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转自知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0403部队属于涉核部队吗知乎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转自知乎)

伤亡率达到多大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转自知乎)

2024-07-15 1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已经同意转载)

有观点说,50%~60%的伤亡率足以让任何军队崩溃

崩溃的理论下限是 30%伤亡,伤亡超过此数则无法完成任务。精锐部队或可承受高一些的伤亡率,而弱鸡部队则毫无下限。

实际战斗发生过很多损失超过 30%,但是坚持战斗赢下战斗的例子。

问题是:作战参谋敢在作战计划中按死伤惨重依然打赢来算吗?

不敢的话,那就是按 30%算。

按照美军文档 《野战炮兵行动及火力支援》

里面对炮击效果的三个定义分别是:压制,中止,歼灭

压制:Suppress,短时间内使敌方的作战能力变得低效,造成至少 3%的伤亡或者物资损失。(使用烟雾弹也算压制)

中止:Neutralize,短时间内使敌方失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造成至少 10%的伤亡或者物资损失。

歼灭:Destroy,摧毁敌方的作战意志,造成至少 30%的伤亡或者物资损失,使其永久或者很长时间内无法作战。

fm3_09:《Field Artillery Operations and Fire Support》

另外,在文档 AD0875820,《前线空中打击效果评估:连级部队伤亡率,被压制与作战效能之间的关系》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6Nq4hVAt8BnH1-z89gXZw 提取码: v5j7

里面有这么一份表格,可以看到一个步兵连,士气全满,斗志昂扬投入进攻。伤亡率达到 23%的时候,能保持有效战斗的人已经不到一半了。

伤亡率到达 30%的时候,剩余 70%的生还者全部失去了作战能力,(没有配合乱打一气,躲起来消极战斗,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冲锋中只损失了一部分兵力,指挥官就会下令退却,因为剩下来的那些士兵早就无心/无力作战,要撤退下来整编一下,继续放在敌人火力下只是白白送死,不会有任何效果。

《FAST-VAL Relationships Among Casualties, Suppress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mpany-Size Units》

有人楞要争论 XX军打到最后一个人都没有崩溃,这种都是特例,另外的 999次正常崩溃,谁会拿出来说。

补充:步兵连防守的时候,伤亡率与作战效能的关系,伤亡 50%则剩余士兵也失去战斗力。

我还找到另一份 1979年的文档,AD059384《Casualties as a Measure of The Loss of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an Infantry Battalion 》步兵营的伤亡率与作战效能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INnr7CY8k5ILgVz_LwLew 提取码: ky8m

该文研究了二次大战期间,44个步兵营的伤亡率和 “败退点”(Break Point )Break Point 的定义是:该部队失去作战能力,无法完成任务。

分为四个败退类别1 进攻--短时间的重整--继续进攻,9个步兵营2 进攻--转入防御,21个步兵营3 防御--根据命令撤退,13个步兵营4 防御--完全崩溃,5个步兵营

图表中展示了前三类步兵营在“败退点”的伤亡率分布(包括败退当天,败退日倒数3天,以及投入战斗至败退日的累计)

这是因为作战持续时间从 2天到22天不等,而较长时间的作战还可能有兵力补充,如果只算败退当天的伤亡率则不准确。

可以看出伤亡率最低的进攻部队,在累计伤亡 10%左右就失去了进攻能力,最厉害的那个步兵营,也只能承受不到 40%累计伤亡。而最强悍的防御部队,坚持到 70%的累计伤亡才撤退。

关键是:败退当天的部队伤亡率,统统没有超过 30%

可见,短时间内 30%伤亡,这支部队就立即退出战斗了。

较大规模的战役,也极少累积伤亡率超过 30%而不败

下文统计了 92场战役,时间跨度还挺大,其中包括硫磺岛 iwo jima 战役。

《Historical Data and Lanchester;amp;amp;amp;#39;s Theory of Combat》 part 1 AD480975

结果如下:

攻击方取胜 47场,20% 以上伤亡还能取胜的有 9场,30% 以上伤亡胜了 2场,50% 以上伤亡取胜的,一场都没有。

防御方赢了 45场,20% 以上伤亡还能取胜的有 15场,30% 以上伤亡胜了 6场,50% 以上伤亡取胜的,也是一场都没有。

从这些战役的统计来看,30%的伤亡很高概率败退,50% 伤亡必定败退。《Historical Data and Lanchester;amp;amp;amp;#39;s Theory of Combat》part 1 AD480975

