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RFID(射频标签)及EPC(电子产品代码)之间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pc是什么概念 条码、RFID(射频标签)及EPC(电子产品代码)之间的关系

条码、RFID(射频标签)及EPC(电子产品代码)之间的关系

2024-07-03 0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言

在成熟条码技术在物流各类中越来越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在对RFID(射频标签)自动标识技术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片怀疑和争论声中,一些IT和供应链的领导者们又提出EPC技术(电子产品代码)和物连网的概念蓝图。那么,EPC与RFID到底是什么关系?EPC会取代条码吗?这些问题使业界和物流信息技术用户困惑和茫然,急需一个科学的辨析和合乎逻辑的解释。

1 . 条码标识技术的局限性与RFID标识技术及其优越性

1.1 条码标识技术的局限性

条码虽然在现在应用很广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但是条码仍有很多缺点:

(1)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无法识别单品。

(2)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即,扫描仪必须“看见”条码才能读取它,这表明人们通常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

(3)如果印有条码的横条被撕裂、污损或脱落,就无法扫描这些商品。

(4)传统一维条码是索引代码,必须实时和数据库联系,从数据库中寻找完整的描述数据。

条码的局限性具体有:

◆信息标识是静态的   ◆信息识别是接触式的   ◆信息容量是有限的   ◆不能给每个消费单元唯一的身份   ◆数据存储、计算是集中的   ◆二维条码只解决了信息标识容量问题

EAN.UCC条码标识系统在零售结算和库存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供应链中还有几个方面的不足:

(1)没有做到真正的“一物一码”:对每一个商品的管理不到位,无法实现产品的实时追踪;

(2)传统的EDI方式由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不便于推广,需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EDI标准;

(3)没有分类和属性信息;不能实现分类查询、统计等应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总之,条码只能适用于流通领域(商流和物流的信息管理),不能透明地跟踪和贯穿供应链过程。

1.2 RFID标识技术及其优越性

RFID在本质上是物品标识的一种手段,它被认为将会最终取代现今应用非常广泛的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方式,它具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优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