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就那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40尺寸 新国标就那样

新国标就那样

2024-07-10 0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5月,我1900元买了一辆500公里里程的二手九号B30C电动车。之后花400元将自带的48V12ah铅酸电池置换成了48V20ah,又花了656元买了前车筐、载人后座套装(后座椅和后脚踏)、座椅扶手、中置物筐和网兜水杯架。总计花费2956元,算上原车主已购的手机支架、仪表保护壳和蜂窝座椅套(第三方脚垫和中置物盒被我拆了),我觉得这个价格比较合适,不亏不赚。

截止到10月初,我骑了900多公里。总体来说我觉得九号电动车质量不错,满足了我日常出门去个超市,往返对象家(单程4km)和父母家(单程8km)以及和对象去附近吃个饭的出行需求。

B30C使用感受

我对外形十分满意,这也是吸引我购买的第一要素。九号和小牛几乎是国内电动车企业中唯二比较注重车辆外形和整体设计的。

整车看起来比较舒服,颜色造型比较和谐统一

其他电动车品牌总体来说要么完全不在意设计,要么是对九号和小牛的拙劣模仿,偶尔会有一两款比较美观大方的车型,但也淹没在茫茫产品线中。

雅迪这个V7造型设计十分大胆,风格鲜明很多品牌快递、外卖都用小玛U2当作工作车,很好看,车前后的装载平台应该也蛮实用的小牛出来后,国内电动车多了一堆高仿小牛,现在多了不少高仿九号,这说明厂商也知道谁好看,消费者喜欢好看,希望国内这些厂商自己也能重视一下设计,别老高仿了

其实我更希望国内电动车企业能推出完全功能化,但注重整体设计的产品。不一定要用全包车身或者模仿摩托车外形。自行车样子的电动自行车也挺好的,但国内厂商几乎没有认真做的,日本倒是有挺多

这个是我理想中的电动自行车样式,轻便,能带人能装点东西,没电也能骑

动力我觉得够用,在载一名成年人(总重130~150kg)的情况下,北京市区道路骑行中还没有遇到上坡上不去的情况。起步不窜,加速比较线性,日常骑行足够。车子到手时限速已解除,满电时最快速度三十多公里每小时。不过最近我又把限速加回去了,反正也不骑那么快,有限速的情况下自动定速巡航更好用一点,日常骑也更省电。

续航能力我个人比较满意。我体重83公斤,单人骑行,按照日常二十出头的速度,能骑50多公里甚至近60公里。如果载人或者骑得比较快,续航会降低20%左右。因为电池是铅酸的,从12ah换成20ah,重了20多斤。车子本身已经接近新国标上线55公斤了,换了电池装上配件,总重我估计有65公斤,再加上我自己体重较大,对续航肯定有点影响。如果是体重比较轻的朋友骑,续航还能再长一些。

车沉加上车把转向角度比自行车偏小也带来了原地掉头、停车时候的不便。这里铅酸电池“功不可没”。按照九号官网的数据,铅酸的A30C重54kg,A35只有44kg,B30C重55kg,B35是49kg。同样一款车锂电和铅酸在差不多电量的情况下重量最起码差10多斤。

我住的地方没有地下存车,电动车就放楼下车棚,车棚里有品字头充电口充电桩。考虑到冬天低温和整车充电最方便(现在北京已经不让推车上楼了,提电池上楼我觉得累),我选了铅酸电池。反正铅酸便宜还能回收,性能衰减了换新就是了。九号锂电款车因为电池协议的缘故,整车充电对充电桩兼容不是太好,这方面我觉得比较不方便。小牛也是一样,当初本来也考虑小牛G0来着,但G0全是锂电,这也是我选择九号B30C的重要原因——能在楼下方便地整车充电。

借一下淘宝卖家评论的图,充电转接头长这样

智能化是九号宣传中比较强调的部分,一类是车子本身的功能,比如坐垫感应,人做上去拧电门才走,没坐上去拧了也不走。另一类是配合App实现的,包括一些车子功能和骑行管理等等。对于智能,我的体验是“有的还行,有的没必要”。

