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翻唱Drake和Taylor Swift?AI真的在“杀死”音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514歌曲 Ye翻唱Drake和Taylor Swift?AI真的在“杀死”音乐?

Ye翻唱Drake和Taylor Swift?AI真的在“杀死”音乐?

2023-04-24 0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AI似乎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颠覆所有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无人驾驶指日可待,虚拟棋手收官无敌,海量的数据算法蜕变为去中心化的理想架构,环境翻云覆雨的裹挟中,音乐也受到了这种机械降神般的怪力作用。

via Google

AI戏剧性地让音乐上诸多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例如成为了一段知名敌对关系的破冰者,Ye翻唱Drake的《What’s Next》及Taylor Swift的《Look What You Made Me Do》席卷了各大流媒体平台,为任何一方的拥趸传递一种恍若隔世之感,除此以外,Kendrick Lamar演唱Ye的《Touch the Sky》、Ariana Grande演唱SZA的《Kill Bill》、Juice WRLD演唱XXXTentacion的《F**K LOVE》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极佳反响。

Kanye West与Taylor Swift

XXXTentacion与Juice WRLD

这样来看,其中的操盘手“AI技术”本身理应受到大众的褒奖与推崇,毕竟,它实实在在扩充了音乐作品演绎成果的上限,无论最初的人为目的是出于“整活”还是“致敬”,似乎并没有对这个产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充其量博人一笑,在运转如风的时代里成为历史。

然而,AI技术在音乐方面一样可以引发道德层面的讨论,早在今年2月,曾被英国DJ杂志钦定为2011年百大首位的David Guetta,就因在现场表演时播放了一首AI制作的Eminem歌曲引发异议,之后,他将这段视频上传至个人推特平台并附文:“Let me introduce you to...Emin-AI-em”。

via Twitter@davidguetta

尽管David Guetta在稍后说明他并不会将这首歌曲用于商业营销,但其叙述的创作过程显然催生了蝴蝶效应,在一个可以模拟任何艺术家风格的歌词模式的网站上得到了文本,随后将其放入可以重塑声音的AI网站上,最终就可以得到一首彻头彻尾的“大师新作”。

via Twitter@davidguetta

这早早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玩笑”,有基本辨别是非能力的自然人都会清楚知道Kanye绝不会演唱Taylor Swift的Diss曲,但在真假难辨的AI创作手法面前,忠实信徒们都会怀疑“这是不是不知名的泄露曲目”,音乐产业似乎在走向一个并不光明的未来。

via Google

事实上,从ChatGPT愈发炙手可热后,人工智能早已不再是一项讳莫如深、不识真面目的隐秘技术,它的落地执行让大众清晰认知到这梦幻却违和的一切如此触手可及,而整个音乐产业对于AI技术其实始终张开了双臂以示拥抱,近年来涌现层出不穷的AI音乐公司皆是最佳证明。

via Google

回顾音乐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中后段电子音乐的崛起开始,所谓的“人类制作”和“机器制作”的界限就已经被模糊了,“人类使用机器制作”,就像学会制作基础石制工具的Homo Habilis一样,注定代表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via Google

但现如今,人工智能的出现真正危害到了音乐,或者说,音乐游戏中的参与者们。一首单曲从词曲、录音到后期制作、MV拍摄,一张专辑从整体构思、主题立意到内容补充、完善细节,无一不需要耗费心血与精力,台前歌手们的辛苦大众已难想象,幕后的Ghost-writer们更不消多说,最为重要的是,音乐的产出并不是一道数学题,一件伟大的作品必然需要积年累月,但时间并不能保证奇迹的诞生。

