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屏幕真的要消失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cd屏幕不显示问题 LCD 屏幕真的要消失了吗?

LCD 屏幕真的要消失了吗?

2024-07-13 1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也就是说比起 DC 调光的 LCD,OLED 屏幕理论上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更“伤眼”。

这是因为这两种调光方式有本质的不同,DC 调光通过调节电压来控制屏幕的亮度,电压给的高屏幕就亮,给的少屏幕就暗。

而 PWM 调光是通过不断亮灭屏幕来达到控制屏幕亮度的目的。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将屏幕亮度调整到 50%,比喻成将水龙头的出水量降低到 50%,现在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直接将水龙头的开关拧到 50%,出水量就只有原来的一半了,这就是DC调光。

方案二:通过不断开关水龙头,使其以 100%、0%、100%、0% 的流量交替出水,只要 100% 和 0% 出水的时间各占 50%,那么它的总出水量也是 50%,这就是 PWM 调光。

理论上只要水龙头开关的速度够快,洗手的人就不会认为第二种方法有什么不适。

但是具体要多高的频率才能消除 PWM 调光带来的不适感,我不知道。

现在一些手机厂商会用 IEEE 1789-2015 来宣传自己的 PWM 调光频率已经达到无风险标准,也就是达到 3000Hz 以上。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标准是通过研究 LED 照明灯具总结出来的,它跟 OLED 屏幕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常规的 LED 灯具并非直视光源,而 OLED 屏幕是直视光源,也就是说,当你把手机屏幕当水电筒使用,IEEE1789-2015 才会更有参考价值。

我们这里也分享一个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简单查看 OLED 频闪强度的方法。

我们只需要准备另一台手机,打开相机,将快门设置到 1/2000s 以上,就可以捕捉到 OLED 屏幕上的频闪黑线了,看这些黑线可以从三个维度下手。

1、黑线的数量反映频闪的频率,越多越好;

2、黑线的宽度反映频闪时暗屏的持续时间,越细越好;

3、黑线的颜色深浅反映频闪时亮度的波动深度,越浅越好。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手机各个亮度下的频闪强度,以尽量让屏幕处在一个频闪没那么辣眼睛的范围。

除此之外,LCD 除了没有频闪的烦恼,它在寿命上也会有一定的优势,毕竟 OLED 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烧屏的问题,虽然现在 OLED 防烧屏已经做的很成熟了,一般不太会烧屏。

*烧屏产生的虚影

但总的来说 LCD 的优点还是很实用的——护眼、耐用,因此 2024 年依然能看到大量“LCD 残党”也就不足为奇了。

LCD 有哪些劣势?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 LCD 有需求、有优点,怎么就这么不受厂家待见呢?

这个时候就要说一下 LCD 有哪些劣势了。

首先,LCD 背光模组结构复杂、层数较多,做出来的产品势必比 OLED 更厚更重。

比如 iPad Pro 2024 能做这么薄就是仰仗 OLED 本身的特性。

由于背光模组的存在,LCD 还做不了屏下指纹,目前 LCD 机型主要以侧边指纹为主,这对于高档安卓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此外 LCD 面板还不可弯折,不能像 OLED 那样做出超窄下巴、曲面屏、折叠屏等高端特性,再输一局。

在最关键的显示效果上,LCD 由于整个屏幕共享同一块背光,导致该显示黑色的地方并不能完全暗下去,对比之下像素级控光的 OLED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当两种手机同时播放高对比度画面时,即便是不懂数码的人,也很容易一眼分辨它们显示效果的优劣。

可以说至少从上手体验的角度,LCD 的优点不看科普很多人都未必知道。

但它的缺点真的是道道命门,产品厚、边框宽、显示效果也被吊打。

资本的选择

不过,LCD 陨落真的只是因为本身素质不过关才导致的吗?未必。

就像苹果的 60Hz、非全贴合屏幕一样,即便再跟不上时代,只要利润在线,就没有停产的理由。

而 LCD 之所以不受厂商待见,其中一个原因是技术已经很成熟,生产难度低,门槛低,卷进来的厂商太多了,市场一片红海,不然 LCD 的牙膏再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可以看到 2019-2021 年期间,LCD 产能在以相当迅猛的速度流入中国大陆,中国制造的 LCD 面板已然成为主流,这对于国外老牌厂商来说,跟国产厂商大打价格战怎么算都是个输。

