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经济作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1年重庆市返乡政策解读 《重庆市农业经济作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

《重庆市农业经济作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

2024-07-12 07: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 12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印发《重庆市农业经济作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农发〔2021〕135号,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经济作物产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面优化调整全市农业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基本完成“十三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带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在内涵式发展、在公益性和生态效应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推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以及促进“一区两群”战略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科学编制规划,统筹推进我市农业经济作物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助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二、编制过程

按照重庆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成立《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小组,召开专题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历时近一年半,完成本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重庆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十四五”规划》及《全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工作要点》等上位规划和文件精神,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市农业农村委具体任务要求在《规划》中落地见效,并与部分区县“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与区县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意愿相一致。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等大政方针。

《规划》初稿形成后,先后3次征求各区县、相关部门和单位、知名专家意见,2次召开专家论证会,根据论证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送审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

三、“十三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现状

《规划》从5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全市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产业已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达到历史高点,总面积2278.5万亩、总产量2795.9万吨、种植业产值1046.3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8%、21.6%、56.4%。结构持续优化。柑橘(柠檬)、榨菜、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规模1455.3万亩,占农业经济作物总面积比例由59.9%上升到63.9%。柑橘早、中、晚熟品种结构由2015年的24:38:38调至2020年的27:25:48,茶叶形成以绿茶为主,红茶、沱茶、茉莉花茶全面恢复、开发生产发展态势。扶贫成效凸显。高山蔬菜、柑橘、脆李、茶叶、中药材等产业70%以上分布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是脱贫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帮助48万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科技支撑加强。全市建立蔬菜、调味品、榨菜、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等6个经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在晚熟柑橘枯水落果、生态农业、菜姜抗姜瘟、脆李新品种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荣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4项,支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品牌创建给力、市场营销活跃。涪陵榨菜多年保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位,奉节脐橙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橙类品牌第一位,巫山脆李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李类品牌第一。市级层面集中打造“三峡柑橘”品牌、搭建重庆茶叶展示展销平台、开展“巴味渝珍杯”“三峡杯”等经作评优活动,带动了柑橘、脆李、茶叶等产业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

《规划》还从4个方面总结了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效益不高。受限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薄弱、品种不适宜、管护水平不高,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单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发展有差距。蔬菜、柑橘等化肥农药减施技术与农民传统施肥用药观念冲突,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推广覆盖率有待提高;柑橘疫病防控安全形势严峻,果农乱引乱调苗木、多元化途径接穗,造成我市检疫性病害频发。产业链条不长。蔬菜产业链下游环节能力仍较薄弱,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上市产品大多属于初级产品,产后附加值不高,配套冷链设施相对缺乏,贮藏能力严重不足;水果商品化处理率不足10%,柑橘年加工原料果占总产量约1%,茶叶的夏秋茶利用率仅38%,渝产道地药材不能满足在渝中药企业原料需求。机制创新不够。因各地碎片化、模式化、传统化推进晚熟柑橘,经营规模“过大”“过小”现象严重,一家一户难以与大市场有效衔接,上千亩甚至上万亩的业主经营风险大。脱贫攻坚时期新改建的农业经济作物基地,“十四五”期间陆续进入投产见效期,存在较大的技术、市场和资金流动风险。

四、“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

《规划》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主要分析研判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区域战略地位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科技创新应用加持等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业经济作物产业迎来的机遇。体现在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新技术推动新变革等方面。

面临挑战。主要分析研判了低质产品全国性产能相对过剩、发展区域受限、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等挑战,全市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经作产品“走出去”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

五、“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规划》对“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二〇二五年发展目标、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等4个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稳面积、强产能、优结构、提品质、活机制、拓市场”的内涵式发展,在农业经济作物的公益性、生态效应上狠下功夫、做实文章,实现经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为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主要制定出坚持公益性、生态效应,坚持提质增效,坚持调优结构,坚持三产融合,坚持机制创新等5条原则。