黑点代表攻击方取胜,白点代表防御方取胜。

所有战役的数据点,绝大部分都在坐标(0.3,0.3)的左下方

另外,也有人从 平均单日伤亡率 来统计每场战役。

《Find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Battle Outcomes A Statistical Exploration of Data from Major Battles》 a386719 统计了 1600年到 1982年,共计 660场主要战役。

美国内战 0.85 那个数据点是 battle of Front Royal,北军参战人数 1063人,南军 16000+, 毁灭性打击。。。

其余战役的单日伤亡率很少超过 40%

朝鲜战争,不包括 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感谢评论区

@坦格利安

指正。)

现代战争的战场疏散度很高,所以平均每日伤亡率也大大降低,朝鲜战争最高不过 10%。(The DCR values of the attacker and the defender remained below 10% level during the campaign)

作者似乎是用整场战役的伤亡率,除以战役天数

志愿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指导的基本经验》一文,说在阻击战中,志愿军的多数连排阵地几小时就崩了。。。

上甘岭反复争夺 43天,也就是说双方的防守/进攻 部队都不断地轮流崩溃。

双方投入大量兵力争夺两个小山头,实际的 平均每日伤亡率 很低。

局部的阵地可能死伤惨重,但对参战的整支军队而言,只不过是损失了一点“添油”。

投入上甘岭的作战部队,整体伤亡率约 25%,就已经称得上“惨烈”了:

志愿军投入第15军第45师、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第102团,炮兵9个团各一部另4个营,总兵力达 4万余人。。。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伤亡 1.15万人,其中运输人员伤亡达1700余人,占整个伤亡人数的14%,可见当时之惨烈。

作者:pan seaeye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107592636来源:知乎

现代战争的,前面好多答主都讲了一遍了啊

那我另辟蹊径讲讲封建时代的吧|。・・)っ♡

先说一下结论:

封建军队的组织度和伤亡承受能力是很差的,封建军队对伤亡的承受为3%到5%左右,也就说,10w人的部队,最多损失5000左右的有生战斗力,都可能会导致全军崩溃。

古代战斗中的人员损失构成一般来说分成僵持交战阶段的伤亡和一方崩溃被追杀时候的伤亡,古代战争的常态是近距离交战和紧密阵型,部队一旦崩溃,被追杀和践踏导致的伤亡要远远超过僵持交战阶段。这是导致古代战争为什么经常出现战损比非常悬殊的主要原因!!而我们今天要论证的就是封建军队崩溃之前,失败方到底承受了多少伤亡? 我之前有看到一个有趣的思路可以带入我们今天的考证中这个考证方式大致如下:因为古代战争交战举例短,人员密集度高,且大部分伤亡都是在一方崩溃后产生的,但历史一般只会记载损失总数,不会详细的去研究到底哪些是僵持阶段损失的哪些是崩溃后损失的,而我们也知道胜利方的损失基本只会产生于僵持阶段,所以我们得依靠胜利方的损失去推断失败方在崩溃前的损失,所以,我们接下来选择一些战役典型,这些典型满足如下条件

1.交战双方人员素质接近

2.交战双方装备和战术相近

3.交战双方参战人数不会过于悬殊(不超过1:2)4.交战双方指挥官智商都在线

5.战役基本以正面对决为主,不考虑以伏击战或者偷袭为主的战役

6.以野战为主,不考虑攻城战或者登陆战这种一方是完全没有退路的战役

7.战役记录中立可靠满足如上条件后,就不会因为一方全部是郭静黄蓉,或者有激光剑,这种完全在交战过程中就产生了极不平衡的战损,也不会出现赤壁这种,因为一方指挥官智商不在线导致的大量人员损失,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胜利方的损失,大致推断出失败方的损失率。

那么接下来就是战例:

1.法萨卢斯会战。 凯撒对庞培,交战双方都是罗马军团,士气和组织度都是同时代的顶级部队,装备在那个年代也算顶级。用的都是罗马方阵,凯撒军7个军团30000人,庞培军9个军团60000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肛正面,胜利的凯撒军损失了大约1200人(阵亡加受伤),损失率为4%,失败方庞培军损失6000人,损失率10%,注意庞培的损失是僵持阶段加崩溃后的总损失,考虑之前我们预设的条件,也就说双方在僵持阶段的人数损失会比较接近,和古代战争失败方的损失主要来自于崩溃后的踩踏和被追杀,大致可以推论出庞培军崩溃前的人数损失大约是2000人左右,也就是3%。