到了 2024 年,日韩都已着手准备退出 LCD 市场。

4 月份,LG 计划出售它位于广州的 LCD 工厂——这是韩企的最后一家 LCD 工厂。

“液晶之父”夏普也计划在 9 月关闭其在日本本土仅剩的一家大阪 LCD 工厂,此后日本国内将不再生产 LCD。

而真正的带头大哥三星早在 2022 年就已经把手上的 LCD 专利卖的七七八八了。

可见对这帮大爷来说,现在 LCD 是真不挣钱啊。

既然 LCD 不挣钱,所以大力推广利润更高,前景更大的 OLED 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在 2018 年,OLED 就已经成为中高端手机的主流配置,不过那时候 LCD 还是能守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

由于 OLED 使用有机材料制作,且每种颜色像素的寿命均不相同,导致在传统的 RGB 排列下,会比较容易出现烧屏的问题。

此时用于延缓这一问题的特殊像素排列也一并孕育而生,代价是清晰度会有一定比例的折损。

以当时常见的钻石排列、Delta 排列和周冬雨排列为例。

它们对比传统RGB排列的等效分辨率分别是 79.5%、66.7% 和 60%,也就是一块 1080P 的 OLED 屏,它的实际清晰度可能只有 648P 的水平。

而当时三星凭借着效果最好的钻石排列专利和先进的屏幕基材,稳坐行业龙头,一度让高端 OLED 屏的售价居高不下,LCD 屏幕在此时还是有足够生存空间的。

但时间来到 2020 年 2 月,小米 10 用上了一块来自华星光电的神秘 OLED 面板。

它的珍珠排列跟钻石排列非常相似,等效分辨率也十分接近,不同的地方是子像素形状有所区别,这让华星成功绕开了三星的专利。

在那之后,维信诺、京东方、天马等国产厂商也陆续推出了自家的类钻石排列,国产 OLED 面板也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想当年,华为 Mate40 和 P40 系列就是因为混用钻石和周冬雨排列屏幕,一度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差评,老实说,产品混用原材料让消费者承担差价,确实该骂。

但是放在厂商的角度,产品统一品质要保证,供应商能及时供货更要保证。

在 Mate9 Pro 时期,就有过三星宁愿违约,也不足额供应屏幕给华为的前车之鉴,商战有时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不给就完事了。

而混用屏幕这一“昏招”不光能让各家供应商相互制衡,还顺带扶持起了成长期的国产厂商,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只是我们消费者可能就得...咳咳。

当然,从马后炮的角度,国产 OLED 确实也成长起来了,打破了三星一家独大的局面,让我们用上了更实惠的好屏幕。

现在混用屏幕依然是“行业惯例”,但消费者的认可度对比早些年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

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迭代,现在 OLED 甚至已经下放到千元以内,可以说手机屏幕面板到了这个格局,已经基本落实 LCD 手机即将推出市场的命运。

不过也不要灰心,LCD 到现在也并不是没有市场了,在大尺寸的电视、显示器、平板、车机等领域,LCD 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也许 LCD 在手机平台被 OLED 取代只是时间问题,毕竟显示效果差距摆在那。

但想必大家并不希望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OLED 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可惜对于厂商来说,LCD 只是一个利润空间不大的夕阳产业而已。

好消息是,最近有爆料称天马即将推出一款中端的手机 LCD 面板。

总之吧,不管是强势回归还是回光返照,能给消费者一种新的选择总归是好事。

参考资料:

苹果官网、小米官网、荣耀官网、京东

电子工程专辑

腾讯新闻

it之家

微博@数码闲聊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漂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