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心编制的 TikTok 谎言背后,是EMO音乐的浮沉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mo朋克weezer 一场精心编制的 TikTok 谎言背后,是EMO音乐的浮沉史

一场精心编制的 TikTok 谎言背后,是EMO音乐的浮沉史

#一场精心编制的 TikTok 谎言背后,是EMO音乐的浮沉史|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薯片

编辑:王小笨

想做一支被所有人喜欢的乐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想做一支同时被所有人反对的乐队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最近通过TikTok走红的三人女子组合Tramp Stamps做到了。

从表面上看,Tramp Stamps 非常符合当下的审美,这三个女孩全身充斥着流行的Y2K美学:染五颜六色的头发,画夸张的妆容,穿拉丝的网袜,通过翻唱Blink182和Weezer的歌渐渐打开了名声。

她们以流行朋克乐队自居,也常常表现得很“EMO”。她们发行了名为《I'd rather die than hook up with another straight white guy(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再勾搭另一个白直男)》的歌,歌词里尽是“I can’t recall a memory of someone driving home and not asking for a blowjob. ”这样吸睛的表达,同时还非常专业地运营了社交媒体和网站。

摇滚、朋克、女权,她们的身上集合了太多有吸引力的元素,她们似乎完美符合了我们对于新时代女性乐队的要求,完美到简直每一个部分都像是精心计算过一样,而这也正是她们被所有人反对的原因。

经过网友的仔细调查,发现她们三个人早就有合约在身,其中的一位成员 Marisa Maino在 2020 年年中之前还一直以 solo 歌手的身份活跃,她们甚至还和因为性侵 Kesha 而臭名昭著的流行音乐制作人Dr. Luke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地大家发现好像有关 Tramp Stamps 的一切都是“假的”:她们不过是行业内大公司精心策划营销的一个形象,也就是“Industry Plant”(商业傀儡)。

Vox 评论她们说,“在 TikTok 上被指责是商业傀儡这件事是最糟糕的,部分原因就是我们正在进入这样一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假定他们在网上看到的内容是假的。”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要来批判一番她们的行为,而是想要探讨这其中一个稍微被忽略的细节。在一次乐队直播中,Tramp Stamps 被问到如何评判歌曲是否 EMO,但是当以 EMO 成名的标志性乐队My Chemical Romance的名曲《I’m Not Okay》响起,Tramp Stamps 三人中竟然有两人根本不知道这首歌。许多网友瞬间震怒,质疑她们怎么能打着 EMO 的旗号,却如此无知而无耻地挪用这种美学和文化。

虽然大家早已接受摇滚乐的商业化,艺术家营销和包装自己也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但是针对小众文化或者说亚文化的过度商业操作和挪用原本就最容易冒犯到目标群体,更何况是对于朋克/Emo这样拥有强烈忠实拥趸的音乐。

但仔细想来,大家的怒火似乎又有点没来由。因为流行朋克/Emo 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上得了台面”的音乐,甚至一度被主流认为不仅幼稚、无病呻吟,还严重伤害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虽然这种音乐类型从上世纪7、80年代开始萌芽,直到现在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哪怕是在其获得最多主流成功的2005年左右,EMO 也是既没有乐评人会正眼瞧,普通的乐迷如果年过18还说自己热爱EMO,也肯定会遭到嘲笑。

像My Chemical Romance这种 EMO 风格中最知名的乐队,聆听或者合唱其代表歌曲《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也时常会被大家描绘成一种“心虚的愉悦”。

EMO 摇滚和流行朋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戏剧化的夸张,不管是装扮还是唱腔,乐队们都习惯于做出一种“虚张声势”的吓人——染成全黑,遮挡大部分脸的头发、黑色眼线口红、身上的钉子和哥特风穿着、以及时常极度高亢以致嘶吼的歌声,但这些都不是大家觉得成熟、复杂的音乐该具有的特征。

EMO 乐同其名,饱含着丰富、激烈的感情,而且往往在表达痛苦。然而太年轻又太大声的痛苦,看起来的确容易过于戏剧化,甚至可笑。观察一些EMO音乐的歌词,比如 PUP 乐队的《See you at your funeral》中写到,“When you saw me in the produce section, Buying organic food, Making healthy selections, I asked you how you've been, Not that it's any of my business.”这种写逛超市遇到前女友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痛苦,如果再用很激昂的歌声唱出来,乍一听确实是让人啼笑皆非的。

但 EMO 诞生的初衷就不是想做体面的成人音乐,甚至可以说“幼稚” 就是EMO/流行朋克刻意想要达到的效果。Teenage Angst(青少年焦虑)是这种音乐类型永恒的首要主题,青少年也是此类音乐绝对主要的生产者和受众。

当然 EMO 音乐中也不乏对深刻议题的探讨,比如Green Day乐队最受好评的专辑《American Idiot》就是反战主题的,MCR的歌曲《Cancer》写癌症病人的心理挣扎,但是总体上,Teenage Angst 还是绝对主流,大家对它产生刻板印象也算事出有因。

在21世纪初互联网迅速普及的那几年,EMO 成为了第一批依托于互联网而传播开来的亚文化。很多年轻人对成年人的世俗规则感到痛苦,生活在种种压力之下,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他们选择拥抱 EMO。

