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我用10年才理解的清华A4笔记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4纸记笔记怎么收纳 清华学霸:我用10年才理解的清华A4笔记法

清华学霸:我用10年才理解的清华A4笔记法

2024-07-11 19: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中等生逆袭成清华大学本硕,靠的是天赋吗?

陈硕老师,一个四川普通小镇普通班四十多名的学生,高考694分考上清华。后来,他作为理工科学生旁听清华教育学院课程,门门都是第一名。

陈硕

他曾是清华-伯克利全球创业项目x-math创始人,在接触到数学教育名家孙维刚的教育理念后,发现和自己的经验很相似,于是加入孙维刚教育研究院。

数学教育家孙维刚,曾创造了普通校普通班55%考入清华北大的奇迹。他带学生,不留作业,不刷题,不做教辅,每天睡够9小时,充足的锻炼。

孙维刚最核心的教学观点是,一定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教授知识,后来被总结为“孙维刚结构教学法”。这种教学的本质是博雅教育,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可用于其它领域的学习。孙维刚教育研究院,正是把失去传承的教学法延续下去。

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陈硕,毕业后成为清华大学优秀辅导员。在10年的教育实践里,培养多名学生考入清北、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担任辅导员的班级获得清华所有能获得的班集体荣誉,出国学生80%进入全美top10。

他在教授学习方法、思维训练等课程中,对孩子们的学习规律及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也发现了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

双减之后,压力与挑战还在,怎样让孩子们越学越聪明,越学越轻松?也许还是需要一套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

今天,他分享清华的笔记法,这是他用10年才参透的清华教授们给学生的学习秘籍。

01

10年后,才理解清华的A4笔记法

以前在清华读书时,有个事儿让我很困惑,半开卷考试为什么允许带一张A4纸进考场?多年后才明白,这张A4纸对提升学习效果有奇效……

清华的三类考试

清华的考试分为:闭卷、开卷和半开卷。

闭卷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考试不能参考任何资料。

开卷也容易理解,就是考试可以翻书。因为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力。记住知识,不代表能解决问题。

半开卷就是你可以带一张A4纸进考场,而这张A4上你可以记任何东西。

这就让人很迷惑了!允许学生参考,但只能参考一张A4纸,这种场景在生活中真的会出现吗?

于是在半开卷考试中,清华的大神们就各显神通,想尽一切办法,把书本上的内容抄写到A4纸上:

甚至还有人想出先写8张A4纸,扫描后再缩印到一张A4纸上的“天才想法”。

可这真的是老师的本意吗?

A4纸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时隔多年,我才明白半开卷考试中A4纸的作用,并叹服于设计者的智慧。以下思考或许并不完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半开卷中A4纸的作用:

强制思考学科重点

清华一门课有1~3本教材,一张A4纸根本不可能放下所有内容。

这就逼迫学生必须用“淘金式思维”,思考哪些内容是课程的重点,更容易在考试中出现。

强制反思掌握情况,记录易错点

重点不一定是易错点。

最重要的内容或许你掌握得很好,反倒是次重要的知识容易遗忘。

这就需要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分析出个人的易错点,这才是最值得记录的点。

强制对信息进行压缩编码、线索提炼

知识从书本→A4纸,只完成了第一个环节。

要知道A4纸是要在考场中使用的。如果写得密密麻麻,有限的考试时间里,你根本找不到需要的内容。

这就强制学生用尽量少的内容,表达尽量多的信息。做到你看到一个词、一个图、一个公式,就能回忆起一整块内容。

A4笔记法给我们的启发

虽然A4笔记法一般出现在大学里,其核心思想却适用于各类笔记。

我们至少能从中获得两点启发:

少即是多,有舍才有得

全盘照搬,不如有所提炼

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

以终为始,用笔记→记笔记

用笔记时,希望快速提取信息、重点和结构

记笔记时,就要考虑精简表达、强调重点和知识关联

结束前,再分享两篇学生笔记追记:

02

可能的话,课上不要记笔记?

Q1:为什么要记笔记?

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为了记忆,便于复习。

一种常见的现象是:课上埋头记笔记,记完收好不问津;我们不生产知识,只做文字的搬运工。

只有记录、没有思考,这叫“记死笔记”。

这是做笔记的典型误区!

