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插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xcel怎么插值计算 如何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插值?

如何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插值?

2024-07-13 02: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目录 前言1 引例-零件加工问题2 数据插值的计算机制3 数据插值的实现方法3 应用案例1-粮储仓的通风控制问题4 应用案例2-机动车刹车距离问题5 应用案例3-沙盘制作问题总结

前言

本文是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课程的第5章第3、4小结的学习笔记,通过查阅本文,可以轻松掌握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插值。 E n j o y   y o u r   r e a d i n g ! Enjoy\ your\ reading! Enjoy your reading! 欢迎大家👍,收藏⭐,转发🚀, 如有问题、建议请您在评论区留言💬。

1 引例-零件加工问题

在飞机制造中,机翼的加工是一项关键技术。由于机翼尺寸很大,通常在图纸中只能标出一些关键点的数据。下表给出了某型飞机机翼的下缘轮廓线数据,求x每改变0.1时y的值。

x035791112131415y01.21.72.02.12.01.81.21.01.6 x=[0,3,5,7,9,11,12,13,14,15]; y=[0,1.2,1.7,2.0,2.1,2.0,1.8,1.2,1.0,1.6]; x1=0:0.1:15; y1=interp1(x,y,x1,'spline'); plot(x1,y1)

fig1

2 数据插值的计算机制

从数学上来说,数据插值是一种函数逼近的方法。

x x x x 1   x 2   . . . x k . . . x n x_1 \ x_2 \ ...x_k...x_n x1​ x2​ ...xk​...xn​ y y y y 1   y 2   . . . y k . . . y n y_1\ y_2\ ...y_k...y_n y1​ y2​ ...yk​...yn​

y = f ( x ) y=f(x) y=f(x) 它的实质就是用一个近似函数 ϕ ( x ) \phi(x) ϕ(x)来逼近未知函数 f ( x ) f(x) f(x),然后利用这个近似函数 ϕ ( x ) \phi(x) ϕ(x)进行插值。

3 数据插值的实现方法

数据插值的实现方法 在MATLAB中,一维插值函数为interp1(),其调用格式为: Y1=interp1(X,Y,X1,method) 该语句将根据X、Y的值,计算函数在X1处的值。其中,X、Y是两个等长的已知向量,分别表示采样点和采样值。X1是一个向量或标量,表示要插值的点。 method参数用于指定插值方法,常用的取值有以下四种: (1)linear:线性插值,默认方法。将与插值点靠近的两个数据点用直线连接,然后在直线上选取对应插值点的数据。 (2)nearest:最近点插值。选择最近样本点的值作为插值数据。 (3)pchip:分段3次埃尔米特插值。采用分段三次多项式,除满足插值条件,还需满足在若干节点处相邻段插值函数的一阶导数相等,使得曲线光滑的同时,还具有保形性。 (4)spline:3次样条插值。每个分段内构造一个三次多项式,使其插值函数除满足插值条件外,还要求在各节点处具有连续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思考:为什么这两种插值方法都用3次多项式而不用更高次的? 这里就要提一下龙格现象了,龙格(Runge)发现多项式插值并非次数越高越精确! 四种方法的比较:

x=[0,3,5,7,9,11,12,13,14,15]; y=[0,1.2,1.7,2.0,2.1,2.0,1.8,1.2,1.0,1.6]; x1=0:0.1:15; y1=interp1(x,y,x1,'spline'); %3次样条插值 subplot(2,2,1) plot(x1,y1) legend('3次样条插值') hold on y2=interp1(x,y,x1,'linear'); %线性插值 subplot(2,2,2) plot(x1,y2,'r') legend('线性插值') y3=interp1(x,y,x1,'pchip'); %分段3次埃尔米特插值 subplot(2,2,3) plot(x1,y3,'g') legend('分段3次埃尔米特插值') y4=interp1(x,y,x1,'nearest'); %最近点插值 subplot(2,2,4) plot(x1,y4,'b') legend('最近点插值')

fig2 线性插值和最近点插值方法比较简单。其中线性插值方法的计算量与样本点n无关。n越大,误差越小。 3次埃尔米特插值和3次样条插值都能保证曲线的光滑性。相比较而言,3次埃尔米特插值具有保形性;而3次样条插值要求其二阶导数也连续,所以插值函数的性态更好。 二维插值函数: MATLAB中的二维插值函数为interp2(),其调用格式为: Z1=interp2(X,Y,Z,X1,Y1,method) 其中,X、Y是两个向量,表示两个参数的采样点,Z是采样点对应的函数值。X1、Y1是两个标量或向量,表示要插值的点。

3 应用案例1-粮储仓的通风控制问题

在某粮情自动测控系统中,根据粮温、粮湿计算平衡点湿度,与大气湿度进行比较,再根据通风模拟情况决定是否自动进行通风。已测得平衡点湿度与粮温、粮湿关系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推算相应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度、湿度每变化1个点的平衡点湿度。

平衡点湿度与粮温、粮湿度关系表 (第一列:粮温,第一行:粮湿,其余:平衡点湿度) 粮温\粮湿203040506070809008.910.3211.312.513.915.317.821.358.710.81112.113.214.816.5520.8108.39.6510.881213.214.616.420.5158.19.410.711.913.114.516.220.3208.19.210.81213.214.816.920.9 x=20:10:90; y=(0:5:20)'; z=[8.9,10.32,11.3,12.5,13.9,15.3,17.8,21.3;8.7,10.8,11,12.1,13.2,14.8,16.55,20.8;8.3,9.65,10.88,12,13.2,14.6,16.4,20.5;8.1,9.4,10.7,11.9,13.1,14.5,16.2,20.3;8.1,9.2,10.8,12,13.2,14.8,16.9,20.9]; xi=20:90; yi=(0:20)'; zi=interp2(x,y,z,xi,yi,'spline'); surf(xi,yi,zi)

fig3

4 应用案例2-机动车刹车距离问题

在车辆行驶中,从驾驶员看到障碍物开始,到作出判断而采取制动措施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叫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驾驶员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即反应距离);二是开始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即制动距离);三是车辆停止时与障碍物应该保持的安全距离。其中,制动距离主要与行驶速度和路面类型有关。根据测试,某型车辆在潮湿天气于沥青路面行驶时,其行车速度(单位:km/h)与制动距离(单位:m)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速度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制动距离3.157.0812.5919.6828.3438.5750.463.7578.7195.22113.29132.93154.12176.87

