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新书推介

新书推介

2024-07-16 1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首倡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此前,它还只是寄生于哲学这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上的柔弱根苗。200余年来,这门以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心理学已经是当今美国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

客观的统计归纳与主观的演绎诠释是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而统计归纳与演绎诠释又常常建立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这些实验主要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对象某些心理活动,心理学家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开展相关研究。

幼儿的行为是诸多心理学家研究过的一个课题。比如,怎样对待哭闹不休的幼儿?幼儿对母亲怀抱的依恋是基于果腹的生理需求,还是更多地出于对情感的心理需要?对于行为歹毒的母亲,幼儿在受到其恶劣行为伤害后,还会向她寻求母爱的温暖吗?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冷酷的育儿观在美国社会颇为流行。心理学家华生在其著作中宣扬自己教育子女的主张:“不要溺爱子女。睡前不必亲吻、道晚安,宁可向他们鞠躬,握手致意,再熄灯就寝。”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不哭,就不该去抱他们,这样才不会强化这种行为。

斯金纳还将其理论付诸于实践。他设计了一个育儿箱,并将自己的这项发明命名为:子女制约机(Heir Conditioner)。他的女婴德博拉每天在树脂玻璃做成的箱子里待上几个小时。箱子里温度调节精准,婴儿不需要盖被;特殊的设计能使婴儿避免受伤、窒息等危险。斯金纳设想通过这个环境训练幼儿,培养其自信心,使其相信自己能操控周围的环境,并勇于探索世界。

对幼儿行为进行过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还有哈利·哈洛。就相关问题,他用猕猴做了实验。

猕猴和人类基因相似程度高达94%,它们具有完整的语言体系及综合的智力。因此,猕猴是研究人的心理问题的重要实验替代者。

哈洛先制造了一个金属的代理母猴:用铁丝缠绕出一个猴子四四方方的躯干轮廓,腹部上方有一个乳房状的物体,尖端部分嵌着钢制的乳头,上头穿了小洞,让奶水流出。

随后,哈洛又把绒毛布巾套在纸质的厚圆筒上,做出另一个触感柔软的代理母猴。

哈洛把一群刚出生的猕猴分别放进各自的笼里。笼里放着两只代理母猴,一只由铁丝缠绕而成,有取之不尽的乳汁;另一只由绒布制成,触感柔软、温暖。

一开始,离开母猴与同伴的幼猴不停发出啾啾叫声。它们害怕极了,一连几个小时都静不下来,实验室里只听见幼猴此起彼落的叫声。焦躁、恐惧的幼猴蜷缩成一团,情绪极度不稳定。

后来,情况出现重大改变。几天后,幼猴知道母猴不会出现,便把感情转移到绒布制成的假母猴。它们爬到布制母猴身上,趴在它胸前,用细瘦的手抚摸它的脸,轻咬它的身体,或在它腹部、背部磨蹭好几小时。幼猴如果肚子饿了,会跳下布猴冲向金属母猴,吸取乳汁,吃饱了就又回到布猴的怀抱。

哈洛统计幼猴各花多少时间吸奶与拥抱,并将结果绘成图表。实验结果显示,离开母亲的幼猴宁可选择触感柔软的绒布代理母猴,也不选择能够喂乳的金属代理母猴。肢体接触由此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哈洛的实验过程以影片记录下来,呈现的景象虽然令人惊恐寒心,却也凸显了亲密情感对生命的重要。

哈洛的这个猕猴实验,是心理学依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实证。该实验的结论是:“接触舒适”是爱的重要成分。肢体接触是影响感情或爱的重要因素。“我们没想到的是肢体接触可以完全凌驾于吸奶的生理需求。两者悬殊之大,让我们几乎断定,幼猴吸奶只是为了维持与母猴之间亲密频繁的肢体接触。”