笔记最大的价值不是记录,而是帮助记忆和思考。

如果用不好,笔记本就是一堆废纸。

如果用得好,笔记本是人的第二大脑,理解知识、解决难题、创作作品都离不开它。

Q2:为什么鼓励课后做笔记?

上过博雅孙维刚系列课程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倡导“笔记追记”,也就是课后记笔记。

为什么鼓励课后追记?

精力有限,思考 vs 记录

首先,人的注意力有限,课堂忙着记笔记,就没精力思考了。当然,要点提炼式的笔记是ok的。

避免熟悉度错觉,知识检测

其次,课上听课容易产生“熟悉度错觉”(你以为听懂了、实际没懂),课后追记能有效检验知识掌握情况。你想不起来、写不出来的,往往就是你理解不深的地方。

加深记忆,加强理解

最后,笔记追记需要课后recall(回顾),为了回忆更多东西,能强制孩子们由机械记忆转向逻辑记忆。

只有关注知识的逻辑和联系,才能由点带面,完善体系。

笔记追记是由记忆碎片,逐步完善补全的过程。主动克服困难,也能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

既然追记这么好,那到底该怎么做?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好的追记应该关注哪些点?

(下面放一个我学生的追记供参考)

03

怎样避免无效笔记?

强调一个结论:孩子们做笔记,大部分都是在浪费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们记笔记常犯一个错:原封不动地照搬内容。

结果就是:记的过程无用,记完之后不用。

只有记录、没有思考,则过程无用。

内容与书本差异不大,则缺少使用场景。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找到一种办法,让思考在记笔记时自动发生。

怎么做,才能避免无效笔记?

好,那我们告诉孩子:不要死记笔记,记笔记时要多思考。

有用吗?没用,这属于无效建议。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好有一个行动框架,让思考在行动中自然发生。

其实大部分的笔记法,都提供了辅助思考的框架。比如,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法、笔记流、清华A4笔记法、错题本的制作方法,等等。

所以,任何一个笔记法,都能避免无效笔记,只要你理解了原理,知道怎么用。

笔记法分享 - 笔记流

今天我先分享MIT大神Scott Young在《Learn More,Study Less:一年完成MIT33门课》一书中提到的方法 -笔记流。

笔记流是一种图示化的笔记形式,侧重于体现逻辑和思维流向。

笔记流的核心是内容的简化、关联和可视化:

内容简化

尽量用词语、短句和图表表达信息,而非完整段、长句。

简化压缩的过程,也是要点提炼的过程。

相信人的脑补能力,对熟悉的内容,看关键词即可回忆相关内容,而且效率更高。

内容关联

用连线、箭头将不同观点联系起来。

箭头的流向,体现逻辑的流向。

多个观点形成的网络,体现知识的系统、结构。

可视化布局

让笔记看上去像一张图,而非一篇文章。

不同观点间有留白,别太密集(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人会将靠近的内容自动判定为整体)。

逻辑关联顺序尽量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从上往下、从左至右。

例如,下图是我随手画的,本文的笔记流:

笔记流的制作,要求对内容进行压缩提炼和逻辑关联,这就避免了只记录、不思考的笔记误区。

一个好笔记流,更像是孩子的一个作品。投入了思考的作品,在回顾时也能更快把握要点。

下图是我小学思维课一个学生做的,有关迷宫的笔记流:

这份笔记用连线,将不同逻辑迷宫的变换,以及求解方法都关联起来了。(部分连线改为箭头,能让逻辑流向更清晰;中心模块的区分度大一些,更容易找到起点)

另外,笔记流的形式,不光可以用于知识整理、内容创作,还可以用在解题笔记上,对理工科这种信息密度大、逻辑关联多的内容更为适合。

例如,下图是我一个初中学生的解题笔记:

复杂问题的困难,往往来自于没有思路、推理逻辑链太长。很多孩子能顺利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旦自己做就懵了。

而这份笔记,将问题的核心求解思路和推理逻辑,都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了。长期训练,对解决复杂问题大有益处。

总之,正确使用“笔记流”,能有效提升笔记效率,避免无效笔记。

#你家孩子需要怎样的学习方法?#

如果您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疑问,可以在留言区留言,我们将反馈给陈硕老师。陈老师一直都有系统输出教育理念、学习方法的愿望,您的反馈,也是陈老师坚持下去的动力!

孙维刚学习方法论

清北学霸给孩子讲学习方法

陈硕+袁斌主讲

点击扫码 按需购买

点击原文,立即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