大部分顶着智能名号的功能,其实都是自动化。比如乘坐感应就是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一定数值的压力,才把电门信号传给电机。智能光感大灯就是仪表上有个光敏传感器,检测到亮度较低就开灯。车辆并不能像人一样“知道”乘车人是不是坐稳或者该不该开灯。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抱怨九号在电梯或地库,大灯关不上十分尴尬。(现在九号已经更新了车辆系统,加入了敲击仪表开关大灯的功能)。

尽管不智能,但这些功能还是从实用性出发设计的,如果改变原有习惯,适应功能的话,体验还是挺好的。自动锁车和自动进入定速巡航都能让骑行更省心一些。自动化功能可以适应大部分情况,让大部分人满意,不代表尽善尽美。我自己在使用自动锁车一段时间后,经常在下车后推车停放摆正时,车自动锁了,因为我正在推,就开始嘀嘀嘀报警。现在我已经不用自动锁车了。

配合App的功能普遍属于没必要的那种。用手机蓝牙来实现类似汽车的“无钥匙进入”功能,开启后手机耗电会增加,方便程度和nfc钥匙卡比提升有限。骑行账号授权功能在我看来也是类似,真有需要不如分一张nfc钥匙卡给人。我能想到的只有人不在车附近,别人又立刻要骑的情况下,让对方注册App再分享权限还算可行,但这种情况又有多少呢?

官方也知道什么功能是噱头,什么是真方便,近日已经开始测试手机nfc钥匙了

九号的配件还算丰富,第三方不如小牛那么多,但也慢慢有一些了。这方面比老牌电动车要好不少,不会第三方买不到官方不给出。九号官方配件价格小贵,质量总体令人满意。在意价格也可以找网上的第三方配件替代。

九号的密码箱后座和中置筐都做到了同时兼顾实用性和美观,这点值得称赞

售后服务我去的是家附近的专卖店,虽然车不是在店里买的。但电池升级和配件我都是去店里买,有消费享受服务也心安理得一些。女老板很认真,待人也很热情,售后服务方面我十分满意。

总的来说,我对这辆长得像小踏板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比较满意。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在一些细节之处。比如仪表是黑底反显,阳光下看不太清。前车篮焊点和螺丝淋雨就锈。车把右边定速巡航按钮手感不好,喇叭声音有点太吵。

如果你在北京,也正在考虑购买九号电动车的话,可以去我常去的东直门店看看。

关于新国标电动车标准的一点想法

今年开始似乎全国各地都开始更大力度地推行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普及。先是不让电动车上电梯上楼,北京这边三年临牌即将到期,比较明确了不会延期也不会有迂缓的空间。大家也开始关注新国标电动车了。

地铁里的宣传图

在没有规范的时候,电动车其实包含了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两大类,不同车辆之间性能和使用场景可以有极大差异。现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明确了技术参数,把性能和使用场景固定下来。于是就有了大家对新国标是否合理的讨论与争议。

从我自己的骑行经验出发,我认为新国标有着它对应的框架,标准是在这个框架下诞生的。在框架内讨论,它基本上是合理的。但人民群众的对便捷廉价交通工具的需求,远超新国标和它的框架覆盖范围。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是给非机动车设计的,对电机功率、速度以及车身大小的限制全因为它是一辆非机动车。在现行法规体系中,非机动车要走非机动车道,所以车速上限是25km/h,电机功率限制在了400w。从我在北京市区(东三环沿线)骑行的经验来说,这个速度和电机功率足够用了。非机动车道有违规占道的摩托车,横冲直撞的快递、外卖员和骑解限速车的人。但绝大多数非机动车道上的自行车(现在大部分都是共享单车)和骑电动车的人,都是正常速度,20km/h上下,不快不慢。之所以超速钻来钻去的人能觉得“快”,还是因为大部分是老老实实骑,才能给少数人留出快的空间。如果大家都很快钻来钻去,那一定是各种事故,谁也快不了。

北京市区里面红灯绿很多,等红灯30秒、40秒很正常。大路口等红灯甚至要好几分钟。在这种路况下,速度快并不意味着节省时间。让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一段600米长的路,一辆车按照35km/h骑,另一个按照23km/h骑。快车骑到路口等30秒红灯。当绿灯亮起的时候,慢车还有12米(骑过去用2秒)到路口。如果车不多,慢车不减速直接通过路口,快车没有排在路口最前,等前车走了再走。那快慢车几乎同时通过。这种场景我觉得是在市区骑行最常见的。