哈洛的实验研究结论与华生、斯金纳的观点正好相反:你不该和婴儿握手,而是应该毫不迟疑地抱起他。肢体接触很重要,这么做不会宠坏小孩,而是能让他们安心。

除了对幼儿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外,在20世纪,心理学家还对广泛的课题开展了心理学实验。这些实验影响非常深远,它们常常以数据、符号和公式等方式表达、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为一小部分和该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士所知。

其实,这些实验还隐含着其它重要问题,比如,它们的详情究竟怎样?它们对人类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它们对被试验者是否有益?这些实验是否存在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

由于公众对这些实验的详情知之甚少,加上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些实验因被添枝加叶而变得耸人听闻。以斯金纳的“子女制约机”为例,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斯金纳的“子女制约机”使女儿身心受创,长大后,她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31岁时,她向法庭控告父亲虐待;最后,她在蒙大拿州比灵斯市一家保龄球馆饮弹自尽。

在《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一书中,劳伦·斯莱特详尽地探讨了这些问题。

劳伦·斯莱特既有心理学的教育背景,又是一位成功的专业作家。她以报告文学、而非实验报告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里的十个影响重大的、各自独立的心理学实验。这些实验的发起者很多是心理学界的著名学者。比如,用海蜗牛实验研究学习与记忆课题的埃里克·坎德尔,是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以猕猴做“面具”实验、“铁娘子”实验、“绝望之井”实验的哈利·哈洛,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和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在本书中,劳伦·斯莱特通过丰富翔实的实验资料,揭示了这些实验的本质,引导人们去思索:人类丰富的知识积淀、日益精密的仪器以及高深的智力,最终能否精准地测度自身内心的幽微?

本书的重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心理学知之甚少的读者来说,本书有助于他们迅速了解这一学科,节省了他们徘徊、摸索的时间。

作者从研究课题的提出、实验的过程以及研究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这十个重大实验的前因后果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读者在知悉心理学的内涵、实验对心理学研究所起的作用的同时,也真切地洞悉了这些心理学家们的人生与人格。由此,一个真实的科学世界、一个去除粉饰的研究者群体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完本书,读者感觉自己也在实验室中与这些科学家一起做了这些实验;其中的某些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仿佛就是读者左邻右舍的行为古怪的长辈。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心理学与心理学实验提出了质疑:心理学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怎样才能增强心理学的科学性并促进其发展?

精神医学家布拉金斯基曾说:“心理学的所有文献证明了,我们无法以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索、调查任何有意义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心理学期刊是我们留给后代考古学者的惟一资料,那么后代学者应该据这些资料推断我们如同置身天堂般快乐。本世纪中,我们目睹许多重大的事件,如暴力斗争,社会、政治、经济的动荡不安以及个人心灵的无所适从,心理学的所有研究却未能反映这些事件。”读完本书,读者会明白布拉金斯基的观点并非无稽之谈;读者还会认识到,心理学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成为一门根基稳固的科学,还需要人类的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部书如能有上述两大贡献之一,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也许这正是不少心理学教师将本书推荐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必读参考书的原因。

徐璐撰稿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作者简介:

劳伦•斯莱特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波士顿大学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兼专业作家。其写作风格独具一格。其作品多次获奖,其著述曾收录于《全美最佳论文》、《全美最佳科学著作》、《全美最佳杂志论文》等选集。

本书目录

第1章 打开斯金纳的箱子

老鼠的疯狂世界

第2章 心灵暗室

米尔格兰姆与服从威权

第3章 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

精神诊断的实验

第4章别说你不会遇到

达利与拉丹的助人行为五阶段

第5章 平息众声喧哗

费斯汀格的实验

第6章 猿猴之爱

哈洛的灵长类动物

第7章 老鼠乐园

颠覆成见的成瘾实验

第8章 记忆幻境

虚假记忆的实验

第9章 记忆制药公司

坎德尔的海蜗牛实验

第10章 心灵缺口

20世纪最前卫的心理治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