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ognition翻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08-14 1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书以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最近十年(2010—2020)所取得的成绩和未来趋势为主题,通过对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从研究体系和方法演进、理论创新、应用研究三个维度,总结归纳了中国认知翻译学近十年在研究体系构建、研究方法创新、理论创建、笔译认知研究、口译认知研究、典籍翻译认知研究、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展望了各分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以翔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进行分类整理和数据分析,既有整体概览,也有系统归纳和趋势分析,为从事认知翻译学研究或对认知翻译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翻译专业研究生提供参考。

more >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有必要采用认知科学(如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神经科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对译者的心智活动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取向从20 世纪60 年代逐渐开始,经过八九十年代的进一步探索以及最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个新的翻译研究分支( Xiao & Mu?oz, 2020)。 进入21 世纪,国际认知翻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 年, Shreve 和Angelone 合编的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 (《翻译与认知》), 收录了多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标志着认知翻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比如,Halverson 提出了Cognitive Translation Studies(认知翻译学)这一术语;Mu?oz 论述了Cognitive Translatology (认知翻译论) 的理论原则。2017 年,Schwieter 和Ferreira 合编了Th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 《翻译与认知手册》),集合了30 篇论文,从理论演进、方法创新、译者与工作场所特征、译者能力培养与口译研究、趋势展望五个方面展示了认知翻译学在理论与方法方面的最新进展,充分反映了认知翻译学的强劲发展势头。另外,劳特里奇出版社将 于2021 年推出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 (《劳特里奇翻译与认知手册》),该手册规划了30 章内容,涵盖翻译与认知的多个侧面,将成为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指南,意味着国际认知翻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8 年,学术期刊Translation, Cognition & Behaviour( 《翻译、认知与行为》)创刊,成为专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专门学术期刊。除此以外,认知翻译学研究也是国际学术期刊的热门选题,自2005 年至今已有8 个学术期刊先后以主题专刊形式集中刊发认知翻译学研究论文(肖开容, 2020)。 全球多所大学建立了认知翻译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如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的“翻译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CRITT,自2019 年开始设于肯特州立大学)、中国澳门大学的“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CSTIC)、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的“翻译实验研究实验室”(LETRA)、德国美因兹大学的“翻译与认知研究中心”(TRA & CO)、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协助多语交际与认知研究实验室”(MC2 Lab)等。2011 年,在原翻译能力研究小组PACTE 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一个国际翻译认知研究协会“翻译与认知实证研究协作组”(TREC)。 同时,在过去三十年里,认知翻译研究也经历了非常活跃的方法论更新,从有声思维法为核心的口头报告、击键记录为核心的译者行为数据记录、眼动追踪,到最近的神经影像记录和以心率检测、皮电测试方法收集译者生理数据等,使翻译研究的实证性、跨学科性更加突出,产出了一大批基于实证数据的研究成果。同时,近年来连续召开了多个以认知翻译研究为主题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如“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ICCRTI)、“国际口笔译认知大会”(ICTIC)、“翻译过程研究工作坊” (Translation Process Workshop)等,体现出国际认知翻译学研究的活跃态势。 中国的认知翻译学研究在21 世纪之前并不突显。进入21 世纪,尤其是在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等方面有很多突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先后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Sun & Xiao, 2019);成立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等学术组织,召开了多个系列学术会议;国内第一个专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学术集刊《语言、翻译与认知》(Studies in Language, Translation & Cognition)也已于2021 年创刊;研究方法更新、理论体系构建、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都体现出活跃态势,而且与国际认知翻译研究已经逐渐接轨,几乎处于同步发展趋势。 那么,最近十年中国认知翻译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在理论思想、研究话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未来有何发展趋势?作为“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将聚焦2010—2020 年间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全面、深入、系统梳理过去十年间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成果,我们邀请了十位专家,分别从研究体系和方法演进、理论创建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梳理过去十年间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成果,归纳研究特点,总结主要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如下。 第一部分为研究体系和方法演进,包括第1—4章,分别聚焦认知翻译学整体概貌、笔译认知研究、口译认知研究和认知翻译研究方法演进。 第1章为“近十年中国认知翻译学发展概览”,主要论述中国认知翻译学最近十年飞速发展的具体体现、核心研究领域、重要成果以及五个发展趋势,是对整个认知翻译学体系所做的概览性总结和梳理,可帮助我们系统全面了解中国认知翻译学的情况。 