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7-8岁儿童心理特点 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2023-11-27 17: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再造性、幻想性。中高年级之后,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长,无意想象逐渐减少,但仍起作用;想象中再造性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曰益明显,高年级学生可以想象出直接经验中从未有过的事物;想象更富有现实性,从远离现实的童话式幻想逐步向现实主义幻想发展。现代儿童的生活、阅历更丰富多彩,又受到书刊杂志和影视文化中童话片、科学幻想片的影响,想象力比以前同龄儿童要丰富、活跃得多,致使他们的美术作业也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3)小学生个性品质特点

小学生的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不只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对事物发展的原因、结果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感兴趣,即积极的求知欲,兴趣开始具有稳定性、丰富性和间接性。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是:从对学习过程感兴趣逐渐变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逐渐产生兴趣的分化;开始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游戏因素的作用在中年级以后逐渐降低。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和调控能力逐步增强,冲动性、易变性日益减少,但情绪仍对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也不断增加,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都开始产生和有所发展。他们开始关心学科内容及其更广阔领域(如文艺、科技等)里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开始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和事,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有了新的发展,但仍具有直接性、具体性、模糊性。审美观念初步形成,他们在看画片、美术作品时,能注意其中人物和故事等内容,随之产生对美丑进行评价,但是对它们的艺术水平和价值却仍不太在乎。

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但在教师要求下,在有目的的集体美术活动(如写生、创作过程)中,能产生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坚持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

小学生的气质、个性逐步明显,自我意识逐渐明显;好奇心较强,喜欢模仿,各种能力积极发展,是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生理基础,而成功的美术教学又将积极推动小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4)小学生美术发展特点

在低中年级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中,充满了天真的幻想、纯朴的造形、绚丽的色彩、大胆的表现力,也有种种荒诞现象。在良好的美术教育的影响下,某些特点将逐渐减少而变得成熟起来。但是到了高年级,也会有部分学生的美术作业开始变得拘谨、呆板,出现因“画不像”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逐渐出现“青少年危机”现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应当强调美术作业的写实性要求,允许采用装饰的、表现的等不同风格,鼓励学生们大胆、自信地去画自己的感受,就有可能避免学生陷入“青少年危机”之中。

2.小学美术教学特点

(1)形象性。小学生的思惟方式以形象思惟为主。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再生动的描述、再详细的文字也不能像美术那样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实实在在的印象,所以,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2)绘画性。在整个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小学生的写生画、想象画最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由于小学生的设计、制作和理论发展的不足,绘画性课业应占主导地位。

(3)兴趣作用。小学生对绘画抱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热情,甚至是一种依恋的感情。是其他年龄阶段都不具备的兴趣,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优势时期。

(4)游戏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还具有无意性和清净性特点,所以尤其是低年级的美术课还应体现一定的游戏性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上海提出的“画画、做做、想想、玩玩”的教学形式中,就体现了游戏性特点。

(5)创造性。每一次美术课都应当是一次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师既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惟,(www.meiyuanbang.com)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由于个体气质、性格差异,学生作业中也会在造形、色彩等方面出现个性差别,使美术作品呈显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摘自《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