进攻模式,改变为“用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对敌实施侦察、在非接触条件下摸清情况,将作战部队调动到有利位置,在有利时机进行交战”的新模式。为此,地面作战行动也从“命令驱动式(command-push)转变为“侦察牵引式”(recon-pull)。“斯特瑞克” 旅的作战条令鼓励部队指挥官充分利 用新技术,更为灵活、有效地作战。 

在其建立之初,与非数字化的轻型步兵旅的编制相比,斯特瑞克旅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侦察能力大大加强,其侦察排总数是轻型步兵旅的4倍,旅属侦察营最多可以对9条路线和18个地域连续不断地实施全天候、精确和及时的侦察。其中主力的侦察力量骑兵营编制如下:

骑兵营449人 ->1*营部,3*侦察连,1*监视连 

监视连下辖,连部、无人机排、多传感器排、核生化侦察排各一个

侦察连下辖,连部,3*侦察排,1*迫击炮分队

在装备信息化方面。斯特瑞克”旅的作战分队普遍装备与数字化重型师同等水平的侦察.通信和指挥系统有 75%以上的车辆配备网络化作战指挥系统,并且在旅和营级指挥控制中心使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斯特瑞克”旅的通信网络构架“斯特瑞克”旅的通信网络为异构型网络。主要包括战术互联网、战斗网、无线电台网、指挥控制节点网、卫星通信广域网和全球广播系统子网络,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它是以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 (EPLRS)为数据传输骨干的陆地网, 用于战斗车辆之间的数字通信,早期装备的第一代网络系统平均带宽14.4KB/s、最高 56.6KB/s。EPLRS以地面视距通信为基础,为扩大的工作距离,一般要使用中继站。EPLRS具有自动中继和动态重组的能力,从而在网络结构上为运动中车辆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保证。 然而演习表明,中继站很容易遭受攻击,而且在茂密的植被下,中继站的定位也很困难。

其中卫星通信广域网(SATCOMWAN) 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采用SMART-T终端的"军事星广域网。这是一种1.5兆比特/秒高带宽数据网络,采用“安全、可靠的移动式战术终端(SMART-T.是“斯特瑞克”旅通信网络中生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最强的部分。全旅一般仅在旅的基本指挥所、前方指挥所和旅属支援营配备3部 SMARTT.但在需要时可以将其转移并重组,例如担任主攻任务的步兵营在关键时刻就可以调配到1套SMART-T。

(2)特洛伊精灵(Trojan Spirit)卫星通信网。这是一种借助民用通信卫星系统的点对点数据通信系统,用于“斯特瑞克”旅和上级司令部的连接,并且可从世界各地的情报中心获取情报。不过“特洛伊精灵和上述SMART-T终端都不能实现“动中通”。

(3)特高频军事卫星数据通信系统”(UHF MILSATCOM)。它采用“喷火”(Spitfire)军事卫星终端,安装在配备小型天线的旅指挥车上。”“喷火”卫星终端可提供24千比特/秒以下的低带宽通信链接并向陆军作战指挥系统传送战术通用图,可以实现“动中通”。

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斯特瑞克旅通信网络的最大的问题,是陆地通信系统带宽过窄,通信距离太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升级措施是研制EPLRS的升级系统,并在营、旅级指挥车内安装民用通信卫星超小孔径终端(最大通信速率1.5MB/s,平均速率128KB/s)。作为长远之计,将用“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和“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的卫星终端取代 EPLRS和“辛嘎斯”电台。届时,战术级机动车辆可用的带宽将增加到约10兆比特/秒。指挥控制节点网还有望成为基于卫星通信的网络。传输速度可达288 KB/s。这些措施将增强斯特瑞克旅的协同能力、减少地形对于分队部署的限制、减少对易受攻击的中继站的依赖。

实践测试

斯特瑞克旅和轻型步兵旅在 2003年5月舒加特戈登基地进行的城市进攻作战演习中的指挥进程进行了比较。两支部队同时接受任务、均被要求在不晚干规定的时刻发起进攻,但其间的过程却大相径庭,从中可以看出 “斯特瑞克”旅的网络中心战优势。 

“斯特瑞克”旅的第一个优势是在侦察方面。轻型步兵旅展开后只有42个小时的侦察时间,侦察排的数量不及“斯特瑞克”旅的1/4,而且必需在动用营属侦察排之前确定作战方案,而“斯特瑞克旅在受领任务后6小时开始实施侦察,侦察可用时间为60小时,且侦察排的数量为前者的4倍多,轻型步兵旅在决定作战方案并下达具体作战命令时(第2天06:00)尚未全面了解态势, 是典型的“命令驱动式作战。而斯特瑞克旅直至查清敌方态势后才从两个备用作战方案中选择其一,体现了“侦察牵引式”作战的特点。 

第二个优势是指挥上的灵活性。 “斯特瑞克”旅旅长可以控制指挥速度,既可以加快行动速度以维持节奏,保持主动,也可以推迟选择作战方案的时间以实施侦察。只为下属部队预留16个小时,而轻型步兵旅旅长则只能预留占总任务时间2/3的决策至执行时间(48小时)用于作战计划、侦察和推演。 

第三个优势是部队的主动性和自我协调能力。斯特瑞克旅的步兵营可以利用通用作战图及时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积极主动地互相配合。如在演习行动中,主攻营营长发现已提前完成对敌迂回包抄的任务,便当即决定将发起攻击的时间从原定的第4 日凌展4时提前到第3日15时,保证了作战行动的快节奏和对敌打击的突然性,仅6个小时就在25千米范固内攻克了20座建筑物。 总体作战效能兰德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斯特瑞克~旅在演习行动中的作战效能比非数字化旅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态势感知的质量。指挥速度及部队生存力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2003年5月城市选进攻作战演习的总结报告称:与精锐对抗部队(红方)交战的交换比,轻型步兵旅达到10:1,而斯特瑞克旅仅为1:1。

从伊拉克战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证明斯特瑞克”旅在更为复杂的非对称威胁环境中也有良好表现。有报告称,在伊拉克的斯特瑞克旅(第 2步兵师第3旅的月平均伤士率仅是101空降师属非数字化部队的1/6、士兵的伤亡风险是后者的1/2。

让我看看谁在白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