2.巴特内战役。兰开斯特党人对约克军,交战双方主体都是英国长弓手,板甲骑士及其扈从,约克军方面有1500持轻型火炮和手炮的德国雇佣军,因为雾气的关系,这些优势的火炮部队并没有派上用场。装备是当时不列颠最顶级的,组织度,战术和士气相近。约克军7000-15000人,兰开斯特军10000-30000人。战役胜利方约克军损失500人(受伤+阵亡),损失率约为3%-5%,失败方兰开斯特军损失1000人左右,损失率约为3%-10%,按照我们之前的假设和判断条件,可以得出兰开斯特军在崩溃前大约损失了500-600人,损失率为3%-5%

3.布汶战役。法国对以英国为首的联军部队,双方组织度是当时欧陆顶级,装备也是,此战役全程肛正面几乎是教科书式的正面主力对决,双方军队构成都以骑士及其扈从为核心,大量民兵和雇佣兵为辅,其中军队核心部分士气极高。法军15000人,联军25000人。战役胜利方法军损失700-1000人(受伤+阵亡),损失率为5%-6%,失败方联军损失10000人,损失率为40%  (✖´╹‸╹`✖)是不是一下子就不和谐起来了,好像我之前的论调都一下子被推翻了,别急,还有然后!!联军损失的10000人中,有9000人是崩溃后被俘的也就说,联军僵持阶段+崩溃后的人员伤亡总数只有1000人,和法军相近,这里考虑到联军是多国部队,存在配合和对友军的信任度问题,再套入我们之前的预设,联军在僵持阶段的损失可能只有500到700人,损失率是2%到3%,也就说联军在损失2%到3%的有生战斗力后就崩溃了!!!

当然,你说有没有胜利方损失超过5%的战例,也是有的,而且远远不止超出5%,比如淘顿会战。胜利的约克一方大概损失了20%-40%的兵力。但同时失败方在崩溃前也蒙受了差不多的损失率。可是这个战损率没有经过考证,各方的说法出入很大。中世纪的阿金库尔战役也是著名的以少胜多,而且失败方法军在僵持阶段的损失率远超出5%,但这场战役也很奇葩的,法军的大量伤亡不是来自于战斗,而是摔到泥里,在敌军箭雨下的友军互相踩踏。

最后这里我再举一个近代的例子,来给大家证明一下人类军队对伤亡的承受能力是远远低于大部分人想象的

七年战争时期的英法魁北克战役。英军对法军,法军当时不用说了,欧陆顶级的陆军,英军小而精悍,双方主体全部为线列步兵,英军方面有两门6磅炮,而法军则拥有殖民地骑兵,英军拥有4400人,法军则是4500人,包括了1800名殖民地民兵,战役是在亚伯拉罕平原上展开的,法军在进攻过程中不断开火,而英军在距离法军35米的时候才开始开火,直到法军冲锋至18米时,英军依靠射击击溃了法军,此役英军阵亡61人,法军阵亡118人,被俘370人;战役过程中,法军在行进间交替开火,英军指挥官在此阶段就已经阵亡,双方距离35米时,英军开火,第一轮齐射也击毙了法军指挥官,两军在没有指挥官阵亡的情况下继续交火了三轮,距离从35米拉近到了18米后,法军崩溃,此次战役不同以往,胜利方英军缺乏骑兵,并没有有效的追逃手段,所以法军的伤亡基本就是在僵持阶段造成的了,实际上本场战役胜利方损失率1.3%,而除去被俘,崩溃的法军损失率为2.6%,所以,千万不要高估,军队对伤亡的承受能力啊。

作者:达瓦里希中尉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601355165来源:知乎

脱离作战级别谈伤亡忍耐度的都是耍流氓。

连长手下除了几个参谋军士几乎都是作战人员,全连死战不退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团长手下有3个营还有一堆直属队,按照二战步兵团的建制,3200人的步兵团极限抽调步兵不会超过1200人。伤亡1500人基本上这个团只剩下个架子了,伤亡2200人基本上只能回后方重组了。

作战师大约在12000~20000人不等,实际一线投入步兵不过4000-6000人。伤亡过半还可以投入作战的师无一不是顶级的精锐。

越是高级别的作战单位,对伤亡的忍耐度越低,因为为了增强其作战能力,配属给它的支援单位会越多,技术兵种不可能像步兵一样直接填入战线,毕竟培养一个装甲兵和培养一个步兵比起来,费力的多。

作者:黑骷髅上尉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521765506来源:知乎

因为提供宽度的一线战斗力量,数量上占比例是很低的。

一个摩步师一万多号人,真正在一线的步兵不过两千多人(按一个营步兵不到三百人,一共九个营计算)。伤亡60%,意味着这个师的指挥与支援力量已经完全残破,建制必然已不完整。重建这个师远不是补充兵员那么简单,需要的时间将跟组建一个新的师没区别,可以视为已经被成建制歼灭了。。。。。

