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UABB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os交互设计理念是什么 2019 UABB

2019 UABB

2024-07-01 19: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9UABB主展馆1_福田高铁站 ©UABB

1961年,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作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她的代表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首次提出“街道之眼”的概念。在数字感应与摄像技术匮乏的彼时,这一“发现”无疑对当时美国旧城更新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的发展,建筑正在获得“看”的全部能力,以数字技术手段延展现实体验,从不同维度激发空间新的意识。

帝王蝶保护区生物信息学-Mitchell Joachim,Vivian KUAN,Terreform ONE ©UABB

由卡洛·拉蒂和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联合策划的“城市之眼”版块即以“街道之眼”为蓝本,通过“世界城市实验室”“移动出行”“硅基学徒”“数字社会”“设计智能”“人工生态”“抵御技术”“城市策展”等八个子版块,从多角度探讨了“城市之眼”场景对日常生活的不同影响。

DPA-X作品“地下枢纽:新一代建筑体” ©UABB

为呼应这一创想,此次“深双”将主展场选址于人潮涌动的福田高铁站,以“免税店”的视觉形式直接面向过往人群,在回应主题的同时,邀请更多“个体”参与到这场有关“未来×科技×城市”的交流中,并激发人们对未来城市可能性的思索。

"物联网时代的人类、机器、建筑、与城市空间互动" by 刘升阳团队

作为“深双”创新、开放、包容理念的体现,卡洛·拉蒂及策展团队采用了“开源策展”的方式,汇集到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的140多件作品。其中,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张永和的装置作品“寻找布鲁内莱斯基”以“观看”为切入点,在当代城市场景中重现意大利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著名透视实验尝试,利用视觉装置捕捉场景,寻找建筑窗户中自我的眼睛。

袁烽作品“游木(目)” ©UABB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的“游木(目)”如同一个扭转的“数字潜望镜”,通过新的感知媒介使得观者体验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漫游之感。多米尼克·佩罗建筑师事务所(DPA-X)的作品“地下枢纽:新一代建筑体”则将眼光投向地下,讨论全球城市中涌现的巨型连接空间不同寻常的建筑风格,包括福田高铁站本身。

MVRDV还与法国Airbus的联合作品“城市和天空之上” ©UABB

此外,曾经在上一届“深双”中以“W(ego)”元素描绘未来主义住宅构想的荷兰建筑事务所MVRDV,此次在展会的出入口设计了信息采集点,观众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技术进场和退场。入口处,MVRDV还与法国空中客车(Airbus)合作完成了名为“城市和天空之上”的作品,人们得以步入这个精心搭建的“圆形舞台”,一边慵坐于透明的充气坐具上,一边观看圆顶间投射的关于未来空中主义的畅想视频。

“城市升维”,驶向何方?

2019UABB主 展馆1_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UABB

与福田高铁站相距仅数分钟车程,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扮演了“城市升维”板块的舞台。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场馆内,孟建民及法比奥·卡瓦卢奇团队共同策划了“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科幻现实”三个子板块,来分别对应城市使用者、城市创造者和有远见的城市思想者的视角。

三维深圳 ©UABB

城市折叠©UABB

共生之城©UABB

数据·矩阵1-10©UABB

曼彻斯特计划©UABB

艺术魔方©UABB

在“未来市民”的展览中,业余建筑工作室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带来的记录片《用手舞蹈》讲述了富春山馆的建造过程,这座用时5年打造的建筑重塑了城市山水的气韵与序列;日本前卫视觉艺术家池田亮司的先锋视听装置“数据·矩阵1-10”以一系列多样化的实验方式将数据具象化。

垂直肌理:密度的地景©UABB

通感城市©UABB

深圳-三维城市:在机械城市主义连接集合©UABB

垂直森林和生物多样性©UABB

艺术魔方:水骨©UABB

似于林中©UABB

“城市炼金师”则对未来城市的进化发出了多种提问。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在234件定制家具堆叠的“摩天大楼”中展示了自然、城市和人之间的微妙平衡。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垂直森林项目,探究自然如何与城市建筑共存,打造都市的“绿野仙踪”。王建国院士作品“泛维城市”呈现“算法时代”的城市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对城市环境的新认知和空间形态建构的新途径, 即“万物皆数据”和“个体即主体”。