第2章为“笔译认知研究”,包括笔译认知的超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笔译认知过程分析和笔译认知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板块,对笔译认知研究的理论视角、核心话题、研究方法和重要成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将国内外笔译认知研究融会贯通,指出未来的笔译研究在实验设计(被试选取与实验生态效度)、笔译作品与笔译过程研究结合、研究技术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笔译认知研究要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采用最新的研究理念和设计思路,在翻译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探索,为笔译认知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第3章为“口译认知研究”,首先从工作记忆、口译认知加工、语料库与口译认知研究三方面介绍国际口译认知研究的现状,然后重点从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认知加工侧策略、口译信息加工等方面总结中国认知翻译界在口译认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中国口译认知研究在研究体系和方法论上面的不足,指出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口译认知理论建构、多模态口译认知研究和口译认知研究方法论体系完善。 第4章为“认知翻译学研究方法演进”,主要从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梳理过去十年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其中,实证研究的兴起是突出的特点,包括采用击键记录和眼动追踪、绩效测量、有声思维法、脑功能成像方法的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语料库研究、文献计量研究、语篇分析研究。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多元互证法的使用。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在于研究数据的处理和利用、如何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和认知主体的多元化。 第二部分为理论创新,包括第5—8章,涵盖概念隐喻理论与翻译、范畴理论与翻译、意象图式理论与翻译和框架理论与翻译。 第5章为“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该章首先总结了过去十年国内隐喻翻译研究的基本趋势,介绍了基于概念隐喻的翻译理论构建研究,然后重点总结了隐喻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学作品翻译和非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成果,如政治文本、中医文本、科技文本、金融文本、外宣文本的翻译等。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的翻译理论研究、概念隐喻与其他相关语义理论的结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概念隐喻翻译理论创新、基于大规模语料和新技术的概念隐喻翻译研究等。 第6 章为“范畴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主要介绍最近十年国内范畴化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包括翻译的范畴化研究、翻译的范畴属性和翻译范畴转换模型。翻译具有原型范畴属性,基于源语范畴和目标语范畴的关系可构建翻译的语言范畴转换和非语言范畴转换模型。 第7 章为“ 意象图式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构建翻译的意象图式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意象图式的翻译应关注事体、意象图式及其侧显、语言编码等与翻译方法的共变关系,体现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于翻译过程的理论解释力。该章指出,未来的认知翻译学研究应加强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将翻译视为跨文化认知行为,探索人类经验结构和认知图式的跨文化传递,对文化互通和文化交流做出理论阐释。 第8 章为“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主要聚焦最近十年国内以框架理论为视角在翻译理论模型构建和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理论模型方面,先后有学者构建了译者认知的“三部曲”模式、翻译的“框架操作”模型、基于原型的概念框架转换翻译思维过程模型以及框架语义构建与概念整合模型等。同时,框架理论还广泛应用于诗歌、小说、戏剧、哲学著作、中医典籍等的翻译以及翻译教学研究。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未来趋势主要体现为对认知翻译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框架语义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结合的翻译研究以及基于多语种框架网的翻译研究等。 第三部分为应用研究,包括第9—10 章,分别涉及典籍翻译的认知研究和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研究。认知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在多个方面应用,其中过去十年比较突出的应用包括典籍翻译研究和新技术条件下的翻译研究。 第9 章“典籍翻译的认知研究”以中国外语类16 种核心期刊2010—2019年间所发表的有关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成果为语料,梳理和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的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与典籍英译、认知识解与典籍英译、其他认知理论与典籍英译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未来的典籍翻译认知研究将拓展研究的范围和理论深度,深入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等问题。 第10章“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研究”聚焦在翻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种新形态翻译中的认知问题。该章首先回顾了翻译技术和人机交互翻译的发展历程,然后基于国内最近十年翻译技术研究文献,重点分析了译后编辑研究和机器翻译研究的热点和核心话题。未来的人机交互翻译认知研究将呈现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关注翻译技术的可用性等趋势。 过去十年是中国认知翻译学取得飞速发展的十年,在研究体系、理论模型、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突破,逐渐成为中国翻译学研究中的一个显学和新增长点,所取得的成绩也有多方面的体现。作为认知翻译学近十年发展成果的浓缩,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位认知翻译学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应邀参与了本书的撰写。其中,文旭提出总体构想和规划,文旭、刘瑾、肖开容拟定全书的结构和撰写思路,每章撰写人员分别为:第1章金胜昔;第2章卢植;第3章王建华;第4章陈思佳;第5章刘瑾;第6章文旭;第7章杨朝军;第8章肖开容;第9章王明树;第10章贾艳芳。十位作者以多年研究为基础,以扎实的专业水准和深刻的洞察力,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高质量地完成书稿,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因作者水平和篇幅所限,本书仅代表性地呈现过去十年间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的一些主要成绩。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人类的沟通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翻译的形态、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诸多变化。但是无论技术如何革新,无论交际方式和渠道如何变化,人始终是交际的主体,认知始终是交际活动的核心问题。因此,关注多语、跨语交际中的认知问题,将是认知翻译学深入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期待下一个十年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成绩。 文 旭 2020年11月

more >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版权图片链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