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6G的卫星通信网络架构展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tu的泛在传感器网络架构包括 面向6G的卫星通信网络架构展望

面向6G的卫星通信网络架构展望

2024-07-16 0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球各国及业界已经开始推进对6G的研究, 6G愿景、场景、功能和性能基本指标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以研究文献提出的6G陆地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9]为基础,综合考虑AI和卫星通信在6G 网络中的建设性作用,提出了 AI 赋能的 6G卫星通信网络业务需求及性能指标。图1 给出了6G预期应用场景及需求。根据图1,未来6G卫星通信网络将由 5G 时代的 eMBB、uRLLC 和mMTC 三大应用场景扩展为未来增强移动宽带(FeMBB)、极可靠低时延通信(ERLLC 或eURLLC)、广覆盖高时延高移动性通信(LDHMC)、超大规模机器类通信(umMTC)和极低功率通信(ELPC)五大应用场景。其中, FeMBB主要针对全息应用、宽带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宽带通信业务,这类业务的重心在于要求极高的通信速率,地面类业务通信速率为 0.1~1 Tbit/s,卫星业务通信速率设定为1 Gbit/s;ERLLC (eURRLC)主要针对全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网等要求极低通信时延需求,地面业务具有 10~100 μs时延,而卫星业务时延则根据终端所连接卫星的轨位不同,具有 10 ms 或以上的通信时延;LDHMC 则主要针对于深空覆盖等超高速超远距离通信场景而设计,允许的移动速度≥1 000 km/h,远高于5G时代的500 km/h;umMTC则主要针对卫星物联网等海量终端的应用场景,每平方千米具有 1 亿个终端设备,每平方米的通信速率总量约为1 Gbit/s;ELPC则主要针对人体纳米类传感器等具有极低功耗的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与5G相比,网络能效具有100倍的提升,频谱效率也具有 5~10 倍的提升。这些业务和性能指标的达成,有赖于AI、云计算、分布式计算、区块链等使能,而AI则是对星地全网进行赋能的必备技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