制造人类©UABB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讲师王子耕的“制造人类”装置,是对“什么是人类”这个古老又急迫问题的深层追问。“‘制造人类’指代夏娃,也是对伊甸园故事的再现,”王子耕解释说,“我们用蛇,苹果,标准化人偶探讨关于人的定义的演化,技术和工具对人的延展和定义,以及人类和其所创造的供给系统(城市)之间的束缚和依赖关系。”

“Avatar X 实验”-太空探索与发展计划蓝图©UABB

人工智能与火星上的“特区”©UABB

编码纪:区块链反乌托邦©UABB

心术©UABB

氢眼©UABB

浑天城©UABB

相较于前两个子版块,“科幻现实”表现得更为天马行空。英国籍艺术家利亚姆·扬用“最后的家园之城”来展现全人类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以及探索高密度的潜力。新领域建筑事务所的作品《野兽、人与碎片(后数字时代的好奇心内舱)》营造出一个心灵迷宫的环境,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一个现实与非现实交错相连的潘多拉盒子。

后“人类纪”©UABB

青年建筑师王开所带领的开间建筑设计事务所则以五个城市不同现状的复杂形态为研究对象,从更深层次讨论建筑形式背后的故事,并通过展览的秩序呈现给观众。他如此与我们分享:“在构建未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从‘后人类纪’的视角出发,结合建筑学理论依据,而非传统科幻电影的手法来‘审视’,尤其对目前人类所面对的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提出批判性的反思。”

然而,这里的舞台不仅属于建筑师和艺术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作家和博物馆研究员等跨领域学者同样以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方式切入对本届双年展方法论的探讨。其中,《三体》和《流浪地球》等科幻小说的创作者刘慈欣也在论坛中带来了独特的视角。“我相信人类必须突破自己的边界,向外拓展和探索,地球只是起点不是终点。”一番话在聆听者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九座城市,万种未来©UABB

“我们终于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介入这个双年展的盛世。”来自“城市升维”板块特别项目《九座城市,万种未来》的创作者之一吴岩说,这部作品用“地理”横轴与“时间”纵轴的叙述方式,立体地展现了“城市升维”的多重涵义。也许正是一种巧合,“九种城市”的形式恰好呼应了本届“深双”的九个分展场,以“遍地开花”的形式来回应主展场对于“城市交互”的联想。

生态与科技“共舞”

2019UABB光明云谷分展场© 张超

继主展馆开幕后的第二日,光明云谷分展场也以“光明-互联未来”的主题拉开了序幕。这个位于深圳市西北角的“城市绿洲”,并非第一次扮演“深双”分展场的角色。

光明云谷分展场周边环境©张超

“2017年‘深双’时,光明就选址光明小镇的迳口社区,用‘迳口复兴’为题来呼应‘城市共生’的总主题,”身为两届“深双”光明分展场的策展人,尹毓俊颇怀感慨,为此,他特意用《共生.未来》来命名开幕式中的一段舞蹈。

点击光明云谷分展场主视觉海报了解更多信息

“‘互联’是对‘共生’另一个层面的解读,”他补充道,“无论是城中村与城市、城市空间之间,还是人与人、人与网络的关系,都应该相互关联,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复杂的城市体。”在他眼中,每个生存于尘世间的个体都拥有对未来的展望,由此汇聚成一座城市的未来图景。

展场©张超

要建设未来,需以史为鉴。于是,策展人尹毓俊在展览的一开场就通过《历史中的未来》,从数千年城市发展历史中选取100个典型的城市设计进行呈现,以回顾的方式从历史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想象中寻找新的触发点。

光明回溯©张超

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带来的《光明回溯》,沿着光明城市规划时间轴选取了四个重要的时间锚点,从光明源起、到新区建设、创新引领、再向光明未来延伸,希望通过回溯和批判性思考让人们对光明未来的规划建设保持持续的、动态的关注,凝练有价值的思想。

BUILDSG: 转变建筑方式©张超

回溯光明区发展史,这片仅有13年“区龄”的土地如今正处于迈向光明科技城的历史节点。自2007年建区至今,光明区已经历多次“重量级”的城市规划,其中不乏MVRDV,Studio8等世界一流设计事务所所提供的优秀设计思路。对此,策展人也希望借助“深双”的力量,为光明未来的建设带来更多探索与思考。

社区公共——京深移民社区和老龄社区的数据创想©张超

开幕当天,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美国雪城大学建筑学院、新加坡建设局、中国香港大学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实验室和城市象限研究院等机构都带来各自对于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研究心得。

