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回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q大战腾讯贵人是谁 经史回眸

经史回眸

2024-07-12 2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吴晓波在《腾讯传》中写道:“在互联网丛林里,日渐强大、无远弗届的腾讯正膨胀为一个巨型动物,它的存在方式对其他的生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2010年中报里,腾讯的半年度利润为37亿元,百度约13亿元,阿里巴巴约10亿元,搜狐6亿元,腾讯的利润比其他4家的总和还要多。”

然而,“大而不倒”并不适用于这个行业,垄断者被整个互联网界群起而攻之。业内对于腾讯的不满,可以归纳为“三宗罪”:

1、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搜搜临摹了百度,门户模仿了网易,拍拍网抄的淘宝,连马化腾自己都反复强调,除了QQ,腾讯在其他领域都会定位成“跟随者”;

2、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腾讯的“以大欺小”是出了名的,当时的UC浏览器刚有些起色,用户用UC登录QQ农场,居然会被自动降级,使用户不得不使用QQ浏览器;

3、 垄断平台拒绝开放——当时业内尚未形成战略投资布局理念,当腾讯遇到竞争对手或想要进入某一个领域,无一例外地会“自己干”,然后用社交流量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体系,击垮对手。

甚至,在当时销量极大的《计算机世界》周报上,刊登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以异常犀利的笔触指责腾讯“无耻模仿抄袭”,引起轩然大波。

可正如互联网发展中不变的真理:你真正的对手一定不在你的名单里。一个意外出现了。

周鸿祎比马化腾大一岁,而且比他成名更早,当年的3721被认为是差点颠覆了门户网站巨头格局。但是3721被雅虎收购后,老周迷失了方向。在同外企的文化冲突中离开雅虎,在IDG做了一年投资人,然后创办奇虎360,初期甚至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

但牛人终究会回到通往牛逼的道路上,接下来就是商业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免费的360杀毒软件。2009年是一个流氓软件横行的年代,各种捆绑安装,连专业人员都难以卸载,那个时期的杀毒软件市场被瑞星、江民、卡巴斯基所占据。360用免费模式颠覆掉所有传统巨头,迅速占领市场,装机量过亿。

除免费外,360安全卫士在用户体验上也做了颠覆性的创新,这一点也是后来事件的核心。

事件回顾:跌宕起伏的6个月

第一阶段:套路

2010年春节期间,“QQ医生”升级,每个拥有QQ的用户,都要强制下载QQ医生,而由于安全软件的天然不兼容性,导致同时运行QQ医生和360安全卫士的系统会变得异常缓慢。很显然,腾讯在用自己最擅长的套路,大踏步地进军安全领域。

5月31日,QQ医生更名为“QQ电脑管家”,然后经过4个月的功能补充和迭代升级,已经和360安全卫士的功能高度一致,而且从界面设计体验上,都如出一辙。

第二阶段:升级

9月27日,360突然发布针对QQ的“360隐私保护器”,告知用户社交平台软件窥视隐私数据,同时发表了大量文章,披露腾讯窃取用户隐私行为。

于是,双方的战争从看不见硝烟的桌面而跃然纸上,升级为一场舆论大战。腾讯利用强大的新闻资源展开攻势,而周鸿祎则巧妙驾驭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把战争定性为“草根创业者对垄断者的反叛”。

10月11日,腾讯用QQ弹窗发布声明,强调自己没有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14日,正式向法院起诉360不正当竞争。15日,联合金山、百度等网站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联合声明》。

但是,这些“弹窗+诉讼+联盟”这种模式并没有影响到用户的价值判断,腾讯充分利用自己资源的反击,反而加深了自己垄断者的形象,让周的草根定位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阶段:撕逼

10月29日,在马化腾39岁生日这天,360扔出“炸弹”——一款名叫“扣扣保镖”的应用,它可以自动对用户电脑“体检”,并卸载一些QQ的捆绑安装软件。

360扣扣保镖的发布让事件升级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腾讯的很多利润来源于这些软件,当晚腾讯团队就发表声明这是“非法外挂”。

可用户却是另一种反映,3天后,扣扣保镖安装量突破2000万。

11月3日晚,最终的战斗打响,一场世界互联网上史无前例的“二选一”事件。腾讯以弹出新闻方式发表了“艰难的决定”的声明,并推出一个“不兼容界面”,所有用户将面对“卸载QQ”和“卸载360”的选择按钮。

在这几天中另一起后来众说纷纭的事件就是,有人举报公安部,告360破坏计算机系统。30多个警察出现在北京360公司总部,周出逃香港。

周鸿祎在自传中写道:

“这一刻,我好像来到了《盗梦空间》的某一个时刻,不知道处在梦境的第几个层次。

“掉头,直接去机场!”我对司机说。

车掉头后开向了首都机场,我直接飞到了香港。

确实如同《盗梦空间》里某一幕的重演,男主人公来不及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就被带走了。而此时此刻,我最想见到的也是自己的孩子。”

尾声:硝烟散尽

11月10日,在各方重压下,360宣布恢复兼容。随后腾讯也发表了同样的声明。

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批评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通报》,勒令双方停战,并且“在5日内向社会公开道歉”。

2011年4月,北京市法院作出判决,认为360的隐私保护器存在侵权行为,要求赔偿腾讯经济损失40万元。

2013年4月,广东高院作出判决,360扣扣保镖构成不正当竞争,严重损害腾讯公司商业利益,赔偿500万元。

对这两项判决,奇虎公司提出上诉,结果均为维持原判。

至此,轰轰烈烈的3Q大战,就以这么个无关痛痒,而双方又都不服气的判决画上了句号。

孰是孰非

3Q大战对于当时如日中天的腾讯来说,好比是二战胜利后的美国,却遭遇了朝鲜战场上一腔热血的志愿军。

不同点在于,朝鲜战争对美国人来说只是一次充当国际警察的干预战斗,而3Q大战则触碰到了腾讯和360的核心利益,生死面前,双方都没有退路。

腾讯赢了官司,输了舆论,是大多数人对战役结果的总结。对此,当时的双方各执一词。

马化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么说:

