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中学: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进孩子心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2年中华文化润泽心田心得 成都市第三中学: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进孩子心田

成都市第三中学: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进孩子心田

2024-07-10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走进成都三中,镌刻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石便映入眼帘。源自费孝通先生的这八个字,蕴含着各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和发展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的共处原则,也是成都三中这所容纳着汉族、藏族、彝族等多少数民族生源学校的办学宗旨。

成都三中前身是创办于1747年的潜溪书院,办学历史悠久。自2010年学校承接四川省“富民安康”内地民族班任务以来,累计招收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1385名,帮助1032名少数民族学生圆梦大学,70%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返回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助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跨越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全校有成建制民族班6个,在校少数民族师生362名,占学校总数人20%。10余年来,成都三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进孩子心田,扎实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和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人美美育学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四川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

各美其美,让每一朵民族团结的花儿尽情绽放。

用文化润泽生命,以活动丰富课程。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结合多民族生源实际,成都三中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了涵盖传统文化、趣味创作、艺术涵养、体育运动、国际交流共五类21门校本课程。

古朴典雅的书法课,火与泥交融的陶瓷制作,丹青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校外写生实践,融合广播体操、藏羌彝舞蹈元素和运动元素的特色课间操,“同一个民族、同一个梦想”校园运动会,藏历和彝族年节庆.......对艺术的实践、对运动的投入、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已成为成都三中每名学子的基本素养。各民族文化在有序、有趣、有效的第二课堂交相辉映,让各族师生充分领略中华文化的精彩纷呈、博大精深。

美人之美,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进孩子心田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成都三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开设专题教育课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塑、融”教育体系。

语文教学中,在鉴赏诗词文赋时,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地渗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悟中华文化之美,激发情感共鸣、升华崇敬之心。政治学科教学中,编演《模拟法庭》情景剧,通过情景模拟,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制意识。音乐、美术等学科中,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非遗文化等内容引入课堂,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在德育课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美美与共,用真心真情织密民族团结纽带

每名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将民族团结播撒在他们心间,就会生根发芽、硕果盈枝。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远离父母异地求学的情感实际,成都三中采取“干部到班、教师定人”方式,重叠“教师、朋友、父母”三种角色,在关心学习、关怀生活、关注思想上着力,通过生活上细心照料、集体生日的真诚祝福、生病时的爱心陪护等方式,用父母般的呵护、朋友般的真诚构筑起民族教育的情感基石。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远赴少数民族地区的“帐篷家长会”,走访了解学生家庭及生活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成果;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上,聘请少数民族语言教师开设选修课,大力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兼通的复合型人才;与周边高校签订“精准助学志愿服务”合作协议,百余名高校学生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建立帮扶对子;发动爱心人士开展帮扶行动,为各族困难学生募集帮扶资金及物资30余万元,用爱心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

一堂堂特殊的家长会,一个个帮扶对子,一份份爱心传递,成都三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进孩子心田,汇聚起了全社会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