无明空间©张超

论坛中,“大数据研究”作为高频词汇,引发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尹毓俊这样解读,“与传统‘行走式’的感知方式不同,我们可以将‘大数据’作为一种工具,把城市的真实面貌变成可被感知的媒介,让广泛的人群去理解城市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于设计者和规划者而言,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介入,从而最终服务于每一个人。然而,它也绝非事情的全貌。”归根结底,尹毓俊所理解的未来离不开人的体验:“未来应摒弃‘竞争’,让每个人得以舒服地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

绿色与生态-都市田园的创新可能©张超

或许,要实现如此美好的未来尚待时日,但面对这一片铺满青草气息的生态“绿洲”时,每一位前来赏花踏青的人都充满了期待。

多孔与平行“对流”

2019UABB盐田分展场

从光明的花香中驱车向东南方行进,横贯深圳,直到空气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海水味,城市肌理如胶片般闪现眼前。在繁忙的车流与人流中,我们忽然间明白了“平行”发展的意义。作为中国最早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的所在地,盐田在经历28年的历史变迁后亟待转型升级。

盐田分展场宣传视频

因而,本届“深双”盐田分展场便以“对流城市”为主题,分为“多孔而水平:未来的都市”“串流自然,逐水而居”“打开保税区”“盐田时刻”四个单元,从盐田特殊的城市背景出发,打开沙头角保税区与城市间的动能对流,结合“全球经验“和“在地对话”两个思考维度,奏响盐田蜕变的序曲。

朗图建筑:对流

白小刺《鲸鼓》雕塑

毕蓉蓉:《关于连结的第L种方式——收/放》和《关于连结的第C种方式——浮/引》

步入沙头角保税区的大门,一个结合公共空间与建筑创作的大型作品《对流》清晰地将人的视线引至展场,经由《鲸鼓》雕塑、《关于连结的第V种方式——层/叠》壁画等艺术冲击后,“流”入一栋曾经的首饰加工厂内,艺术与建筑相互呼应,将盐田的历史与现状娓娓道来。

握手三零二:《岸线与边缘:水生金》

NOW:《盐田与集装箱》

史蒂芬‧格雷/卡洛琳‧史密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高线公园》

“握手302”艺术团体带来的《岸线与边缘:水生金》告诉我们沙头角的过去因水而生,“水再也不是居住的边缘,反而是居住的中心点”,建筑策展人宝拉·维嘉诺( Paola Viganò )的布展也大多与水相关,通过《城市交互:盐田与大湾区的想象》、《边界生态学:盐田全景图》《威尼斯与苏州水城比较研究》、《水平都市》和《高线公园》等不同尺度的国内外案例,为盐田的未来发展带来新鲜视角。

宝拉·维嘉诺:《多孔城市:不设边界的公园》——生物多样性的渗透与公园密不可分

宝拉·维嘉诺:《布鲁塞尔2040可持续区域规划》

“我们以多孔为概念,来回应主展场的‘城市交互’主题。城市不应该是通过交通设施分割开来的模块化的聚合物,而应充满‘孔隙’让人们从中间穿过。”维嘉诺说,“至于水平性,我们认为应该利用‘城市升维’,利用科技来创造更加水平化、更加公平和均匀的发展。”与光明分展场相比,盐田似乎弱化了“科技”二字的成份,对此,维嘉诺表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科技早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而言,我更愿意用行走的方式去丈量这片土地,尤其是在设计‘老龄化’城市之时。”这一番话同时道出了“最年轻一线城市”正在迈向老龄化的现实,也是未来城市设计中需要直面的问题。

2019UABB宝安桥头分展场

2019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

除了光明与盐田之外,宝安国际艺展中心、宝安桥头社区、龙岗坂雪岗科技城、龙华观澜古墟、大鹏新区所城、大鹏新区溪涌以及前海合作区等横贯深圳东西的分展场也相继开幕,它们纷纷以在地特征和发展现状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对“城市交互”大主题展现出各自方法和实践方向,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城市体验。正如本届“深双”所预想的未来那样:未来的城市将会是一种超级化合物;未来的展览,会是一种超级叠加态;未来的深圳,也会是一种超级融合体。

END

本文刊登于《IDEAT 理想家》杂志2020年2月刊,撰稿:Linda Jiang,编辑:Crystal Xu。

图片来源:UABB组委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