作者:山高县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512780573来源:知乎

德军第1伞兵师,1943年春员额16891人,1943年6月投入到意大利西西里的战斗,先后与英军空降1师、第50、78步兵师作战,半年时间一直在意大利作战

到1944年2月-6月,参加了第二、三、四次卡西诺战役,2月26日时全师只有6000余人,其中战斗人员2805人,在2个多月的防御战中,依靠伞兵顶住了美军第34师一部、新西兰第2师、印度第4师、波兰第2军等盟军部队的攻击,从战场撤出后,还剩800多人,兵力仅为总员额的15%

到了6.10日,第1伞兵师只有902名战斗人员,战斗中该师约30人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其中双剑饰2人,橡叶饰3人

――――――――――――――――――――

二次战役前盟军对卡西诺修道院的轰炸达470吨,其中美军200多架446吨,英军70多架23.5吨:

三次战役前美军出动455架轰炸机投下992吨炸弹,随后又与英军出动254架战斗机投弹106吨

第3伞兵团2营8连在盟军大轰炸中遭受重创,全连被埋,仅剩的10余人与6连80人汇合,在6连连长雅姆罗斯基带领下与冲上来的新西兰军作战,被报道在德国空军官方杂志《雄鹰》上

第3伞兵团2营营长福尔廷上尉,2营驻守卡西诺镇,遭到盟军轰炸后,300余人损失了约160人,福尔廷带领主力6连与第1伞降工兵营1连的25人汇合,继续抵抗盟军进攻,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德军官方杂志《信号》1944年第14期以6页文章《卡西诺―人对人作战的巅峰》报道了德国伞兵在第三次卡西诺战役中的表现,这一仗以劣势兵力杀伤英联邦军约2100人

英国首相丘吉尔3.20日给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的电报第一句是:“我希望你能够解释一下,为什么对卡西诺镇和修道院高地的正面宽两三英里的狭窄地段竟成为你必须反复攻击的目标,我们已有五六个师在这些绞肉机里遭受到十分严重的消耗……”

亚力山大在回复丘吉尔的电报中,前面几段为对地形和重要性的描述,其第5段第2句为:“德军伞兵极为顽强,他们曾受到整个地中海战区航空队的猛烈轰炸,接着又遭到800门火炮持续6小时的猛烈炮击,我怀疑,这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军队在经受这样的打击后,还能像德国伞兵那样凶悍的投入战斗。”

不是我吹德军,电报原文都是存在的

同样打多国部队,同样没有制空权、很有限的火炮支援、轻武器跟53年的志愿军差不多的水准,表现完全不比志愿军差

1944.6月,在诺曼底地区作战的德军第84军预备队―第6伞兵团,与美军第101空降师和第90步兵师等单位纠缠了很久,打到8月中旬,3000多人的团打的只剩400人

1944.6月,党卫军第12装甲师,拥有20540人,从盟军登陆当天开始干,先后跟英军第7、11装甲师、第15、43、49步兵师、加拿大第3步兵师等部队交战

经历了四次卡昂战役(减员6164人)到8.20法莱斯突围(减员948人)

2个月内战斗减员达到了8000人,损失了大部分技术装备,也没见全军覆灭

作者:三亻 已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733260062来源:知乎

以美军13年编制的一个ABCT为例旅部营 [657人{75军官-19技官-563士兵}]旅部连 [163人{45-12-106}]营部连 [181人{15-1-165}]情报连 [93人{5-5-83}]网通连 [69人{4-1-64}]工兵连 [151人{6-0-145}]骑兵营 [383人{34军官-0技官-349士兵}]营部连 [137人{22-0-115}]骑兵连 [82人{4-0-78}]骑兵连 [82人{4-0-78}]骑兵连 [82人{4-0-78}]联兵营 [621人{47军官-0技官-574士兵}]营部连 [221人{27-0-194}]机步连 [136人{5-0-131}]机步连 [136人{5-0-131}]坦克连 [64人{5-0-59}]坦克连 [64人{5-0-59}]联兵营 [621人{47军官-0技官-574士兵}]营部连 [221人{27-0-194}]机步连 [136人{5-0-131}]机步连 [136人{5-0-131}]坦克连 [64人{5-0-59}]坦克连 [64人{5-0-59}]联兵营 [621人{47军官-0技官-574士兵}]营部连 [221人{27-0-194}]机步连 [136人{5-0-131}]机步连 [136人{5-0-131}]坦克连 [64人{5-0-59}]坦克连 [64人{5-0-59}]炮兵营 [343人{25军官-2技官-316士兵}]营部连 [129人{15-2-112}]炮兵连 [107人{5-0-102}]炮兵连 [107人{5-0-102}]支援营 [1144人{60军官-15技官-1069士兵}]营部连 [85人{17-3-65}]供应连 [180人{5-2-173}]维修连 [102人{4-6-92}]卫生连 [77人{14-0-63}]骑兵支援连 [135人{5-1-129}]联兵支援连 [214人{5-1-208}]联兵支援连 [214人{5-1-208}]炮兵支援连 [137人{5-1-131}]后勤,支援部队比例超过百分30,换句话说,损失掉百分之60,这支部队已经被歼灭了。