假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0s,安全距离为10m。请问: ①根据某驾驶员的实际视力和视觉习惯,其驾驶时的有效视距为120m,则其在该路面行车时,时速最高不能超过多少(结果取整)? ②若以表中数据为参考,设计一条最高时速为125km/h的高速公路,则设计人员应该保证驾驶者在公路上任一点的可视距离为多少米? 设速度为 v v v,停车视距为 d d d,反应距离为 d 1 d_1 d1​,制动距离为 d 2 d_2 d2​,安全距离为 d 3 d_3 d3​,反应时间为 a s a_s as​,则 d = d 1 + d 2 + d 3 d=d_1+d_2+d_3 d=d1​+d2​+d3​其中, d 1 = a s v d_1=a_sv d1​=as​v, d 2 d_2 d2​为v的函数, d 3 d_3 d3​已知。 第一问:根据某驾驶员的实际视力和视觉习惯,其驾驶时的有效视距为120m,则其在该路面行车时,时速最高不能超过多少(结果取整)? 已知反应时间为10s,安全距离为10m,可采用解方程方法: 10 v + d 2 + 10 = 120 10v+d_2+10=120 10v+d2​+10=120存在的问题是, d 2 d_2 d2​是 v v v的函数,但是函数关系未知,方程不可解。 下面考虑数据插值方法,以表格中的数据为样本,进行数据插值,计算出与120m的停车视距所对应的速度指标。 编程思路: 第一步:建立速度和停车视距向量。 第二步:以1为单位,对采样区间内所有速度进行插值,计算出相应的停车视距。 第三步:求出停车视距120所对应的速度。 第四步:绘图展示。 如何根据停车视距120找到对应的速度? 第一步:令代表停车视距的向量di减去120,再取绝对值,得到一个新的向量x。 第二步:将x按升序排列,并记录最小元素的序号,该序号即为停车视距120所对应的速度数据在向量vi中的序号。 第三步:根据序号取得速度数据。

v=20:10:150; vs=v.*(1000/3600); d1=10.*vs; d2=[3.15,7.08,12.59,19.68,28.34,38.57,50.4,63.75,78.71,95.22,113.29,132.93,154.12,176.87]; d3=10; d=d1+d2+d3; vi=20:1:150; di=interp1(v,d,vi,'spline'); x=abs(di-120); [y,i]=sort(x); vi(i(1)) plot(vi,di,vi(i(1)),di(i(1)),'rp')

fig4 停车视距的增长随着车速增加呈非线性增长。速度越快,要求视线越远。 第二问:设计一条最高时速为125km/h的高速公路,则设计人员应该保证驾驶者在公路上任一点的可视距离为多少米?

>>j=find(vi==125); >>di(j) >>ans= 480.14 >>plot(vi,di,125,480.14,'rp') 5 应用案例3-沙盘制作问题

某地面部队分成红蓝两方在指定的陌生区域(平面区域[0,2000]*[0,2000]内,单位:m)进行作战演习。在演习过程中,红方侦查单位已经测得一些地点的高程如下表所示。

y/x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2000200020011992195419381972199519991999200200020022006190815331381172819591998200040020002005204319219778971310193020032000600199719782009246323741445193122092050200380019921892156619712768211126532610212120071000199118751511155622211986266026012119200712001996195017972057284927982608230320522003140019991999207926853390338427812165201620001600200020022043227126682668227720492003200018002000200020042027206720672027200420002000

①根据表中数据,制作军事沙盘。 ②在演习范围内,占领最大高地的一方将获得居高临下的优势。请问红方应第一时间抢占哪块区域。 解题思路: 第一问:用二维插值估算数据,以方便制作军事沙盘。 第二问:在插值的基础上,绘制等高线图,找到最大高地。

x=0:200:1800; y=x'; z=[2000,2000,2001,1992,1954,1938,1972,1995,1999,1999; 2000,2002,2006,1908,1533,1381,1728,1959,1998,2000; 2000,2005,2043,1921,977,897,1310,1930,2003,2000; 1997,1978,2009,2463,2374,1445,1931,2209,2050,2003; 1992,1892,1566,1971,2768,2111,2653,2610,2121,2007; 1991,1875,1511,1556,2221,1986,2660,2601,2119,2007; 1996,1950,1797,2057,2849,2798,2608,2303,2052,2003; 1999,1999,2079,2685,3390,3384,2781,2165,2016,2000; 2000,2002,2043,2271,2668,2668,2277,2049,2003,2000; 2000,2000,2004,2027,2067,2067,2027,2004,2000,2000]; surf(x,y,z); x1=0:100:1800; y1=x1'; z1=interp2(x,y,z,x1,y1,'spline'); surf(x1,y1,z1); x2=0:50:1800; y2=x2'; z2=interp2(x1,y1,z1,x2,y2,'spline'); surf(x2,y2,z2); contour(x2,y2,z2,12)

fig5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高地的位置。

总结

这篇文章是否对您有帮助呢?最后 欢迎大家👍 收藏⭐ 转发🚀, 如有问题、建议请您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