“360真正的装机量在1.2亿到1.5亿,与我们的装机重合度大概是60%。估算下来,受影响的QQ用户大约1亿。“扣扣保镖”一个周末就覆盖到2000万用户,很快就会影响到上亿级用户。形势很危急,除了对抗和先下网,我们已经别无他法。”

周鸿祎在当时发表文章中写道:

“在中国,互联网的竞争环境很恶劣。垄断势力不仅仗势欺人,用自己的市场地位欺负创业公司,甚至不惜牺牲用户的权益,强行胁迫用户卸载其他软件。这种垄断者肆无忌惮的霸道做法一天不改,互联网创新者一天就没活路,中国网民享受更多新、酷的服务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伤害。”

而作为旁观者的吴晓波在书中是这么总结的:

“3Q大战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战役,也可以说是PC时代最血腥的“最后一战”。不过日后来看,经此一役,互联网的法治及道德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3Q大战证明了丛林法则的胜利,就事实真相而言,则称得上是一个“罗生门”,一百个观察者,一百个实事,一百个观点。”

以上这一段出现在《腾讯传》中,我对吴老师的中立性表示钦佩。

就我个人而言,更为认可周鸿祎,有几点原因:

1、 在当时PC行业已经具有鲜明的垄断色彩,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呼唤一个“破局者”,去改变和颠覆;

2、 在流氓软件横行的时代,用户桌面被绑架,各种捆绑安装、弹屏,眼花缭乱的信息轰炸已经是旧时代的产物,用户体验需要被重新定义,而当时的360安全卫士更加简约,不占用用户资源的设计思路,无疑走在了前头;

3、 本就是众矢之的的腾讯,在大战过程中又暴露出其大公司病,只是频繁发出个人攻击,更加深了自己垄断者的形象;

4、 都说老周霸道,是互联网界的“鲶鱼”,市场永远需要这样的人,无论正确与否,都给到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在这个过程中周对媒体的过分利用,也犯下很多“民粹主义”式的错误。把自己定位成网络安全权威,但隐私保护器和扣扣保镖却是赤裸裸的外挂软件,最后,双方都当了回流氓软件,演变成一场“流氓打流氓”的战斗。

意义及影响

显然,这次事件对各方意义深远。

360在官司上赔的钱无关痛痒,但获得了极高的口碑效应。最关键的是,在大战白热化的阶段,360同步进行着上市准备。次年的3月,正式登陆纽交所。

腾讯“把山寨做到极致”的发展思路,虽然从账面上来看毋庸置疑是胜利者,但缺乏创新所带来的伤害却是深远的。正如当时的互联网专家谢文的观点是:“现在的腾讯很像2003年的美国雅虎,攻城略地,威风八面。但是,看看今天的雅虎,就知道没有创新,特别是没有深度的、全面的、平台性的创新,就无法持续领先。”

在3Q大战之后,腾讯内部开展自我反省,如何积极创新。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2011年1月,微信推出,用一款自我创新的产品撬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门。

要我说,马化腾像是中国的比尔盖茨,技术出身,兢兢业业地攻城略地,是一个厉害的跟随者。而周鸿祎更像PayPal黑帮,以颠覆者的姿态出现,也势必迎来众多传统势力的反击(PayPal遭到俄罗斯黑帮威胁,360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俄罗斯的卡巴斯基)。两人性格的巨大差异也让这场战斗增色不少。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我不太同意吴老师的观点:“互联网的法治及道德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但互联网从来不是靠法治和道德去推动的,靠的是用户的意识和行为的转变。而用户的需求倒逼企业进步,商业竞争也跃迁到更高的层次。

经历此次事件,对“用户体验”和“开放”这两个互联网时代的核心问题有了全新的诠释。

用户被满屏的信息轰炸,被弹屏骚扰,被“建议”安装一些用不上的软件,如今看来是非常落后,但却普遍存在于过去的PC时代。周鸿祎早些年创立的3721更是这方面的鼻祖。而这些正是乔布斯眼中的“bad taste”(他在一期采访节目中这么评论微软)。

在360安全卫士的设计上,核心理念就是对用户不构成骚扰,例如在开机之后进行基础检查,不拖慢开机速度;让杀毒过程中CPU的消耗降到最低;不使用弹屏等等——“360像一个保镖那样,平时很安静,只有碰见坏人了才会出现”。

在N年以后,张小龙在腾讯内部演讲中也提到,要让微信“安安静静地”躺在用户的手机中,不骚扰用户,也不让用户沉溺。可见,用户体验的升级得到了共识。

另一个主题是开放。

利用QQ巨大的流量切入到各个领域形成后发优势,抢占他人市场,是腾讯一贯战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然而,在这场同原先“看不见的对手”的较量中,腾讯深刻感受到,在一个剧变的行业中,这样的优势有多么的幼稚和脆弱。

于是,腾讯逐步转向开放,QQ用户渐渐可以在各类平台登录,甚至同新浪微博的竞争中,QQ用户都是开放使用的。后来,腾讯放弃自建搜索平台而投资搜狗,放弃电商而入股京东,并且投资布局滴滴打车、大众点评、58同城等,形成对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一个更为强大的腾讯诞生了。

各大互联网公司也顺应趋势,平台间互联互通,整个产业向着更高阶的竞争转型。

2011年,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开放元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