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八:荷花登上廉政文化宝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05026下一个数是什么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八:荷花登上廉政文化宝座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八:荷花登上廉政文化宝座

2024-01-06 06: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荷花又叫莲花。莲花者,谐曰“廉花”,廉洁之花也;又曰青莲,谐曰“清廉”,清廉之物也——这大概是现代文化尤其是谐音文化赋予莲花的核心寓意,在当前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莲花几乎成为清政廉洁的代名词。《群芳谱》云:“花生池泽中最秀。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表,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荷花成为美丽、纯洁、坚贞的代表。《诗经》美其形:“灼灼芙蓉”,屈原取其洁:“制荷为衣兮,集茱萸以为裳”,李渔在《闲情偶说》赞其品:“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所长,而各去其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是“三教”共赏之物,也是民间百姓果腹之物,对于好酒一族,荷花之根——藕,堪称下酒佐菜之首,也是街头巷尾叫卖一绝:“桂花糖藕”,且不去细说。魏晋以来,荷花更多地渗入了佛家意蕴,荷花成为佛教的象征。佛教创自干旱、酷热的印度,印度人的绿荫碧水情结与生俱来,自然热爱那绿叶如盘的出水芙蓉。婆罗门教相传创世大神大梵天就是坐在莲花上出生的——故有“莲花宝座”之称。因此荷花之意蕴也融入了佛教的宗教情怀,莲生而圣洁,只因其生长过程中去污除杂,暗合人生之修行需除去私心杂念,方可成其修为。

  中华自古爱莲,早在周代的青铜器和陶器上就有荷花的装饰图样,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艺术造型。

  孩提时常看的童话“沉香劈华山救母”的故事,就叫《宝莲灯》!“诗仙”李太白,号青莲居士,虽然未经考证,亦无权威之说,但笔者仍然相信这不是巧合,应该与莲花有关。太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您想,李白的仙风道骨,傲然不合潮流不正与此相合?民间所传:“贵妃伺候,国忠研墨,林甫铺纸”,整一个“安能低腰折眉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是个不合时俗、不怕权贵的,有着荷花般高洁情操的“青莲居士”。

  莲花亦深受百姓之喜爱,被视为吉祥之植物,更兼具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歌颂。采莲女的形象多在诗歌中出现,是古时之人对青春少女美好的描绘与企盼,王勃《采莲曲》有:“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之语,不正如男女情爱之缠绵乎?藕断而丝连,并蒂而莲开,如此美好的比喻深藏着古时百姓对于美好婚姻和爱情的自由歌颂和赞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于传统式婚礼的窗花、枕头等饰物家具中窥见莲花的身影。

  更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把莲花比喻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亭亭玉立、玉树临风,从此荷花被赋予不事流俗的洁身自好的廉洁之人代称,更多被赋予廉政文化的用意。

  今日的莲文化对于为人处世、为官为政也有着现实的指导和教育意义,莲花之德在于含蓄内敛而不张扬,奉献己身而不索求,浊世之中不随波逐流,纷扰之下而不失初心,不忘其本,不失其根,此乃君子之德,为官之典范也。为官者当如莲花,不为利欲所熏心,不为权力所失心,为民众、社会无私奉献。如荷花般“暗香”浮动,深扎基层,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时常以莲花之德审视己身,忍得艰苦,抗得诱惑,守住小节,以成大义。这就是莲花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厚的廉文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花木文化专业委员会梁根华供稿、东部战区创作室主任吴国平摄影、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梁一修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