但奇装异服、吵闹的音乐、“Gender Bending”(性别反转)甚至一些惊世骇俗的发言和自残行为这些外在的表征,却让许多家长变得忧心忡忡。掌握话语权的主流媒体也对 EMO 口诛笔伐,认为“EMO 毁了我们的孩子”。

同时最早的网络暴力也是针对这个群体的。不少人在互联网上或直接或间接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对 EMO 乐迷的攻击,无数侮辱 EMO 群体的网络热梗流传着。这种暴力甚至被带到了线下,2006年6月6日成为了“全国打 EMO 小孩日”,6是基督教中象征魔鬼的数字,在这一天,讨厌 EMO 的人走上街头,对喜欢 EMO 的孩子进行攻击。

(图为墨西哥市民上街暴打EMO小孩)

虽然并未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性后果,然而这种音乐类型与其粉丝群体被边缘化、被嘲笑一直都是常态,2006 年到 2008 年,一批 EMO 乐队迅速走红,但很快他们就开始与被攻击的 EMO 划清界限。曾经在青少年时期喜欢过 EMO 音乐的成年人们,也往往会将其归因为一个成长必经的叛逆阶段,再转而欣赏其他,更加“成人化”的音乐。

但这两年,情况开始有了变化。首先时尚方面,Y2K 这样的复古审美回潮,新一代的青少年发现十几年前他们“非主流”、“杀马特”的穿着造型大有可取之处。其次时间的流逝给过去的音乐都加上了一层怀旧或者说情怀滤镜,这类音乐中最优秀、最有反复聆听价值的那一批也被沉淀了出来。当时的知名乐队比如MCR、Fall Out Boy和Panic!at the Disco,有的宣布解散,有的尝试风格转型却变得四不像,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改了,这反而让人更加怀念起了最纯正、最有味道的EMO音乐,所谓“失去的才最值得珍惜”。

( Panic!at the Disco现在的形象)

2019年底MCR宣布重组(2013 年时解散)时几乎没有任何怀疑和反对的声音,而是迎来了全世界现在正EMO着或者以前曾EMO过的粉丝们的集体狂欢,他们的巡演也一票难求,大家对 EMO的偏见好像正在慢慢放下。

近年来,摇滚乐早已退出主流音乐舞台,嘻哈才是最炙手可热的音乐类型,EMO 说唱也成为了爆红的分支。虽然XXXTentacion与Gerad Way很难说有什么共同点,但同样被用EMO来形容,也说明了这种体现年轻人焦虑的好音乐的市场依旧存在。连嘻哈巨星Post Malone在演出中引领观众们高唱《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都能把场子的热度炒上一个小高潮。

而大家愿意对EMO敞开心扉更重要的一层原因在于全社会精神面貌的改变。现在,人们终于不再耻于谈论抑郁、焦虑这些负面情绪甚至是疾病,“人人都和2005年的青少年一样抑郁了。”许多人回过头看,发现自己曾经不屑一顾,或者当作青春期羞耻而完全抛弃的EMO音乐正是探讨这些问题的先驱。我们曾经厌恶这些幼稚的发泄,而如今发泄显得宝贵而又稀缺。

不仅如此,这些亚文化群体当年被攻击的“性别模糊”,也成了现在时兴的议题,大家发现,这个亚文化群体中也诞生了先锋的性别意识。曾经的 EMO 男孩穿裙子被辱骂,但现在大部分人在对着装自由、性别认同自由的认识进步的前提下,转而褒奖这些性别模糊的孩子们。

尤其经历了多灾多难的2020年,人们重新开始 EMO就更不奇怪了。今年年初TikTok上一个送披萨的小哥的一段短视频爆火,他在车里说“Mom it was never a phase, it’s a lifestyle!”(妈妈,这(EMO)不是一个会过去的阶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并快乐自豪地高歌 EMO 乐队All Time Low的《Dear Maria, Count Me In》,引起了大量用户的模仿。大家终于不再羞耻于自己就是那个社会边缘的EMO Kid,现在依然想继续热爱这些歌曲、形象,拥抱这种生活方式。

这些年来,流行朋克/EMO摇滚在一路指责和反对的声音中涨潮落潮,终于到现在得到了一些大家的尊重与热爱,甚至大家还把这种热爱延伸到了对Tramp Stamps这样的假冒乐队的恨上,毕竟这种爱恨本就是同源,所谓朋克的精神,或者说是 EMO 的情绪,即便有些夸张幼稚,但至少发端自创作者与拥护者们真诚的痛苦与挣扎。

曾经“EMO”过的小孩们,哪怕是一种从众的叛逆,也往往的确是在生活中备感压抑,这种压抑可以小到在超市遇到前女友这样的感情困扰,也可以大到性别认同不合群、乃至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而Tramp Stamps挪用了这一套外在的东西,巧言令色地触及到了当下的热点话题,但我们却看不到她们身上这种本该超越年龄、种族、性别而共通的,属于“自己人”的哪怕一丝丝痛苦,有的只是冷冰冰的商业包装和严丝合缝的推广手段。

所以一位乐迷哪怕这辈子只被一首 EMO 歌曲打动过,选择强烈抨击她们,都显得合情合理。

流行朋克/EMO摇滚,是怀旧色彩极其强烈的音乐。这种怀旧不仅仅属于经历过2006-2008年的人,也属于现在正在迷茫痛苦的青少年,在大家对社会失望、对自身人生失意有了更多思考后,会发现这样的音乐也可以属于每一个经历挫折、需要宣泄、亟待成长的成年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