在北京市区,想要靠骑快省时间,我觉得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红绿灯少,路宽车少,这种路况市区比较少。另一种就是闯红灯抢行狂按喇叭。后者有时候做了,也不一定快。赶上几个3分钟红绿灯大路口,骑再快省下来那几分钟也都抹平了。九号App里有个社区,经常有骑N、E或者改装B系列车的用户晒自己极速50km/h左右的骑行轨迹。我有一阵留心计算了一下,从地图看起来在市区骑行的,全程时间和里程一除,均速能过20km/h很少。所以市区非机动车道,25km/h的限速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率并且兼顾安全的速度。

我经常在北三环骑,这个速度这个时间,我是觉得挺好(极速过25应该是下坡的时候),这个路段不要看极速,看均速,骑快骑慢也差不出10分钟

非机动车短途出行很好,但长途就不行了。确实有人需要一辆更快的机动车作为长距离通勤使用,但北京和很多城市都是禁/限摩托车的,无奈之下只好用新国标车当机动车骑。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路上在非机动车道骑飞快,或者上机动车道的电动车,对人对己都有安全隐患。

这种冲突不光体现在速度上,载人方面也有。现在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可以载12岁以下儿童,但不能载成年人。摩托车可以载成年人,但不能载儿童。轻便摩托车不能载人,儿童和成年人都不行。

作为一个日常交通工具,大家希望它有一定的通行能力,能载人能拉点东西。新国标符合电动自行车用户的需求,但那些骑电摩拖或者把车当作谋生工具的人,新国标是满足不了的。所以我们看到了改装,看到了有人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继续骑电摩托。

改装电动车、电动摩托车还是挺多的,大部分人也就是为了好看

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应该苛责骑车人,毕竟大家这么做不是闲的没事干图一乐,都是生活需要。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限制摩托车,并且更严格地检查电动车是否合法合规。同时中国又承诺了碳中和,汽油摩托车未来重新开放的可能性极低了。我个人希望电摩托方面,能有比较实际惠民的管理政策,给有需要的人选择。比如针对电摩拖推出完善的上牌和行驶规章,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载人载货。这样非机动车道也安全,人们的出行需求也能满足。

现实可能是未来市场上合法合规的电动二轮车只有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电摩托依然按照油摩托车的管理方式管理。那么大家的选择确实窄了一些。

希望未来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能更实用

买电动车之前也在网络上看了一些用户的分享,线下店铺也去过几次。我觉得现在新国标电动车有点偏离实用性,喜欢向轻便踏板摩托车靠拢,还盲目电子化。这里有新国标与用车需求的矛盾,也有厂商画虎不成不争气。

比如把转向灯作为安全方面的宣传重点。新国标作为在非机动车道行驶的车辆,正常速度行驶压根就不需要转向灯,同时我也没在路上看到哪个电动车变道、转弯打过转向灯。我只能想到一种情况比较需要转向灯,那就是上机动车道并且超速行驶。远光大灯同理,除了晃对向人的眼睛,也只有超速行驶的时候能用上了。

除了把非机动不需要的功能当卖点,电动自行车需要的功能反而没人做。比如仪表上显示本次充电后行驶里程,我就没见到过。倒是白天阳光下看不清的反显屏越来越多,还越来越大。之前只有小牛一家宣传智能化,没什么厂商跟进。九号出来后,大批厂商更近,但车都做不到人性化设计,App体验就更可想而知了。反而是小牛在低端车上把智能化功能做成了选配,这点我认为值得称赞。但似乎也没有厂商会学习。

给大家看一个典型的神经病功能——把电动车仪表换成彩色大屏再加上一堆车载导航功能

在当前政策下,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会是很多人最依赖的(中)短途交通工具,除了稳定的功能性,外观的美观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国内老牌厂商能了解一下什么是美,什么是设计,杜绝抄袭和拙略模仿,把设计能力提升一下。

未来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需求应该会持续增长几年,希望届时能有更合理的管理政策,更好骑的车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