作者:钟宇斐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107684598来源:知乎

太平洋岛上的日军伤亡率几乎都超过这个数了。

看你怎么定义“崩溃”这个概念了,但到抵抗末期一般(不止硫磺,大的岛屿作战其实都有这种情况)还能凑整建制万岁冲锋的,而且司令部仍然对前线有了解和控制的(有回忆录可参考),恐怕冠以崩溃一词也实属不妥。

虽然帝日军可以视为有组织的野兽群,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为止,这种疯狂劲,全球也没第二份,但事实上存在过,一般意义上定义为军队也没什么不妥,所以任何这词确实不适用。

正常编制的话,30%左右基本已经被打残了,正确描述基本上是:前线部队伤亡过半。60%前线部队基本已经没了,后方的支援也有不小损失了,基本上是正确的。

作者:「已注销」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512793760来源:知乎

30%的伤亡率是丧失战斗能力而不是崩溃,一般都会撤出战斗休整以利再战,对于一支用现代国家民族意识和组织纪律武装起来的合格军队来说,如果下了死命令,部队能承受至少50%以上的伤亡而不崩溃甚至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拿战斗意志薄弱组织纪律涣散的半现代半封建化的国军来说,衡阳保卫战,第10军1.7万官兵坚守孤城47天,阵亡6000余人,负伤9000余人,很多连营全体阵亡,只剩不到2000人还能战斗,伤亡率近90%才投降。而且最终士气崩溃的主要原因是光头下命令坚守15天,结果打了一个多月未见一个援兵,身为杂牌军后娘养的第10军官兵感觉又被光头当炮灰卖了,愤怒绝望之中投降,如果20多万援兵能有一个连冲进衡阳城,守城的残兵看到希望后都还可再坚持一阵子。

如果这只是一场战役的孤证,那么二战苏联总动员6000万人(包含文职人员),阵亡900万,负伤2600万,总伤亡率59%,也没有崩溃最终还取得了胜利。斯大林格勒炼狱战场,苏军化整为零与德军展开巷战,失去了政委的带领,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大概率活不过一天,也没有几个苏军投降或开小差,至于日军,那更是开挂一样的存在。

作者:风中云廷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734920614来源:知乎

崩溃与否是一个心理状态,这个不好评论。

一支部队能承受多大伤亡,跟军兵种和具体职能都有关系。比如说,普通陆军因为训练成本低,可承受的损失较大,而海空军能承受的损失比例就很小。

举个例子,我国空军一个师一般由2~3个飞行团和2~3个场站构成,而飞行团又由飞行大队和机务大队共同组成。一般来说我国空军一个师装备的作战飞机数量在80~120架左右,作战飞行员的数量在200~300人左右(具体数字会有出入)。这就是说,一个近万人的空军师,真正可用于升空作战的力量也就是300人,加上储备人员的数量至多也不会超过1000人。

这时候,别说打掉60%,就算你打掉那10%的飞行员也可以让这个空军部队彻底废掉。毕竟,没有了飞机,你有再多人也没价值。即便战后能补充兵员和飞机进来,要重新进行作战训练的磨合,也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装甲部队、海军部队等等都是如此。这种高技术部队,除了装备值钱之外,更重要的是人的训练。就这么说吧,比如一支海军部队,你如果能在他们的舰员上岸的时候把他们集中歼灭,即便他们的船完好无损,那也不过是一堆废铁,根本产生不了任何威胁。

不过,整体来说,一般情况下构成一支部队真正一线作战力量的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的力量,构成二线或者预备作战力量的是三分之一,作为保障兵种的是另外三分之一。至于你说伤亡率到60%会不会让一支军队崩溃,要看你打的是整支部队还是一线作战力量。

作者:Zpuzzle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600/answer/545898336来源:知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