(三)发展目标。通过严谨的研判过程,充分吃透上情、分析形势、调研掌握下情,规划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一是二〇二五年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以蔬菜、柑橘、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为主,发展目标主要为“稳面积,调结构,增效益,重绿色”。稳面积,全市经作产业面积稳步发展至2240万亩,经作种植业产值突破1260亿元。调结构,蔬菜按照“调减大宗菜,增种错季菜,补充特色菜”的思路进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水果主要发展柑橘、脆李产业,柑橘重点发展早、晚熟品牌,力争早、中、晚熟比例调优至35:15:50,脆李重点发展晚熟品种,晚熟比例提升至20%以上。茶叶在绿茶中扩大大宗名优绿茶占比,提高夏秋茶综合利用率。中药材重点打造“渝十味”道地药材,建成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标准化基地30个以上。增效益,全市经作种植业产值突破1260亿元。水果、茶叶、中药材单产分别提高至903公斤、50公斤、370公斤,分别提高10.7%、14.2%、9.4%,示范标准园单产效益达到全国发达省份水平。重绿色,蔬果农残检测合格率总体超过97%,“三品一标”规模占25%以上,全市水果采后分级、包装处理和冷链贮运率提高到50%。全域打造欧标茶园,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标准。二是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全市农业经济作物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全程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六、“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规划》对“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进行了规划,全市建成“四带二基地”,即:全国优质柑橘产业带、“巫山脆李”优势产业带、全国特早名优茶产业带、道地优势明显的中药材产业带;丘陵山地伏淡季特色水果基地;巩固提升保供和加工蔬菜产业基地。

(一)全国优质柑橘产业带。重点打造奉节脐橙主产区、优质杂柑主产区、血橙主产区、地方名柚主产区、柠檬产业集群和橙(柚)汁加工产业集群等“四产区、两集群”。

(二)“巫山脆李”优势产业带。将巫山脆李打造成为中国南方脆李第一品牌,以巫山为中心,包括巫溪、奉节、云阳、开州、万州等区县,发展规模85万亩。

(三)全国早市名优茶产业带。以永川、秀山、南川为重点,荣昌、万州、巴南、江津、酉阳、武隆、城口等区县协同,建设重庆早市名优绿茶主产区、三峡库区生态茶主产区、重庆大宗绿红茶原料基地,合力打造全国早市名优茶产业带。

(四)道地优势明显的中药材产业带。围绕打造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建设都市丘陵区现代道地药材产业带、三峡库区绿色道地药材产业带和武陵山区大品种道地药材产业带。

(五)丘陵山地伏淡季特色水果基地。重点建设渝西南方早熟梨产区和渝东南猕猴桃产区,在城郊、景区和交通要道沿线,打造特色水果农旅融合体验基地。

(六)巩固提升保供和加工蔬菜产业基地。筑牢蔬菜保供体系,包括重庆主城都市区蔬菜保供基地和区县城蔬菜保供基地。做强加工蔬菜产业带,包括榨菜产业基地和调味品产业基地。力推食用菌生产基地,包括渝西地区高效食用菌工厂、渝东南地区羊肚菌基地和渝东北特色食用菌基地。

七、“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规划》立足地方特色优势,走内涵式发展路径,对“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了规划,以保供蔬菜、柑橘、榨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为重点全产业链推动实施“五大工程”:良种繁育做强工程、提质增效绿色工程、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产业链补短板工程、品牌整合工程。围绕“五大工程”,分专栏安排了17项重点项目。

八、“十四五”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的实施,提出了“5个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菜篮子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产业重点区县加强组织领导,与林业、水利、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配合。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整合各部门及区县资金和力量,出台产业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新品种由选育成功到推广的进程,围绕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开展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创新,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强化主体培育。坚持市场主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区域布局、特色发展的原则,集约化发展经作产业。五是强化社会服务。重点解决农村老龄化、“空心”,“谁来种地”,支持组建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解决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强化法治保障,加强规划管理,全面保障《规划》各项工作做深做实,推动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可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相关文件: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经济作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