才华,这种完全无法被理性衡量的元素,造就了大众认知中音乐的不凡。

via Google

AI却打破了这条规则,以今年1月底Google公布的作曲AI产品MusicLM为例,它可以根据一个或两个单词提示生成一首完整的5分钟曲目,包括电子乐、摇摆乐或爵士乐;它还能通过一段主观感性的自然语言来生成一首全新歌曲;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它的识别对象中,甚至涵盖了图像与文本的结合描述。

via Google

以一个场景或一幅画作为对象,即兴生成一段能让多数人身临其境的音乐,这样的层级在传统观念中通常已经是贝多芬或者巴赫之类的大师级别,但以MusicLM为行业头部的产品诞生,让每一个未来使用者都具备这种能力。

via Google

早在1965年,Ray Kurzweil就通过计算机制作钢琴作品,诚然,其实眼前这场风暴早在音乐数字化的起始点就已经是注定好的了,曾经的音乐AI可以创作贝多芬、巴赫、披头士风格的全新歌曲,如今的AI甚至可以模拟人声,它克服了技术不成熟时自动生成的明显音乐痕迹,高保真赋予了AI音乐充满创造性的一切可能。

via Google

真正说起“AI杀死音乐”,或许是指它的出现剥夺了创作者们引以为傲的一切,嘻哈歌手们擅长在歌词和后续演绎中融入所属文化的思想,无论是为社会不公发声、追忆一去不返的感情,抑或是捍卫自身及帮派的荣耀、宣告全世界自己是最强的,词曲包办及极富个人特色标签的模式让他们无比狂妄,也让爱他们的人死心塌地。

via Google

然而,在音乐AI面前,谁都是普通的,一切在过去被看做极富个人色彩的,例如Flow、嗓音、腔调、歌词内容、整体Vibe,面临海量的数据运算显得是那么无能为力,人类的行为逻辑或许是AI觉得最容易分析出来的东西,这个时代充满希望,这个时代一样让人恐慌。

via Google

作为嘻哈行业中当之无愧的头部,Drake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AI制作自己翻唱前约会对象、也是目前上升势头正猛的歌手Ice Spice的热单《Munch》的行为,Drake直言“This is the final straw AI”,“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AI”。

via Instagram@champagnepapi

同时,其所属的唱片公司环球音乐也作出表态,公开要求Spotify及Apple Music等串流平台禁止使用这些AI翻唱的音乐作品。

重新回顾现在音乐AI造成的行业冲击,或许是盗版时代之后最具颠覆性的一刻,一方面,它促成了在未来短时间内加入音乐经济的人数急剧增加,因为曾经作为创意作品壁垒的“才华”,如今已经变成了软件页面上被量化的选项,这也使得未来将会出现大量的平庸作品,那些言之无物的、强调情绪的、纯器乐的,将会充斥大部分市场。

via Google

另一方面,它也注定掀起一场革命,大众能看到的是音乐人们集体对抗AI以防止自己被淘汰,如果歌词可以被解构,就写出更有意义的歌词,如果风格可以被模仿,就打造更独树一帜的风格,如果经典可以被沿用,就创作永世流传的经典。

AI生成的Eminem肖像画

大众音乐服务公司将完全过渡到AI范畴,这会淘汰掉一大批专业的音乐家们,但留下来的将被证明是金字塔顶端的强者,一条鲶鱼被扔进沙丁鱼中,游得最快的才能继续生存。

当然,以过去几年数位NFT艺术家的崛起为例,音乐AI如今的样貌也预示着AI音乐艺术家们往后的一席之地,在负隅顽抗的旧世界残党旁,总有人乐意搭上新时代的船,更何况创作本身就是人与行为的相互阻力,使用AI作为辅助工具以激发新想法,为自己天马行空的情绪和感受以最短时间找到最精确措辞,听上去也没什么不好。

via Google

1950年,图灵测试颁布,往后数十年间几乎成为了钳制所有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道门槛,在人类与其交谈时,能否辨认出人工智能的真实身份,这是曾经这个行业中被视作铁律的标准,但时至今日,AI的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模式都远超人类的成果,“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处理问题”,本身已经是悖论。

Alan Turing

放弃优势可以模仿人类,其实毫无意义,人类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就像创作者们如何用AI激发更高的创造效率,才是更为重要的事。

当然,时代也可以证明,真正伟大的音乐人注定无法被模仿。

《I,Robot》

2023.04.11

2023.04.10

2022.10.12

2022.12.2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