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地区比b地区人口多的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

2024-07-16 1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研究中国人口之分布时,提出“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云南腾冲”人口区划线方案,发现中国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稀疏的人口地域分异特征[24],之后该线以“胡焕庸线”命名并沿用,揭示了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人地关系。青藏高原处于“胡焕庸线”的西北侧,是公认的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人口低密度区。不过,青藏高原内部也存在明显的人口地域分异特征,特别是起源于青藏高原西北“寒旱核心区”的极向地域特征,揭示了东南侧和西北侧人口密度差异显著。据此,尝试绘制一条适用于青藏高原内部的“胡焕庸线”,提出“青海祁连县—西藏吉隆县”(简称“祁吉线”)方案。“祁吉线”选线主要考虑两侧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差异以及起始点的自然地域过渡代表性。如图1所示,首先,“祁吉线”的东南侧覆盖绝大多数青藏高原人口,按人口密度降序人口累计百分比95%以内的乡镇街道大多处在“祁吉线”的东南半壁;其次,祁连县地域狭长,其东侧连接河湟谷地的肥沃农业区,其西侧连接以畜牧业为主的天峻县及人烟稀少的柴达木盆地,两侧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差异明显;再者,吉隆县自古以来是西藏与尼泊尔交往的要道,其境内的吉隆口岸更是通往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国际性口岸,其东侧连接农业发达的“西藏粮仓”日喀则地区,其西侧的仲巴县则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典型高原牧区,两侧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同样差异明显;此外,与“胡焕庸线”类似,“祁吉线”与400 mm等降水线接近,事实上,“胡焕庸线”只有北段与400 mm等降水线“重合度”较高,南部400 mm等降水线靠西与“祁吉线”更加贴合,这进一步揭示了400 mm等降水线与中国人口地域分异的耦合关系。“祁吉线”表征了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2010年以“祁吉线”为界,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地域面积分别占47.03%和52.97%,基本上符合“半壁”的特征(表3)。但是,东南半壁人口占比高达92.74%,人口密度9.4人/km2,而西北半壁人口占比仅为7.26%,人口密度整体上不足1人/km2。也就是说,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地域面积比例接近1∶1,但是人口规模比例达到93∶7的悬殊。与“胡焕庸线”一样,“祁吉线”是一条反映人口地域分异的近似直线,事实上人口密度分布不可能完全按照这条直线形成突变特征。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以“祁吉线”为界,“东南半壁”集中了大多数的人口相对稠密区,并包含绝大多数地级及以上政府驻地,是青藏高原主要的人类居住区,但是也不乏部分人口相对稀疏区,例如林芝市与那曲市交界的念青唐古拉山地区等,以及毗邻西北半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西部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中西部;“西北半壁”人烟稀少,包含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等无人区,但是也不乏少数人口相对集聚区,例如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等政府驻地,以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阿克陶县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