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ewilderingly有急剧的意思吗 科普

科普

2024-07-11 1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中风为居民第一致死病因

病如其名,中风给人的感觉正是“突如其来”的,无怪乎古代中医将其列为四大疑难病之首。现代医学界则将中风同冠心病、癌症并列, 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是中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中风; 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中风而永久致残。

3

脑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了解中风的成因,必须先了解一个词——动脉粥样硬化。它为中风的罪魁祸首之一。了解其意,对了解中风有哪些危险因素,人为什么会中风,如何预防中风等方面均有极大帮助。

人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因此,如果动脉出了问题,会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壁变厚变硬,不仅使动脉失去了弹性,可能发生破裂,还会使动脉管腔变窄或闭塞,引起血流不畅或阻塞。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身体出现什么症状,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脑动脉粥样硬化到一定程度,便可引起中风。

4

动脉的“硬化”与“粥样硬化”, 不是一码事

大家谈论动脉血管的硬化,会说到两个词汇——“动脉血管硬化” 和“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后者比前者多了“粥样”,说的是一码事吗?

肯定的回答:不是一码事!

动脉血管硬化,跟年龄有关

动脉血管硬化几乎没有谁能够逃脱。就像塑料或橡胶管子一样, 用久了自然就会变硬。随着年龄增大,每个人的血管都在逐渐硬化, 只是有人早、有人晚,有人轻、有人重。

不良后果:动脉硬化的主要表现为血压的改变,即舒张压(低压) 逐渐降低,收缩压(高压)逐渐升高,脉压(高压与低压的差值)逐渐增大,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中风高危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就不同了,它是发生在动脉壁上、呈粥样的硬化斑块——是由于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受到破坏后,脂质沉积形成的。

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可以出现,甚至很严重;有的人年近百岁也没有一点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不是生理性的改变, 一旦出现就有病理意义。

不良后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性斑块三种。其中,软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常常不稳定,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动脉血管,使下游的动脉血供减少甚至中断。就像血管中的“定时炸弹”——若发生在给大脑供血的动脉,则有可能造成中风;若发生于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则会形成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硬化的动脉可以软化吗?

不管哪种硬化,都不会令人愉快。于是坊间有各种软化血管的招数,比如:吃木耳、香菇、红枣、玉米等食物,喝醋、柠檬水,吃深海鱼油,等等。

血管可以软化吗?答案更是:不能!

首先,对于生理年龄增高造成的动脉硬化,你绝不可能应用各种妙方返老还童。

其次,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已经钙化的你绝不可能让它软化。即便还没有钙化的斑块,只有极少数人经过生活方式改善及应用他汀类药物,能使斑块回缩,绝大多数能让它稳定住不发展或缓慢发展,效果就很理想了。

因此,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形成,想应用各种偏方让动脉血管软化,目前理论上不可能、实践中更不可能。

通过识别卒中的早期现象,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牢记FAST口诀:

Face:笑一笑,是否口角歪斜

Arm:抬抬手,是否有力气

Speech:讲讲话,是否流利

Time:抢时间,符合以上症状马上拨打120

中风,思路应该放在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如此严重,既然不能让血管 软化,那能怎么办? 唯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 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要少吃盐,多运动,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适当减压避免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定期检测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保持血压平稳。

2. 糖尿病:糖尿病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少吃糖、多运动,避免腰围过大和体重超重很重要,有家族史者要定期检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按时服药,保证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才能减少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

3. 吸烟:吸烟可以使动脉血管的内皮受损,从而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养成不吸烟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对二手烟勇敢地说不。

4.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都是损害动脉血管的内皮,而增高的血脂就可以附着在损伤的动脉内皮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因此,要清淡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饮食,增加运动,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变化。

5. 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直系家庭成员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则更应注意上述几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体重达标,从青少年起开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家庭医生》医学科普系列丛书

中风看名医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中风?

中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患了中风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习惯的改变、药物治疗及其他手段来改善病情?

如何有效地与医生沟通?

本书以通俗诙谐的文字、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绍中风的病因、相关检查、治疗手段及高效的就医途径,普及中风防治知识,给中风患者提供医疗、饮食、运动、行为的全方位生活管理指导。

本书由著名神经科专家胡学强教授主编,为《中国家庭医生》医学科普丛书—看名医系列之一。本书聚焦中风防治话题,深度剖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中风的病因、相关检查、治疗手段及高效就医途径。全书内容科学、权威、针对性强,且配有大量插图,通俗易懂、可读性好,对读者了解相关疾病常识、有效就医、科学家庭护理保健等有非常好的实际指导作用,可为数量庞大的中风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寻医问病的权威指南。

胡学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1年博士毕业于原中山医科大学。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从事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与科研30余年,擅长治疗神经免疫病、脑血管病等。《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中风看名医》

各大网店火热上市

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中风的“黄金3小时”

中风的院前识别

看懂化验单

溶栓治疗——与时间的赛跑

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

胆固醇高,心脑哪能健康

让家为中风病人变变样

中风患者的高效就医流程

点击下面关键词可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决定在这里玩一个好玩的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因为你而关注了我们的公众号

请把他们的ID告诉我们

小编核实无误的话,将会送出我们的好书一本

10个ID一本书,20个ID两本书

以此类推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世界

中山大学出版社

网址:http://www.zsup.com.cn

微博:http://weibo.com/sysupress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校内

电话:020-84111995

传真:020-84036565

投稿/合作:后台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